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讲:“东兴一直跟着我,我用他很顺手,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他在身边了。”
主席提到的那个人,就是他极为信任的警卫长汪东兴。主席到了晚年,汪东兴始终在主席身边陪伴着。主席手上的机密文件,没多少人有资格看,汪东兴肯定是其中之一。
在重大的是非问题面前,他立场坚定,这一特质让主席很放心。
不过在1979年中央高层进行大调整的时候,陈云同志讲:“让汪东兴当领导,我觉得全党都不会同意的。”看起来,他们俩之间好像有过矛盾和冲突。
陈云同志怎么会对他有那样的评价呢?汪东兴的一生里,都有哪些重大事件发生呢?
【追随主席,实现价值】
尊重和崇敬毛主席的人,肯定晓得毛主席身边有个地位很特殊的亲信,这个人就是汪东兴。
汪东兴做毛主席警卫员长达30年,还担任过中央警卫团团长、中央办公厅主任以及中共中央副主席。
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他是将军里唯一一个没亲自带兵打仗却还被授予少将军衔的。
1916年,汪东兴生于江西弋阳县。他是农民的儿子,家里穷,早早就过上苦日子了,也很早就感受到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压迫。
当时年纪还小的汪东兴紧紧握着拳头,心里想着一定要把那些坏透了的地主统统打倒。他得知方志敏等人在做革命工作后,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个队伍,出一份自己的力。
1932年汪东兴加入共产党,当时他仅仅16岁。虽然他年龄不大,但思想觉悟很高,在战场上也相当有拼劲。
有人说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表现,也有人钦佩他有天地立心、生民立命的情怀。
1947年,他的人生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变。这一年,汪东兴被组织调到毛主席身边,承担主席的警卫工作。
在这之前,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能够离毛主席这么近去接触。
毛主席差不多是每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心中的偶像。这些战士听着毛主席的事迹长大,深受主席精神的鼓舞。每当听到毛主席的话,他们在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里就充满力量。
汪东兴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时候,紧张得不得了。他手脚都没处放了,说话也结结巴巴的,脸涨得通红,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毛主席安抚他说:“咱们都是平常人,头一回见面,得做个自我介绍,这样才能互相认识。你可别紧张,不然我也得跟着紧张起来了。”
主席开了个玩笑,这玩笑话让汪东兴的情绪安稳下来,他也慢慢冷静了,开始认认真真听主席提出的工作要求。
1947年3月,这个新上任没多久的警卫员就遇到了一个特殊状况。
那时候中共中央机关正在往王家湾撤退,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在后面紧追不舍,眼瞅着就要到王家湾了。
任弼时同志与周总理等党内的许多领导人决定紧急撤离,马上撤出阵地,同时派出一小队人留下来,尽力给机关的转移争取时间。
但是毛主席艺高人胆大,他觉得这时候转移不是最好的时机。他打算等敌人现身,给敌人一个教训,既能争取时间,又能寻找转移的最好时机。
周总理他们特别着急,一个劲儿地劝主席。但毛主席就是要留下,还要求再等等。
他对汪东兴说:“你敢不敢跟我打个赌,留下来等敌人?”
汪东兴答道:“那肯定啊,只要主席下了命令,我就一定能完成任务。”
被问到需要多少兵力来协助时,他伸出一根手指,很自信地讲:“不用太多,一个加强排就可以了,主席和各位领导人的安全由我负责。”
为了安全考虑,他还是让毛主席先离开,自己领兵留在王家湾,等候反动派到来。
等对面敌人一露头,他就下命令了,我军之前埋伏好的战士马上就开始射击,这一下把敌人打得毫无防备。敌人暴露在明处,我们隐藏在暗处,这场对战的主动权被我军完全掌握了。
不久之后,汪东兴带着他手下的一个加强排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然后与毛主席成功会合,这就给中央机关的转移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毛主席见他完好无损地回来,对他十分赞赏。
在之后召开的中央会议里,毛主席仍把他当作例子,对全体战友讲:“要是准备周全,战略战术正确,以少胜多并非做不到。我们的勇敢和智慧,就是我们最强有力的武器。”
毛主席把自己当做模范,宣扬自己的事迹,这让汪东兴感到非常荣幸。
经过这件事情,毛主席对来到自己身旁的这位警卫员越发赏识了。自那以后,汪东兴就贴身保卫毛主席的安全,始终跟随在毛主席身边,一跟就是30多年。
主席既能看到他身上不少的闪光点,也能看到他存在的不足之处。
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是,他有个长处就是心思很细腻,不过缺点也十分显著,他的理论水平较低,文化程度也不高,还不爱动脑思考。
汪东兴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没读多少天的书。后来参加革命了,差不多每天都在生死边缘徘徊,就更没机会读书学习了。
毛主席觉得,他这种状态可不行。学习能促使一个人进步,让人发展得更全面。要是不学习,那我们就只会原地踏步,慢慢被时代抛弃。
