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滑稽的没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造成如此尴尬局面的原因其实有很多,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找到不同的原因。
结合网友的评论,从外行来看滑稽的没落归根到底有以下二个原因。
一,是当年王汝刚放任演员去电视台“耙分”。但是如果试想下,如果没有王汝刚的那句“剧团托底,创收靠个人”的话,估计当年剧团就因为收入太低,演员们都离开了。
二,是因为没有好的编剧。这个其实是滑稽没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初因为编制问题,剧团选择买定向作品造成专职的滑稽编剧缺失,也导致了目前滑稽总是老瓶装新酒的窘境。
而从专业滑稽演员来看待,譬如人滑团长潘前卫眼里,他觉得最主要的是滑稽这条““水鱼”没有了广阔的“水源”。
从上个世纪开始,推广普通话方便了全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但也使得方言传承反而困难了,尤其在经济中心上海,更是让一代人中出现了大部分不会讲本土方言的“本土人”。而作为以沪语为基础的滑稽戏,也因为讲沪语的人群变少而变得步履艰难。
对此,潘前卫曾在人大政协中提案,建议教育局将沪语考核列入上海学生中考、高考加分项,但最终没有被采纳。
其实,抛开其他原因,滑稽的没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沪语环境变差。现在你会发现马路上,两个不认识的上海人见面,第一句试探性的话语也都是普通话。
更不要说由于人才的大量引进,连教育上海子弟的教师,都来自五湖四海,在这种环境下想让更多人去讲沪语的确真难。
屏幕前的你觉得滑稽没落最主要的原因是哪个呢?
坚持不易,欢迎点赞评论和关注,一辈子好运带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