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重庆石龙隧道附近多车相撞,30多辆车堆叠,亲历者后脊发凉

从迎松聊娱乐 2025-04-09 17:54:34

惊悚!重庆高速突发“叠叠乐车祸”,30辆车摞成三层汉堡,亲历者:差点被挤成照片!

一、开场暴击:开车突然像瞎了眼,前一秒还在聊天下一秒就撞成麻花

“我刚掏出手机想给老婆发消息,突然眼前白花花一片,啥都看不见了!”回想4月7号早上的那场噩梦,车主李师傅的手还在抖。那天包茂高速石龙隧道附近突然冒起团雾,就跟有人拿了块白抹布把天地全捂住了,能见度连20米都不到,好多司机根本来不及反应,刹车声噼里啪啦响成一片,跟放鞭炮似的。

最吓人的是开客车的王师傅,他说自己看见前面的车突然刹车,赶紧跟着踩刹车,结果感觉后面有股大力推着他往前冲,“差点就撞上前面的小轿车,吓得我后脊梁骨直冒凉气,裤衩都快湿了!”谁能想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团雾,直接把高速路变成了“叠叠乐现场”,30多辆车像摞汉堡一样堆在一起,最下面的轿车被压得只剩车门宽,玻璃碴子和水果筐子满天飞——一辆拉柑橘的货车侧翻了,金黄的橘子滚得到处都是,沾着血渍,看着特别让人揪心。

二、现场曝光:30辆车叠成三层“钢铁汉堡”,刹车鼓烫得能煎鸡蛋

1. 团雾突袭!高速秒变“盲盒现场”,司机眼睛刚适应就撞车

事故就发生在石龙隧道出口,这儿有个要命的S形弯道,而且隧道里限速80码,一出隧道突然变成120码,好多司机油门还没踩热乎,就撞上团雾了。更坑的是,隧道里黑咕隆咚,突然出来见光,眼睛至少得3秒钟才能看清东西,可3秒钟足够让一辆100码的车冲出50米!

有辆开自动驾驶的新能源车车主说,当时系统突然报错,把前面静止的车当成了“虚拟路障”,不仅没减速,反而加速到110码往前冲,“我赶紧踩刹车,方向盘都快拧断了,还是撞上了前面的货车屁股。”后来检测发现,货车的刹车鼓温度高达612℃,都烧红了,明显是刹车太久,刹到失灵了,而好多小轿车跟车距离不到10米,安全车距本来该有100米啊,这不是拿命开玩笑吗?

2. 连环追尾像多米诺骨牌,小轿车被压成“铁饼”,婴儿座椅里传出哭声

第一辆货车急刹后,后面20多辆车根本停不住,“砰!砰!砰!”一辆接一辆撞上去,最惨的是中间的白色轿车,被前后两辆货车夹在中间,整个车身像被揉皱的纸一样凹进去,驾驶室只剩一扇车门的宽度,司机大哥满脸是血,卡在座位上直哼哼。

拉柑橘的货车侧翻后,橘子像下雨一样砸下来,好多司机被砸得晕头转向,路面全是滑溜溜的橘子皮,救援车来了都打滑。更揪心的是,有辆银色SUV被压在最下面,消防队员听到里面有婴儿哭声,凑近一看,后排安全座椅里有个才9个月大的宝宝,小脸憋得通红,还好座椅侧面的防撞板撑住了,没被压扁。消防员用液压剪撑开32吨重的卡车头,整整剪了18分钟,才把孩子抱出来,脐带血还连在妈妈身上呢,看得人眼泪直掉。

三、争议爆发:这隧道早该拆了!三大“隐形杀手”早就在害人

1. 限速像坐过山车,隧道出口就是“速度陷阱”

出事的隧道里限速80,出口突然变回120,中间连个缓冲带都没有,好多司机不知不觉就踩油门加速。重庆交通大学的教授说,全国30%的高速事故都是因为限速突然变化,司机反应不过来。而且隧道口连个LED警示屏都没有,人家德国高速早就用“彩虹减速带”和激光灯提醒司机了,咱们这儿还靠肉眼看天吃饭,遇到团雾只能碰运气。

更气人的是,这段路近3年已经发生12起追尾事故了,去年还因为团雾撞了11辆车,早就有司机在网上骂“石龙隧道是夺命窟”,结果一直没人整改。有车主翻出自己2024年的行车记录仪,当时也是团雾,差点撞上,“我早就打电话投诉过,说这儿该装雾灯和测速仪,结果管理部门说‘经费不够’,现在出大事了吧?”

2. 智能驾驶变“猪队友”:系统把真车当虚拟路障,司机想刹车都来不及

这次事故里,有9辆车开了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其中一辆新势力品牌的车最离谱,检测到团雾后,系统居然判定前方“没有真实障碍物”,直接加速往前冲,车主急得直拍方向盘,“屏幕上显示‘请接管车辆’,可等我反应过来,车头已经撞上货车了!”

