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悲惨?比亚迪陷入冰火两重天,9000亿的市值利润却了了无几

财经有棱 2021-10-31 19:53:29

一直以“全球新能源引领者”自居的比亚迪,在今年总算是拿出了领导者该有的气质。

上半年其新车销量达到了24.61万辆,同比增长55.4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5.48万辆,同比增长154.63%更显露沉甸甸的“含金量”。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资本市场,从2020年到如今比亚迪股价直升5倍,其市值已然冲过了9000亿大关,在冲击万亿的路上整车第一龙头名副其实。

比亚迪业务逐渐扭曲

比亚迪迎来高光,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从其之前发布的2021上半年财报看,比亚迪的光彩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璀璨,甚至还是多少透露出惨淡。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907.42亿元,同比增长50.41%;实现净利润11.74亿元,同比下滑29.41%;实现扣除非得母净利润3.7亿元,同比下滑 59.64%。财报且如此,更有人立马指出在11.28亿的净利润中还有9.57亿属于政府补助,所以去掉之后比亚迪在上半年实际净利润则只有2.15亿元。

这便是市值逼近万亿的新能源汽车龙头交出的半年答卷,是不是非常意外?

细看比亚迪财报,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众所周知,作为上市公司比亚迪的业务并非只有汽车板块,因为还包含了动力电池和手机等电子产品代工。尽管比亚迪的确是从手机代工起家的,但是无论是利润率还是科技含量来说,汽车和动力电池才是比亚迪获得投资机构认可的主营业务。

但恰恰相反,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在汽车、动力电池和手机等电子产品代工三大板块上的营收分别为381.48亿、78.47亿和428.22亿。主营业务汽车板块不仅没有跑过手机代工,而且其市场增幅仅仅为25.41%还不足后者86.26%的三分之一。

比亚迪的钱都到哪儿去了?

为什么比亚迪今年新车销量上已经足够努力了,财报表现却大相径庭?

比亚迪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直接拉高了成本。当然了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就是去年疫情肆掠全球,当汽车企业多数停工停产之时,比亚迪却在最短时间做成了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而这笔钱最终是被划到了比亚迪汽车板块中。与此同时,比亚迪先后拿到了苹果和华为的代工合同,这也直接拉升了手机等电子产品代工板块的数据。

但无论如何,比亚迪当前的汽车业务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这才使得代工业务喧宾夺主。这就难免不让人想起江淮靠代工蔚来在下坡式的下滑中稳住了阵脚,海马靠代工小鹏迎来了喘息的机会,甚至是濒临破产的长江EV靠代工零跑还死死支撑了好几个月。比亚迪费劲地在品牌和产品上实现蜕变之后,竟然最后被现实打回“代工”的原型,这的确是一件极其尴尬的事情。

同时在比亚迪公布财报的时候,华晨集团等12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召开了第二次债权人大会,会上通过了宝马中国以16.33亿元收购华晨旗下的“中华”的议案。这个早在1992年就赴美上市的汽车集团在一系列的高光之后谁也没有想到等待他竟然是破产重组。

除此之外,众泰、力帆、观致等这些传统车企昙花一现,前途、拜腾、博郡、赛麟等新势力也都落得一地鸡毛。这也不由得让人怀疑,造车真的难以赚钱?

我们再看看近两年表现最佳的“三好生”。长城汽车上半年营收619.28亿元,同比增长72.36%,净利润35.29亿,扣非后净利润28.42亿;长安汽车则实现营收567.85亿元,同比增长73.22%,扣非净利润7.39亿元;吉利汽车营收450亿,同比增长22%,净利润24.1亿人民币。

和比亚迪相比,长城、长安和吉利的“挖金”能力的确要强悍很多。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回头思考一下,为什么比亚迪造车就这么难赚钱?

0 阅读:28

财经有棱

简介:一个棱角分明的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