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对欲望坦诚的女人,男人爱不够

凌爱 2025-02-14 12:52:48

关键词:内心的小怪兽 情绪与需求

问:冷爱老师、各位老师好。我的问题是,看见自己多种不同的需求后,如何群主上线,与“它们”好好相处,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

最近在情感中心工作坊群里坚持自我观察&情绪日记打卡,能感觉到有一些小小移动,但同时也发生了新的恐惧。

随着情绪不断冒出,背后的需求被看见,好像原本看似平静的湖面上一个又一个怪兽浮出脑袋,死死盯着我,我站在湖心小岛上看着“它们”越游越近,心里充满恐慌,又无处可去。

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不知道怎么和它们相处,不知道如何满足它们各自的需求。

如果说我是群主或班主任,班里这些孩子们在我眼里就是刺头——分裂/拉扯/不自洽/互相矛盾/无法聚合,简直令人头大。

有点不敢面对真正的自己,不敢继续深入观察了,一脚刹车一脚油门的卡顿式前行,甚至是倒退。

期待老师的指导,谢谢!

答:怎样与心中的小怪兽相处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提问。

首先,你很值得肯定你自己。因为你能清晰地觉察到自己内在多种不同的需求,并且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冲突、拉扯、甚至是对自己的“围攻感”。

这说明你已经逐渐走在深度自我觉察的路上。

你提到自己在坚持自我观察、写情绪日记打卡,这非常棒。

很多人对于自己的情绪是麻木的、无感的、不愿直视的,而你不仅在觉察,还敢于描述、面对、表达,这说明你的觉知力正在迅速提升。

而且,你已经能够把这些内在需求具象化,赋予它们形象,比如“湖中的小怪兽”、“一脚刹车一脚油门”。

说明你的内在已经开始尝试去“解构”自己,而不是被这些情绪控制。

但目前,你最大的挑战在于:

你不确定该如何安放这些需求,你害怕它们会“吞噬”你、害怕自己无法控制它们。

那么,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如何和这些“怪兽”相处?

一、理解这些“怪兽”:它们是谁?

在你的湖面下,这些小怪兽们并不是敌人,而是你曾经被压抑、忽略,甚至被否定的需求。

它们是“曾经的你”。它们的出现,代表着你终于开始愿意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

你可以回顾一下你压抑过哪些需求?比如:

1、情感需求被压抑

你小时候可能被教育要“懂事”、“听话”,所以你的情感需求被压制,你学会了迎合、忍耐,而不是表达自己的感受。

现在,当你尝试觉察自己的情绪时,那些曾经被压抑的情绪就会像“怪兽”一样浮出水面,想要引起你的注意。

2、安全感的需求被压抑

你可能过去不允许自己依赖别人,或者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被真正稳定地支持过。所以你不太会主动满足自己的需求,反而习惯性地压制它们。

现在,这些需求浮现出来,你会害怕自己是不是“控制不了自己”。

这些需求其实一直都在,只是你过去学会了不看见、不回应,现在你开始觉察到它们,所以你感觉自己仿佛被“包围”了。

你该怎么做呢?你需要和“它们”做朋友,而不是试图压回水底。

二、成为自己的群主:如何安放这些需求?

你问:“我该如何群主上线,与‘它们’好好相处”。答案是:不要去消灭它们,而是学会“接化发”。

接:接纳需求,化:转化需求,发:表达需求。

第一步:接纳需求

当这些“怪兽”浮出水面时,不要惊慌、试图“打压”它们,而是欢迎它们的到来。

你可以试着在心里对它们说:

“欢迎你们,你们终于被我看到啦。”

“谢谢你们一直在我的内心坚持着,等待我看见。”

“你们一定很委屈吧,过去我没有照顾好你们。”

不评判、不抗拒,而是接纳。当你愿意接纳这些需求,它们的攻击性就会变小,它们就不会再死死盯着你。(标题出处)

第二步:转化需求

需求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怎么处理这些需求。

和你分享一句话:承认自己有需求,并不可耻。你可以试着给需求分类:

1、可以自己满足的需求,比如休息、独处、照顾好自己。

2、可以通过他人满足的需求,比如社交、支持、陪伴。

3、不一定需要满足的需求,比如完美主义、过度控制。

不需要所有的需求都“立刻”被满足,有些需求可以暂缓,有些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来改变。

第三步:表达需求

觉察到自己的需求后,下一步就是勇敢表达。

如果是可以自己满足的需求,那么就让自己做到。

比如:我允许自己好好休息,允许自己不完美。

如果是可以让别人满足的需求,那么就邀请别人为你做到。

你可以尝试和朋友、家人沟通,告诉他们你需要支持,而不是自己硬扛。

你可以主动寻求帮助,而不是等别人主动来发现你的需求。

提需求时,注意不要指责对方,也不要说“我不要什么”,而是清晰地表达“我要的是什么”。

提需求后,你要允许别人做不到。因为别人可能有帮你的意愿,但是没有帮你的能力。

如果是无法满足的需求,你可以试着调整期待,告诉自己:“我已经做得很好了。不着急,慢慢来。”

三、放下对自己的高要求

你说:“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不知道怎么和它们相处,不知道如何满足它们各自的需求。”

这句话背后,透露出你对自己的高标准和完美主义倾向。

但现实是:你并不需要做到完美,你只是需要做到“比昨天更好一点”。

如果你总是紧盯自己的不足,会让自己陷入“自我攻击-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而这正是让你感到痛苦的原因之一。

学会温柔地对待自己,多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不是一味地盯着缺点。

你的困惑,其实是每一个正在走向“自我觉察”的人,都会经历的过程。

最初,我们觉得自己很平静,但当深入探索时,才发现内心有太多需求没有被满足,它们纷纷浮现,让我们感到恐慌、不知所措。

但这些需求并不是敌人,它们只是过去的自己,现在被看见了而已。

你的任务不是“消灭”它们,而是学习如何安放它们,如何和自己内在的不同部分“和解”。

所以,下一次当你感到内在的“怪兽”浮现时,请告诉自己:我愿意看见你们,我允许自己有需求,我会慢慢学习如何满足自己。

你已经在成长的路上了,祝福你。

主创团队 | 冷爱 方赏 茜茜 惠生

如果你也想咨询或者倾诉,请私信我!

本文的插画,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0 阅读:0

凌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