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打仗,表面看是以弱胜强,其实都是多个打一个

历史轮 2024-11-23 02:28:55

粟裕大将打仗给人最直观的一个感觉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也就是说,他善于以最少的兵力取得最大的战果。

1946年7月,苏中战役,粟裕指挥3万人对阵国军12万人,最终歼敌5.3万人。

1947年1月,鲁南战役,粟裕指挥13万人,对阵国军16万人,最终歼敌5.3万人,创造了解放军一次歼敌两个整师的纪录。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粟裕指挥27万人,对阵国军45万人,最终全歼整编第74师。

粟裕打仗的巅峰时期是淮海战役,国军有80万,老蒋已经说了“优势在我”,毛主席也说“这是一锅夹生饭”,言下之意是时机还不成熟,但粟裕硬是以60万吃掉80万,最终歼敌55万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粟裕打的等等诸如此类的战役,其实还有好几次,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以弱胜强。但其实仔细观察,并非如此简单,从很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军人多势众,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如果放到微观的视角,则并非如此,我们会惊奇地发现,粟裕大战,几乎从来都是多个打一个,完全不吃亏。

苏中战役的“攻黄桥救邵伯”的战法,粟裕当时手底下只有十五个团,围住敌人五个团,兵力三比一。但粟裕是出乎常人意料,他先以我方五个团看住敌人三个团,然后以十个团围歼敌人两个团,等到两个团灭了以后,再以全部十五个团消灭敌人另外三个团,可以说,粟裕每一次都是五比一的绝对优势胜,实现十五个团灭敌五个团。

宿北战役,粟裕只有10来万人,薛岳本来有20多万人,但薛岳却兵分四路,被粟裕抓住了机会,粟裕集中10多万人,围攻其中一路的一半,也就是2万多人,以五比一的优势取胜。

孟良崮战役,粟裕只有27万人,蒋介石调集了45万人,组成三个兵团去围攻粟裕,而且三个兵团高度集中,粟裕则避开锋芒,一直等待。终于等来国军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立功心切,率领整编七十四师等三个师冒进了,这一回,粟裕不再等待,他瞄准了最冒进的七十四师,华野27万大军几乎倾巢出动激战三天,孟良崮上粟裕以五倍以上的绝对优势灭掉七十四师3万余人。

从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粟裕用兵天马行空,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他打仗看起来以少胜多,但他绝不吃亏,他的最大特点是一兵多用,每一次都是五比一的绝对优势胜。

10 阅读:1705
评论列表
  • 2024-11-25 03:29

    粟裕大将用兵如神

    凋零者 回复:
    与其说是用兵如神,倒不如说是神在用兵
  • 2025-02-08 08:50

    因为粟裕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用到了极致,还深华了内涵!

  • 2025-02-12 08:07

    这就是运动战战术,全局绝对劣势,局部绝对优势,以量变促质变,优劣逆转!

  • 2025-02-23 03:33

    这叫集中优势兵力,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 2024-11-24 11:45

    战神!

  • 2025-01-09 22:09

    你胡说八道,3万对12万的苏中七战七捷是以多打少么,淮海战役60万对80万,是以多打少吗,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王牌军张灵甫军队时,国民党军队在外围有20多万部队包围华东野战军,如果再晚几天,华东野战军让人家包饺子了全军履没了。喷子找不到理由了就编出粟裕以多打少真是厚颜无耻不要脸

  • 2024-12-17 22:01

    霍去病附身

  • 2025-02-19 00:26

    你的发现真TM惊天动地

  • 2025-02-09 21:26

    三次天目山反顽,都是以少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