于是毛主席就叮嘱他,得抽空多看书,跟上时代发展。
汪东兴一直都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一说话,他就开始看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想从这些书里找出我们党理论工作建设的秘密。
但毛主席还讲:“要进步就得综合学习,光看马列主义的书是不够的。得多看看《红楼梦》、《三国演义》这类历史书,了解我们的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
哪怕他对看书不是很感兴趣,也会因为毛主席的话去试着看看。
30多年里,他担任过很多不同的职位。但有一点一直没改变,他一直负责毛主席的贴身保卫工作,就如同中南海的大管家,把毛主席的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忠诚于党,方式有误】
不管在什么时候,也不管在什么地方,汪东兴对毛主席那都是绝对忠诚的,对党和国家也同样是绝对忠诚的。
毛主席很了解他,所以非常信任他。毛主席手中的机密文件,他都能看。毛主席处理秘密工作时,也不会避开他。
而毛主席信任他是有道理的,他一直都没有让自己最崇拜的毛主席失望。
在动荡的年代,很多人因为他身份特殊,就想把他拉到自己这边来。不管别人用啥条件,是威逼也好,利诱也好,他一直都不被打动。
打从开头到最后,他就只讲了一句话:“毛主席站在什么地方,我就站在什么地方。只要毛主席在我前面,我就能找到人生的方向。别的东西,我压根不会去想。”
在很多心怀坏心思的人看来,他就像一块特别顽固的石头,敲也敲不动,扔也扔不走。
在上世纪70年代,他属于那种能自由见到毛主席的少数人。要晓得,当时就连毛岸青、李敏和李讷,都不能自由进出中南海。
从这就能看出来,他在主席心里有多重要。
在重大的是非问题上,他坚守住原则,守住了底线,站到最正确的一方,协助党中央领导人一同粉碎了那个时代的阴谋,给新时代的来临打下了根基。
不过,他自己的问题也慢慢显现出来了。
因为理论基础不足,又受毛主席的影响特别深,他老是对主席有一种盲目的崇拜。他的一部分工作认识,也没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
主席以前提醒过他,要是不努力学习,不积极求进步,他肯定会被时代淘汰。
当时他对这句话记得很牢,现在这句话也慢慢应验了。
1979年,陈云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专门就他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话讲得特别犀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去瞧汪东兴的脸色。
但他的脸一直很平静,就好像正在被批评的不是他本人一样。
他很清楚自己的问题,只是有些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在第二年召开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他主动起身对大家讲:
我晓得自己是有一些问题的,现在我的观点和党内其他同志的观点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为了咱们党的持续发展,我打算主动辞去我身上的所有职务。
邓小平也讲道:
真理是通过讨论和实践才得出来的,我们准许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看法。所以所有人都尊重你的意见,也尊重你的态度。
于是,汪东兴便离开了他工作了数十年的中南海,过上了平静安宁的日子。
【关心国家,格局更大】
他和夫人离开中南海后,就住进了西单的一个小院子里。
这是个平静的地方,不存在风云变幻,也没有波诡云谲的情况,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的幸福。
他生活作息特别规律,天天早睡早起,还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有空的时候,他爱读书写字。每天读了啥书,有啥心得,跟谁聊了些啥,他都会把这些问题的答案逐个记下来。
尽管不再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了,可老一辈革命者骨子里的社会责任感哪能轻易就没了呢。他依旧着国家大事,祖国有进步的时候,他还是会特别高兴。
当天的报纸他每天都会看,这样就能知道国家发展得有多快。要是看到一项发展成果,他就高兴得像个孩子。
2004年,他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一则报道,是关于党内干部贪污的。
汪东兴年纪大了,坐在客厅里大发脾气。他指着电视里的那个人,恼怒地说:“这种人,纯粹是给咱们党抹黑。这么多人辛苦打拼出来的天下,他怎么能这么糟蹋呢?”
他到了晚年变得更情绪化了,常常会为一点小事就激动起来。这则新闻报道又触碰到他的底线了,于是他越发恼怒,差点喘不过气来。
2015年,他的生命快走到尽头了。有一阵子,他老是想起毛主席,回忆起从前在主席身边工作的那些零零碎碎的事。
那是他一辈子里过得最充实的时光,在全国最了不起的人旁边工作、学习,接受主席思想的影响,每天都劲头十足。眨眼间几十年就过去了,东西还是那些东西,人却不一样了,所有事情都变了。
2015年8月21日,这位饱经考验的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北京与世长辞。
他平静地走了,留下了极为精彩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