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是西方的崛起时代,伴随着新航路的不断开辟,西欧各国对新大陆进行侵略、掠夺和殖民,由此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使西欧封建体制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兴起。可同时期的我国却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依旧实行海禁政策,西方开始逐渐赶超我国。
但郑和曾在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两朝七下西洋,要早于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其船队规模也远非后来的麦哲伦、哥伦布可比。那么我国为何又会与大航海时代擦肩而过呢?
首先我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陆权国家,对于海洋并不重视。虽然自古以来我国的海岸线就十分漫长,也拥有很多优良的海港,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此大都闲置不用,甚至经常淤塞港口,并将沿海居民迁到内陆。没有海权意识可能是历代统治者的通病。
其次我国一直是东亚的中心,建立了一套朝贡贸易体系。西欧国家是因为太穷了,需要出海开辟新航路来脱贫致富。但我国地大物博,相对周边小国来说要富有的多,因此航海对我国来说没有利益支撑。就算是郑和七下西洋,也都是在宣扬大明国威,到处撒钱,以此换来一批小弟,不远万里前来天朝朝贡。作为宗主国,自然不能丢了面子,朝廷便秉承“厚往薄来”的原则,以其值数倍甚至十数倍相偿。
久而久之因为朝贡贸易体系朝廷花的钱越来越多,财政开始捉襟见肘,便有大臣指责郑和下西洋的行为,刘大夏曾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千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毕竟郑和下西洋是在炫富,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与西方大航海时代还是有区别的。
而且中国的航海技术其实并不领先西方。在宋元之前我国的航海能力十分差,东亚海域的海上贸易也并不发达。北宋开始频繁地与朝鲜半岛、日本进行海上交往,并开始远洋航海,海外贸易空前繁盛,外贸带来的财政收入也成为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即便如此,把持重要港口贸易的也不是国人,而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到了郑和下西洋时,也没有开辟新的航线,而是走的阿拉伯商人经常往返的航线,且都是贴着海岸线航行,困难程度要远低于后来的哥伦布横跨大西洋以及麦哲伦环球航行。
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的策略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开始严格执行海禁政策,虽然明朝中后期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但几十年后明朝就灭亡了。入主中原的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依旧不重视海洋,导致中国完美地错过西方大航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