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姑姑为中暑卖豆腐大婶刮痧祛湿,从此我家多了门县城“亲戚”

万物喵知道 2024-10-06 17:33:54

【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

夏天的阳光毒辣辣的,像是要把大地烤焦似的,小杨站在院子里,抹了把额头的汗,望着远处的田野发呆,他今年刚满18岁,高中没考上,在家帮着父母干农活。

“小杨,快去叫你姑姑来吃饭!”母亲的声音从厨房传来。

小杨应了一声,朝隔壁院子走去,他姑姑叫杨秀兰,今年36岁,是村里的赤脚医生,虽然没有正式的医学文凭,但她的医术在方圆十里都挺有名气。

“姑,吃饭了!”小杨站在院子门口喊道。

杨秀兰正在收拾药箱,闻声抬头,笑着说:“知道了,你先去吧,我马上就来。”

小杨转身要走,突然想起什么,又问道:“姑,你今天还要出诊啊?”

“是啊,隔壁李大爷又犯老毛病了。”杨秀兰叹了口气,“这天气太热,老年人容易中暑。”

小杨点点头,心里暗自佩服姑姑的敬业精神,回到自家院子,小杨看见父亲正在擦汗,杨大山,今年45岁,是村里的木匠。

“爸,你今天接活了?”小杨问道。

杨大山摇摇头:“没有,这鬼天气,谁还有心思添置家具啊。”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杨秀兰也来了,母亲张秀英把最后一个菜端上桌,笑着说:“来,都趁热吃。”

饭桌上,杨秀兰突然说:“对了,我听说今天集市上来了个卖豆腐的,是从县城来的。”

“县城?”小杨来了兴趣,“那豆腐一定很好吃吧?”

杨大山却皱了皱眉:“县城来的?卖豆腐能赚几个钱,值得跑这么远?”

张秀英打断了丈夫的话:“别管人家,能赚钱就行,小杨,你吃完饭去买点豆腐回来,尝尝鲜。”

小杨点点头,心里已经开始期待起来,他不知道,这个平平无奇的夏日,一个意想不到的相遇即将改变他们家的生活,而这一切,都要从集市上那个来自县城的卖豆腐大婶说起……

吃完午饭,小杨拿着篮子往集市走去,太阳火辣辣的,晒得人睁不开眼,集市上人不多,大家都躲在阴凉处乘凉,小杨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卖豆腐的摊位,摊主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脸晒得黑黝黝的。

“大婶,来两块豆腐。”小杨走过去说。

大婶抬头看了他一眼,笑着点点头,她的动作有些慢,脸上还带着疲惫,小杨注意到大婶的额头上全是汗珠。

“大婶,您没事吧?”他忍不住问道。

大婶摆摆手:“没事,就是有点热,“

话音刚落,大婶突然踉跄了一下,小杨赶紧扶住她:“大婶,您脸色不太好。”

周围的人也注意到了,纷纷围了过来。

“这是中暑了吧?”有人说。

“快叫医生来!”另一个声音喊道。

小杨心里一惊,想起了姑姑。

“我姑姑是医生,我去叫她来!”

说完,他撒腿就往家跑,杨秀兰正要出门去看李大爷,看到气喘吁吁的小杨,她愣了一下,听完事情经过,杨秀兰二话不说,拿起药箱就走,到了集市,只见大婶已经晕倒在地,杨秀兰蹲下身子,仔细检查了一番。

“是中暑了,得赶紧处理。”她说。

周围的人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杨秀兰沉声道:“得找个阴凉的地方。”

小杨立刻说:“咱家离这儿近,不如带回去吧?”

杨秀兰点点头,和小杨一起扶起大婶,路上,大婶迷迷糊糊地说着胡话。

“孩子...豆腐...得卖完...”

杨秀兰安慰道:“别担心,我们会帮你的。”

回到家,张秀英看到这阵仗,吓了一跳,杨秀兰简单解释后,张秀英赶紧腾出了床铺。

“小杨,去打盆凉水来。”杨秀兰吩咐道。

她从药箱里拿出银针,开始为大婶施针,小杨端着水盆回来,看到姑姑正在给大婶刮痧。

“这是在干嘛?”他好奇地问。

“刮痧祛湿,能帮助散热。”杨秀兰解释道。

渐渐地,大婶的呼吸平稳了下来,杨秀兰松了口气:“没事了,让她好好休息吧。”

张秀英心疼地看着大婶:“这大热天的,也不容易。”

小杨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大婶的豆腐还在集市上呢!”

