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研究:患上了肺癌,这4种情况应避免,别害了自己

栗子科普 2025-04-21 19:02:5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肺癌,这个词听起来就像是压在心口的一块巨石。不是因为它离我们有多远,而恰恰是因为它离我们太近了。近到你可能在地铁上、在办公室、在小区门口,看到一个熟人瘦了、咳了、病了,最后才知道,是肺癌。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最新研究,肺癌患者在确诊之后,有四件事千万别做,否则可能会让病情加速恶化,甚至错失治疗的“黄金窗口”。

一,确诊后第一个坑:别急着“偏方救命”,你不是神仙庙来的香火

“我邻居吃了黄鳝血,癌细胞都缩了。”“我姑妈喝灵芝水,现在都不用化疗了。”你是不是也听过这样的话?

在我行医的这些年里,见过太多患者在确诊后,第一时间不是去医院,而是去找“神医”或者“灵药”。他们甚至把“化疗”当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最后选择,先是泡脚、熬汤、食疗,最后才是医院。

而上海交大研究明确指出:肺癌患者在确诊后的前3个月,是治疗效果最关键的“黄金期”。一旦错过,5年生存率会从28%骤降至11%。而你用偏方拖掉的,正是这三个月的机会。

肺癌不是感冒,不能靠“信念”治病。你可以信中医,但不能盲信“偏方”。真正的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而不是“祖传秘方”。

二,别靠“自己感觉”判断病情好坏,癌细胞不会告诉你它在干嘛

很多人有个误区:症状轻了,就是病情稳定了。比如咳嗽减轻了,就觉得病情在好转。于是开始减少药量、延迟复查,甚至停掉化疗。

这是一个致命的误会。

肺癌的“狡猾”在于,它不是直来直去的对手。很多时候,它会在你“感觉舒服”的时候悄悄扩散。有研究表明:超过42%的肺癌复发,是在患者“主观感觉良好”的阶段发生的。这就像房子着火了,你看外面没冒烟,就以为火灭了,结果火苗在屋里烧得更猛。

我有个病人,老刘,60岁,上海人,退休后每天遛弯+喝茶,自认为体质好。确诊肺癌后做了一次化疗,觉得“没啥大不了”,就开始用“走路排毒”代替治疗。三个月后复查,肿瘤从3厘米变成了9厘米,已经压到心包了。

哪怕你觉得“好像好了”,也必须按时复查,科学判断病情变化。别拿“感觉”当医生。

三,别再拿“我不想拖累家人”当挡箭牌,放弃治疗不是负责,是逃避

“我得了癌,不想拖累孩子。”这句话我听到耳朵都起茧了。

我想说的是:你以为你在为家人着想,其实你是在给他们制造终身遗憾。你放弃治疗,家人可能会在你走之后,自责一辈子:“我当时要是多劝他一下就好了。”

你知道吗?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偏远山区,有个奇怪的风俗:老人生病不治,走进山林“等死”,叫作“归山”。这种文化背后的逻辑是“人老了就该走”。但我们现在都21世纪了,还要不要继续用老黄历写人生?

上海交大的研究里提到,超过60%的中晚期肺癌患者,如果坚持规范化治疗,能延长寿命2年以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你以为是“苟延残喘”,其实是“活得有质量”。

放弃治疗,不是潇洒,是一种“伪装过的绝望”。而你活着,就是家人最好的希望。

四,千万别把“情绪”不当回事,肺癌不是只治身体

你知道吗?在医学上有个术语叫“癌症相关抑郁症”,尤其在肺癌患者中更常见。因为肺癌的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大,再加上呼吸困难、体力下降,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我是不是快死了”的情绪泥潭。

心理科医生发现,超70%的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而这类情绪会直接影响免疫系统,降低治疗效果。

很多人说,情绪又不是病,忍忍就过去了。可你知道吗?焦虑会导致肾上腺素持续升高,影响睡眠质量,抑制免疫细胞,直接导致肿瘤细胞更活跃。

我建议每一个肺癌患者,除了挂肿瘤科的号,也要考虑找心理医生聊聊。不是你“想不开”,而是你需要一个“疏通管道”的出口,哪怕只是有人听你说说话,也比你一个人窝在床上胡思乱想强。

为什么肺癌越来越多?空气?饮食?还是我们自己?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肺癌患者越来越多?是雾霾的锅吗?是烧烤吃多了吗?还是基因出问题了?

肺癌的成因是个多因素叠加的复杂过程。吸烟当然是头号杀手,超过80%的肺癌与吸烟有关,包括“二手烟”“三手烟”。而你以为自己不吸烟,其实在办公室、饭店、亲戚家早就被“熏陶”了个遍。

但有意思的是,在上海交大的研究中,女性肺癌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男性,而这些女性中,超过一半从未吸烟。

为什么?研究人员指出,这与厨房油烟、空气污染、长期焦虑、雌激素水平变化等有关。特别是炒菜时产生的“苯并芘”,是一种强致癌物。你以为厨房是爱心的地方,结果变成了“毒气室”。

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口气,值多少钱?

肺癌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呼吸困难。

你有没有试过,“喘不上气”的那种感觉?像是有人用手掐住你的喉咙,又像是一条鱼离开水被丢在沙滩上扑腾。那一瞬间,你会明白“呼吸”这件事,竟然是如此奢侈。

别等到肺癌了,才知道“这口气”有多值钱。每一次吸气吐气,其实都是生命的在场证明。

肺癌不是一锤定音,更不是放弃的理由

有人觉得,肺癌就是“死刑宣判”。其实医学发展到今天,肺癌已经有了多种治疗方式,比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放化疗联合、微创手术等等。

尤其是EGFR突变型的肺癌患者,使用靶向药物后,中位生存期能超过36个月。这在过去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别再用“反正治不好”这个借口劝自己放弃。你可能真的不是治不好,而是没治对。

写在最后:你不是一个人,你只是还没找到对的路

如果你或者你爱的人正在面对肺癌,我想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不是“绝症患者”,你是一个正在努力活着的人。

别信偏方,别靠感觉,别放弃治疗,也别忽视情绪。肺癌不是你的人生终点,它只是你生命旅途中突然冒出来的一段隧道。只要你坚持走,前面就会有光。

参考文献

[1]王正敏, 王晓晨, 王群, 等. 肺癌诊疗共识更新与精准治疗进展[J]. 中华肿瘤杂志, 2024, 46(02): 85-92.

[2]陆怡文, 周建英. 肺癌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干预策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3, 37(12): 956-962.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肺癌治疗延误对生存率影响的临床研究报告[R]. 2024.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