男主在外征战,却突然得知家中至亲被害的噩耗,随即携带重型武器回家复仇,这样的剧情近年来大肆出现在好莱坞电影当中,大快人心的桥段极受观众的追捧。但你知道吗,曾有一位我军开国将领就真实的上演了这样一幕“爽片剧情”,他就是杜义德。
能征善战杜义德杜义德出身于湖北武汉的一个贫农家庭,从小就靠着给乡里的地主老财干活换得一口饭吃。虽然自己勤勤恳恳的干活,但那地主老财却经常没来由的欺压杜义德一家,让杜义德对其恨之入骨。
离开农村以后,杜义德幸运的接触到了当时进步的红色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提倡的观念极为推崇,在进步同志的引荐下,杜义德加入了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
红军发起武装斗争后,杜义德更是积极加入了革命队伍。支撑杜义德战斗的正是对地主阶级刻骨仇恨,每当红军打到一处村庄,杜义德一定是战斗最为积极的那一个,也因此成为了地主老财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杀父之仇武汉的地主阶级遭到杜义德沉重打击后,便萌生了将其除之而后快的打算。在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帮助下,成立了地主还乡团,不仅重新夺回了被红军解放过的土地,还对当地乡民变本加厉的剥削压榨,逼迫乡亲们提供杜义德的下落。
杜义德在战场上鬼精鬼精的,总能领先还乡团一步,地主们虽然付出了极大的财力人力,但始终没能捉住能征善战的杜义德。见自己奈何不了杜义德,阴狠的地主将注意力转移到杜义德的至亲身上。
在重视宗族关系的旧社会,既然知道了杜义德的姓名,那就很容易找到他的家人。
1930年还乡团占领杜家村后,便立即开始搜捕杜义德的直系亲属,如果不是杜义德的父亲当机立断送家里人撤离,杜义德全家恐怕都难逃毒手。
还乡团抓住杜义德父亲之后,试图逼迫这位朴实的老农说出杜义德的下落,杜父却丝毫不肯就范,他虽然没什么文化却深知杜义德是在为贫农闹革命,硬是咬牙在还乡团残酷的刑讯中闭口不言,没有透露一个字给敌人。
还乡团见杜义德的父亲竟然如此强硬,更是恼羞成怒,不断严刑拷打杜父,直至他被折磨致死。
父亲离世的时候,杜义德正在与敌人作战,听闻父亲被还乡团杀死的消息,杜义德满腔怒火,誓与地主阶级不共戴天,即使身处丧父的强烈痛苦,杜义德依旧在作战中保持冷静,指挥同志们赢得一场又一场战斗的胜利。
文武双全的杜政委通过红军时期的历练,杜义德已经成长为一位经验丰富,颇具实力的我军指战员。前往抗大完成深造以后,接受了系统化军政教育的杜义德更是弥补了自己在文化程度、思想境界方面的短板。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杜义德被毛泽东安排进入八路军129师担任政委一职。杜义德依旧保持着自己在战场上勇猛刚强的作风,越是艰难的战斗越是身先士卒,受到了许多八路军战士的敬重。
上级邓小平也十分赞赏杜义德的无畏精神,但也指出要当好政委,不仅要能带兵打仗,还要会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把队伍拧成一股绳。正是在邓小平的指点下,杜义德逐渐开始把工作重心放在了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成为了一位文武双全的我军优秀干部。
大仇终得报在随后的军旅生涯中,杜义德始终在邓小平手下担任要职,虽然战斗任务很重,但杜义德从没忘记自己与家乡地主的血海深仇。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杜义德知道,离自己报仇的那天不远了。
当时的地主还乡团虽然依旧盘踞在乡中,但敌我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面对军力强盛的解放军,还乡团根本不是一合之敌。
在队伍到达家乡附近的时候,从未向邓小平提出过额外要求的杜义德却突然找到他,说自己要暂时离队为父亲报仇。
邓小平以前从未听杜义德说过他父亲的故事,直到杜义德提出报仇的请求他才得知。同样对地主老财恨之入骨的邓小平当即批准了杜义德的请求,让他率领一支解放军队伍回乡清算杀害杜父的元凶,还特意为杜义德配上了一挺机枪。
欺软怕硬的还乡团哪里是解放军的对手,更何况队伍中的战士们一听说是要去为杜政委的父亲报仇,更是情绪高涨,面对还乡团毫不手软,战斗一开始就已经是一边倒的状态。
战斗中还有还乡团的成员想要苟且偷生,但杜义德十分清楚还乡团盘踞在乡中十多年,手上沾染了多少血债,个个都是死有余辜之辈,而如今解放军机枪发射的火舌就是对他们最终的审判,数百名还乡团成员在我军机枪声中一一毙命。
17年过去,杜义德终于为父亲和无数被还乡团残杀的乡亲们报了仇。
大仇得报的杜义德并没有选择立即回家看望家人,而是直到1951年才再次见到了阔别数十年的母亲。当年杜父死后,母亲和杜义德的兄弟姊妹便回到乡中隐姓埋名的生活。
出于对母亲安全的担忧,杜义德从未回家看过母亲,直到地主劣绅和反动派都被肃清以后,母子才得以团聚。
投身革命浴血奋战义无反顾,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为民除害!快意恩仇将军威武[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