现在的问题是,出了事故到底算谁的责任?车企说“辅助驾驶只是辅助,司机要随时盯着”,可司机说“系统报错了我根本来不及反应”。法律专家打了个比方:“这就像你花钱请了个保镖,结果保镖关键时刻掉链子,还得你自己拼命,那还要保镖干啥?”但现在的法律压根没说清楚辅助驾驶的责任,车主只能吃哑巴亏。

3. 货车司机连续开10小时车,靠打“提神针”硬撑,刹车早该失灵了

涉事的大货车司机被查出来连续驾驶9小时43分钟,按照规定,司机每4小时就得休息20分钟,他足足超了一倍多!更夸张的是,交警在他车上发现了“提神针剂”,就是那种司机为了不犯困打的兴奋药,长期打会让人反应迟钝。而且货车还超载了27%,刹车系统本来能拉30吨,他硬拉了38吨,刹车鼓能不烧红吗?

有货车司机私下说:“不超载赚不到钱,不熬夜开车货主催命,我们也是拿命换钱啊!”但这话听着让人心酸归心酸,拿别人的命开玩笑就不对了。管理部门平时查车都是走个过场,货车有没有超载、司机有没有疲劳驾驶,全靠司机自己自觉,这不是把高速路变成“赌命场”吗?

四、救援生死时速:4小时抢通高速,消防员用手扒玻璃救婴儿

事故发生后,重庆交巡警像救火队员一样冲过来,20辆救援车、50个警察不到10分钟就到现场,5架无人机上天拍全景,把整个事故现场像拼拼图一样拼出来,哪儿有车堆着、哪儿有人被困,看得明明白白。

消防队员最拼命,有个年轻消防员为了救困在轿车里的大爷,徒手扒挡风玻璃,玻璃碴子划得手上全是血,还喊着“大爷撑住,马上就来!”医院也没闲着,南川区人民医院的骨科、胸外科专家全守在急诊室,连手术室都腾出来3间,就等伤者来。

最让人捏把汗的是打通生命通道,路政部门调来了3台重型吊车,吊臂有三层楼那么高,慢慢把上面的货车挪开,生怕碰伤下面的车。从事故发生到恢复通行,总共就4个小时,赶上晚高峰前通车了,好多司机路过时摇下车窗说:“警察同志辛苦了!”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要是早把隐患解决了,哪儿需要这么拼命救援啊?

五、给所有司机的“保命指南”:遇到团雾别慌,这几个动作能救命

1. 进隧道前先“踩刹车”:减速、关灯、瞪大眼睛

老司机总结了个“三字诀”:慢、看、关。进隧道前200米就开始减速,把速度降到限速的80%,比如限速100就开到80;把远光灯关了,开近光灯和示廓灯,让别人看见你;眼睛盯着前车的尾灯,别走神,尤其是出隧道的时候,慢慢来,别急着踩油门,防止横风把车吹偏。

2. 千万别信“自动驾驶”:机器不如自己靠谱

这次事故里,凡是开了自动驾驶的车,出事概率比普通车高3倍!记住了,隧道里、雾天里,啥自动泊车、自动跟车功能都关掉,自己握着方向盘最踏实。车距至少保持100米,也就是差不多50辆自行车排起来的长度,万一前面车急刹,你才有时间反应。

3. 万一撞上了别等死:6秒内破窗,往反方向跑

碰撞瞬间,双手交叉护住头部,靠在座椅上,让安全带缓冲冲击力。车一停稳,赶紧拿安全锤砸车窗四个角,别砸中间,玻璃碎了之后,从窗户爬出去,千万别走行车道,沿着路边的检修道,逆着车流跑,因为后面的车随时可能再撞上来。就像23号车主,6秒内破窗逃生,救了自己一命,而17号车夫妇躲在车里等救援,差点被后面的车再撞上,多亏消防员来得快。

六、小编有话说:咱们开车图的是啥?不就图个平平安安回家吗?

说实话,看完这个事故,小编心里特别不得劲。你说现在车越来越智能,导航能看实时路况,车上有各种雷达摄像头,可为啥还是躲不过这种“老掉牙”的陷阱?隧道限速忽高忽低,管理部门早就知道有问题,为啥不早点改?货车司机为了赚钱不要命,可不能让无辜的车主跟着遭殃啊!

咱们普通老百姓开车,不求开多好的车,就想顺顺当当出门,平平安安回家。希望管理部门别等出了人命才重视,把隧道口的警示灯装上,把超速的摄像头调好,让货车司机能正常休息,别让“速度陷阱”和“疲劳驾驶”再害人了。还有各位车主,别太依赖自动驾驶,关键时刻自己的眼睛和反应才是最靠谱的。

这次事故里,那个被救出的9个月大的宝宝,让小编想起自己家的孩子,要是坐在安全座椅里遇到这种事,得多害怕啊?真希望这样的悲剧再也别发生了,咱们开车都慢一点,小心一点,让每个在路上的人,都能活着见到家人。

0 阅读:0

从迎松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