杨秀兰拍了拍他的肩:“你去把豆腐收拾回来吧。”

小杨点点头,匆匆跑出了门,这时,谁也没想到,这个意外的相遇,会给两个家庭带来怎样的变化......

天色渐暗,大婶终于醒了过来,她一睁眼,就看到一屋子陌生人,顿时慌了神。

“我这是在哪儿?豆腐呢?”

杨秀兰连忙安抚她:“大婶,您别急,您在我家。”

小杨也凑了过来:“大婶,您的豆腐我都收好了。”

大婶这才松了口气,眼里却突然泛起泪光。

“谢谢你们...谢谢...”她哽咽着说。

杨秀兰递过一杯水:“您慢慢喝,别着急。”

大婶喝了口水,渐渐平静下来。

“我叫李秀珍,是从县城来的。”她说。

“县城?”杨大山皱了皱眉,“那么远来卖豆腐?”

李秀珍苦笑了一下:“没办法,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

她说着,眼泪又掉了下来,原来,李秀珍的丈夫去年出了车祸,至今还躺在医院,家里还有个上初中的儿子,生活费和医药费压得她喘不过气。

“我听说这边的人都爱吃豆腐,就想着来试试。”她说。

屋里的人听完,都沉默了。

张秀英叹了口气:“这苦日子,谁不是在熬啊。”

杨秀兰拍了拍李秀珍的手:“大婶,您别担心,我们会帮您的。”

李秀珍连连摆手:“已经麻烦你们太多了,我得赶紧回去。”

“这怎么行?”杨秀兰坚持道,“您得好好休息。”

小杨也跟着说:“是啊,大婶,您就在我们家住几天吧。”

李秀珍犹豫了,她确实没力气赶路了。

“可是...我儿子还在家等着呢。”她担心地说。

杨大山想了想,说:“这样吧,我骑自行车送个信去县城。”

李秀珍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就这样,李秀珍在杨家住了下来,几天里,杨家人轮流照顾她,小杨负责跑腿买药,张秀英给她做可口的饭菜。

杨秀兰每天给她针灸调理,杨大山则帮忙处理豆腐,李秀珍渐渐康复,却舍不得离开这个温暖的家,她开始帮着做家务,教张秀英做县城的特色菜,小杨跟她学会了做豆腐,还琢磨出了几个新花样,不知不觉,李秀珍在杨家住了半个多月。

这天,她终于说要回家了,全家人都有些不舍,却也知道她放心不下家里,临走时,李秀珍拉着杨秀兰的手,眼里含着泪:“秀兰,你们就是我的亲人啊。”

杨秀兰笑着说:“大婶,您说啥呢,咱们这不就是亲戚吗?”

这句话,让两个家庭的关系有了质的飞跃,从此,杨家多了个“县城亲戚”,而这个夏天发生的一切,也让小杨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李秀珍回县城后,两家的来往越发频繁了,小杨常骑着自行车去县城,帮忙送豆腐,有时候,李秀珍的儿子小李也会来村里玩,两个男孩子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这天,小杨又去了县城,刚到李家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争吵声。

“你疯了吗?怎么能借那么多钱!”是李秀珍的声音。

小杨犹豫了一下,还是敲了门,开门的是小李,脸色很不好看。

“怎么了?”小杨小声问道。

小李摇摇头,把他拉到一边,原来,李秀珍的丈夫病情突然恶化,医院说需要做大手术,费用高得吓人,李秀珍瞒着家里,借了高利贷。

“我妈非要去卖肾!”小李急得直掉眼泪。

小杨愣住了,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他悄悄离开李家,骑车往回赶,路上,他的脑子里一片混乱,回到家,小杨把事情告诉了姑姑,杨秀兰听完,脸色变得很严肃。

“不行,得阻止她。”她站起身就要走。

小杨拉住姑姑:“可是,手术费用怎么办?”

