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春秋时期的晋国,就会发现晋国经常因为继承人的问题而导致的内乱,尤其是晋献公之时,尤为严重。这种事情如果有了第一次,后边的人就会效仿,只能说第一个带头篡位的人开了一个坏头。而晋国第一个篡夺王位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晋文侯的叔叔晋殇叔。
晋文侯是晋穆侯的儿子,姓姬名仇。关于这个名字,晋穆侯取的也是很有深意,当初王后姜氏怀有身孕,晋穆侯却接到周宣王攻打条戎的命令,随后晋军在这场战争中惨败,让晋穆侯感觉很耻辱。于是晋文侯出生后便给他取名为“仇”,意思是不要忘记败给条戎的耻辱。
按照古时候嫡长子继承制度,姬仇被册立为太子,如果晋穆侯去世,姬仇是可以继承王位的。但是晋穆侯去世后,姬仇的叔父晋殇叔竟然篡夺了王位,得知此事的姬仇只能出奔其他诸侯国避难。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晋殇叔上位后没多久,姬仇率领部众打败晋殇叔重新夺得了王位,是为晋文侯。
晋文侯在位时做的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护送平王东迁,之后被平王赐予了“辅佐天子,代王出征”的权力,后来在周平王的授意下杀死了周携王,让周王室回归一统。晋文侯死后,其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
说来也搞笑,晋昭侯的王位被叔叔篡夺,这位晋昭侯没有丝毫反省的意思,还重用他的叔叔桓叔,最后不仅被杀而且差点连王位让人给一锅端了。
晋昭侯上位后将晋国的曲沃分给桓叔,这片封地比晋国国都的翼城还大,当时就有人建议晋昭侯说臣下的封地不可以大于君的封地,于礼不合且会让臣下势力做大。这番劝谏晋昭侯并没有听取,这样一来桓叔在曲沃便积极发展实力,很快就与翼城的晋国分庭抗礼。
有实力有野心的桓叔当然不可能一直屈居于臣下,便想起兵反叛。当时曲沃桓叔的势力渐大,让翼城国都这边的臣子中也生出了一些反叛念头,大臣潘父就趁机将晋昭公弑杀,欲迎立桓叔。但是桓叔刚要回到翼城继承王位却遭到了晋国势力的抵抗,桓叔不得已只能退回曲沃,翼城这边晋国人拥立晋昭侯之子继承了君位,并杀死了叛党潘父等人。
晋昭公放任桓叔的行为不仅让自己失去王位被杀,也让原本完整的晋国分裂,后代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才再次将晋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