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官窑更疯!三枚超过3000万元的钱币,方圆之间尽显拍卖本质

千亦评文化 2025-02-16 03:39:09

在收藏界,瓷器、书画等传统艺术品向来是价值金字塔的顶端象征。然而近年来,机制币异军突起,以孤品、样币为代表的顶级钱币屡创天价,甚至碾压官窑瓷器。

新晋“币王”的不断产生,本质上是大量资本进入后,将拍卖本身供需关系和竞争机制的结合,衍生到另一种“新高度”。当然这种高度是好是坏,跟我们民间玩家半毛钱关系没有。

所以就看个热闹吧!

一、现任币王:户部光绪元宝五分金质样币

1903年,清政府推行币制改革,户部造币总厂委托日本大阪造币局设计并试铸了金、银、铜三种材质的“光绪元宝”样币。其中,金质样币包含“一两”、“五钱”、“二钱”、“五分”四种面值,但因金本位制推行失败,最终未发。

此枚五分金样币是唯一已知存世的孤品,直径仅16.5毫米,先后经著名钱币收藏家秦子帏、马定祥、稻房(上海著名藏家张曙阳)等诸家递藏,流传有序,脉络清晰。

2023年6月,上海匡时春拍中,这枚金币以4600万元落槌,含佣金成交价达5290万元,打破此前国内钱币拍卖的所有纪录,为目前已知最高价。

这枚金币的成交标志着中国钱币正式迈入“半亿时代”,其单价甚至超过同期的国内明清官窑重器。如2023年北京保利一件清乾隆鸠耳瓶以1840万元当选冠军拍品,远不如这枚金币,颠覆了传统收藏价值体系。

二、前任币王:奉天癸卯一两银币

1903年,清政府因“两元之争”短暂推行银两制,奉天省(今辽宁)试铸“库平一两”银币,但因民间习惯七钱二分制而遭抵制,旋即停铸。此币存世仅一枚,被誉为“中国银币之王”。

其流传的过程也颇具传奇性,1991年美国古德曼专场拍卖会上,台湾藏家张秀清以18.7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约150万元)竞得,创当时中国钱币纪录。

2011年,张秀清以2500万元转手大陆藏家周大为。

2022年北京诚轩春拍中,该币以4050万元落槌,含佣金4657.5万元成交,成为首枚突破4000万元的中国钱币。

尽管刷新纪录,业界仍认为其价值被低估。对比同场以2300万元成交的户部一两银币(存世约10枚),奉天一两作为孤品仅溢价一倍。

而美国最贵的钱币1933年双鹰金币,早在2021年的纽约苏富比,即以约合1.2亿人民币成交。中国钱币的“天花板”仍受限于藏家认知与资本规模。

三:机制金币巅峰:张作霖戎装像伍拾圆金币样币

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主政北洋政府时,天津造币厂试铸了带有其戎装像的金币,计划作为纪念币发行。但因张作霖次年遇刺身亡,该币未量产,存世仅3~5枚,被誉为“民国机制金币第一大珍”。

当然这个称号现在被那个第一名抢了!但不妨碍它成为第三枚价值过3000万的钱币。在2022年的诚轩拍卖会上,这枚钱币以最终以345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大家都知道,天价拍卖都讲究“传承有序”,哪怕弄到国外编个故事都必须要有,这是“合法性”的硬性前提。而民间“来源不明”的藏品基本上没有上拍的可能性,这里就不吐槽了,看个热闹而已。

机制币的疯狂行情,本质是资本在不确定经济环境中对“绝对稀缺性”的追逐。当下传统的官窑、铜器、字画等行情受到极大波动,钱币以其标准化、易鉴定、易保存的特性,成为新富阶层的资产配置选项。

4 阅读:2144
评论列表
  • 2025-02-17 15:28

    看一眼能不能延年益寿

    论语 回复:
    能让你心跳加速,少活几秒
  • 2025-02-19 09:34

    最适合洗钱。

千亦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