杨秀兰沉默了,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当晚,杨家人围坐在一起,商量对策。

“要不...我们凑点钱?”张秀英小心翼翼地说。

杨大山叹了口气:“咱家的积蓄也不多啊。”

小杨突然想到了什么:“爸,咱家地窖里那些老家具呢?”

杨大山一愣:“你是说...把它们卖了?”

那些可都是祖传的老物件啊,屋里一时安静下来,每个人都在思考,最后,还是杨秀兰打破了沉默:“卖吧,救人要紧。”

第二天一早,全家人就开始忙活起来,小杨和杨大山把老家具搬出来,擦拭干净,张秀英和杨秀兰去集市打听行情。

消息很快传开,不少人来看稀罕,有个收藏家一眼就相中了几件,讨价还价后,总算凑够了一笔钱,全家人马不停蹄地赶到县城,李秀珍正准备去医院签卖肾协议,看到杨家人,她愣住了。

杨秀兰上前拉住她的手:“大姐,别做傻事。”

李秀珍看着他们,突然泪如雨下。

“你们...你们怎么知道的?”

小杨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对不起,是我告诉姑姑的。”

杨大山把钱交给李秀珍:“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李秀珍看着那叠钱,哭得说不出话来,小李在一旁抹着眼泪,感动得不知所措,就在这时,医生走了过来。

“李先生的手术很成功,已经脱离危险了。”

屋里顿时爆发出欢呼声,李秀珍抱着杨秀兰痛哭:“谢谢你们...真的谢谢你们...”

杨秀兰轻拍她的后背:“别说两家话,咱们是一家人。”

这一刻,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小杨看着这一幕,心里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感动,他知道,这个夏天,他学到的不仅仅是做豆腐的技巧,更是人与人之间那份难能可贵的真挚情谊......

时光飞逝,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小杨早已不小,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那个夏天的经历,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他把姑姑的医术和爸爸的木工技艺结合起来,开发出了一系列养生保健的木制品,小李也没闲着,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县城。

两人一个负责生产,一个负责销售,他们的产品不仅在本地很受欢迎,甚至打入了大城市的市场。

这天,小杨开车去县城,准备参加一个重要的饭局,车上,他想起了许多往事,记得那年李叔出院后,两家人一起去了趟海边,那是小杨第一次看到大海,激动得像个孩子。

后来,每逢过年过节,两家都会聚在一起,李婶的豆腐和张秀英的腊肉,总是餐桌上的主角,小杨和小李上学时,常常互相帮助。

高考那年,小李还特意来村里陪小杨复习,虽然最后两人都没考上重点大学,但友谊更深了,想着想着,车子已经到了目的地,推开包厢门,里面坐满了人。

“小杨来啦!”李叔的声音率先响起。

小杨笑着跟大家打招呼,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个人,姑姑杨秀兰,鬓角已经有了白发,但精神矍铄。

爸爸杨大山和妈妈张秀英,都已经退休在家享清福,李叔身体大好,正跟小李说着什么,脸上满是骄傲,李婶端着一盘刚出锅的豆腐,香味扑鼻而来。

“来,尝尝我的新配方。”李婶笑眯眯地说。

小杨接过筷子,轻轻夹起一块,入口即化,口感细腻,还带着淡淡的药香。

“好吃!”小杨由衷赞叹,“李婶,您又有新创意了。”

李婶笑得更开心了:“这是跟你姑姑学的,加了些中药材。”

饭桌上,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小杨环顾四周,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了那个炎热的夏天,想起了集市上晕倒的李婶,想起了姑姑为她刮痧的场景,想起了全家齐心协力筹钱救人的那一幕......

“小杨,发什么呆呢?”小李在旁边推了他一下。

小杨回过神来,举起了酒杯:“来,我提议,咱们干一杯。”

“为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问。

小杨笑了,眼里闪着泪光:“为了我们这个大家庭,为了那个改变我们命运的夏天。”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随即会意地笑了,酒杯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一刻,小杨深深地感受到,人间最珍贵的,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这份源于一次偶然相遇、历经岁月沉淀的深厚情谊。

那个夏天的善举,如同一颗种子,在两个家庭之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段跨越城乡的情谊,将会继续在下一代人中传承下去......

【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文中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或所涉及的其它方面,均与现实无关(不含任何隐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