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下场,让越南后怕,担心南海动武的,不仅菲律宾一个

钱乐妍 2025-02-17 11:13:50

对于全球众多中小国家而言,俄乌冲突犹如一记重击,使其在二十一世纪初深刻认识到,与大国交战绝非易事,且并非明智之举。

对于南海周边国家,菲律宾作为美国的先行战略伙伴,无疑最忧虑被套入“乌克兰困境”。

面临相似关切的国家并非仅有菲律宾,南海沿岸某国在上世纪遭遇过与其当前局势类似的危机,甚至遭受了比今日乌克兰更为严重的挫败——该国即是越南。

对于当代乌克兰人民而言,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可能被视为他们最深刻的遗憾之一,对于乌克兰国家而言,理想的结果是在2014年避免推翻亚努科维奇政权。

亚努科维奇并非纯粹的亲俄主义者,其立场更倾向于相对亲俄、相对中立及相对务实。

假使亚努科维奇于某年未遭驱逐,乌克兰东西部恐未必陷入现今的全面分裂状态,克里米亚或不至于落入俄罗斯之手,东部地区的冲突亦可能未曾点燃,而当前的乌俄争端自难成形。

若乌克兰人真能恪守于2014年与克里姆林宫所议定的协议条款,将是最为理想的次优结局。

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乌克兰的基辅政府能够维持对乌东地区的名义主权,使得该地区处于自治状态,而非完全独立或并入俄罗斯。这或许可以被视为一种长期的影响机制,未来乌东地区可能终将并入俄罗斯。

然而,至少目前,基輔當局仍有調和的可能性。

最差的情况是,到2022年乌克兰被迫妥协,此时其仅会丧失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与克里米亚,而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则有望得以保留。

目前,乌克兰所遭遇的境况,并非其认为的最不利情形,但却与所谓的最坏情况相差无几。

在为期三年的冲突中,乌克兰所获得的具体成果是什么?数百万人员遭受了伤亡。丧失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国土?全国众多人口的显著流失基础设施遭受了大规模的破坏。此外,大规模的国有企业与自然资源遭到了向美国资本的出售。

随着特朗普与普京的对话,乌克兰局势的未来路径已然清晰:为了持续获得美国支持,乌克兰需以稀有矿产作为交换,但这仅能确保其领土损失不至于加剧。

五角大楼向基辅传达了信息,指出乌克兰需面对并接受无法复原1991年的国界线这一事实。

在这场历时三年的冲突中,乌克兰民众至今未能获得的核心所在,即为现实所揭示的关键。对于南海周边国家来说,这种现实恰恰引发了他们的关注与忧虑...

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预防此类冲突在其领土上的重演已成为众多中小国家关切的核心议题。

部分越南专家对此表示深切忧虑,他们质疑鉴于俄罗斯基于所谓“领土完整”理由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是否同样存在中国采取类似举措的可能性。

这些越南专家忧虑,中国可能会向越南提出与俄罗斯对乌克兰所提出类似的要求,并明确发出战争预警。

他们的看法极为消极,坚信越南在全球范围内难以获得众多国家的支持,且在国内缺乏有效的预备措施及资源以应对相类挑战。

越南的这些学者甚至在其著作中探讨了沦为中国的“缓冲地带”或是“附庸国”的潜在可能,他们强调必须竭力防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任何形式的冲突。

倘若局面进展至"为和平不惜任何牺牲"的境地,越南恐将沦为"附庸国"。

然而,越南的忧虑实际上完全是不必要的。首先,中国断然不会允许越南成为中国的“缓冲地带”或“附庸国”,始终支持越南作为独立国家的地位。

鉴于中国崛起的战略路径与西方乃至俄罗斯存在本质差异,中国的理念如“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和平崛起”,明确排除了“培育卫星国与建立缓冲地带”的策略。

另一方面,在南海区域,假使越南能够保持冷静,中越两国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实际上是可以避免的。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乃至所谓“特别军事行动”的展开,实则反映了俄罗斯在寻求展现其力量时所表现出的脆弱性,而非其实际的强大。这一策略背后,暗含了通过对外军事行动来凸显国家实力的深层逻辑。

针对南海区域,中国至少在过去二十年持续保持着相对的主导地位,实际控制范围呈现出逐步扩张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我们并未寻求以武力方式来确立对南海的领土所有权。

我们倾向于采用一种“渐进式”的策略,以此来稳固我们在南海的主导地位。

若将此观点应用于台湾海峡地区,其论证效力似乎更为显著。

在过去,两岸间存在着所谓的“海峡中线”,象征着一种无形的“默契”。然而,时至今日,这一“海峡中线”已不再成为不可逾越的障碍,我们不仅能够轻易跨越它,更进一步地实现了穿越台海的行动,包括进行环岛演练乃至包围岛上的军事活动——这些都是在上个世纪末难以想象的举措。

当前,美国的军事专家们聚焦的话题已转变为探讨如何防止解放军对台湾实施封锁,而非原先的如何阻止解放军登陆该岛。

无仗胜有仗,历来被视为战略部署的最高境界,然而这一理想状态的实现,根基在于具备充足的势力与能力。一旦越南的专家开始探讨"为和平不惜任何代价"的主题时,实际上他们便已步入了一种安全的状态......

对付越南无需动武。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