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1986年,原兰州军区部队参加老山轮战时,时任21军61师赵副师长是一位非常特殊的军事干部,大学毕业于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毕业后在军工企业任无线电通信研发工程师,后调至总参某部参与筹建卫星通信地面站,一直在无线电领域从事技术工作。
因少时一直想去野战部队当兵,直到1985年,他终于如愿以偿,被调到21军61师任副师长,主管训练和作战。不久赶上两山轮战,从未在陆军作战部队带过兵的他凭借多年的钻研和理解,指挥训练、作战有板有眼,在10.19出击作战中以牺牲6人的代价全歼敌55号高地守军。
他讲话快,步速快,工作雷厉风行,指挥作战干脆果断,生活中却又爱兵如子,形神皆肖美国名将巴顿,被战友称为中国巴顿。
他就是赵文泷。
赵文泷
一、19岁进入军校学习,毕业后在无线电工厂任技术员
赵文泷,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人,1942年10月出生,1961年9月入伍,原为兰州军区21军61师副师长。
解放前,赵文泷的父亲在天津工作,资助妹妹赵志珍读书并回太行山区参加抗日活动。解放后,赵志珍随丈夫杨成武进入北京工作,并将大哥家9岁的侄子赵文泷带在身边抚养长大。1961年,19岁的赵文泷高中毕业,考入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军工)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
1966年6月,赵文泷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鞍山广播器材厂任车间技术员,负责无线电通讯设备的生产制造工艺。因为专业技术扎实,工作认真专注,后升任技术研究室副主任。1968年,因为姑姑家庭出现意外变故,姑夫被撤销一切职务并离开北京,赵文泷随之受到牵连。
赵志珍|左
直到1974年,上级发现其姑夫是清白的,才得以重新回到北京的家并恢复工作。在这六年里,赵文泷吃尽苦头,经历关押、审查、离婚等变故,身体日渐消瘦,直到1974年才恢复工作。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大院子女一样,赵文泷向往绿色军营生活,本想在大学毕业后去作战部队工作,因为是技术军官不得不服从分配去了军工厂,后来遭遇家庭变故,彻底失去了去部队的希望。
1972年,因美、日首脑相继访华,对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凸显出我国卫星通信落后的现状。以此为契机,我国开始发展卫星通信,1973年,北京1号卫星通信地面站正式开通。之后,开始了地面站的大批建设工作。
卫星通信地面站
1975年,赵文泷被调到原总参某部参与筹建卫星通信地面站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技术组组长,直到1984年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此时赵文泷已42岁,担任通信技术军官已经10年。
总参卫星通信地面站吊装
虽然技术军官也是军人,但他瘦弱的身体里充满尚武精神,只有成为整日喊杀震天的野战部队军官才能满足自己内心久久的渴望,他又萌生了去作战部队的梦想。通过不懈努力,他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1985年离开安静的技术单位来到荒凉、广阔的大西北,出任21军61师副师长。
二、战前组织作战骨干集训,战中担任一线指挥
赵文泷到达野战部队不久就赶上轮战,61师奉命配属同军区的47军参加老山防御作战,负责东山方向14.9公里宽的作战地域。从军期间能经历一场战争,这对一名真正的军人来说,无疑是幸运的,尤其是像赵文泷这样经历曲折的人。
61师铁路输送到前线
同时,这对他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毕竟这是事关官兵生命的作战,如何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并取得他们的信任极为重要。自从离婚后,他一直单身,这让他得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作战工作中;他喜欢读书、思考和研究战术,工作严谨有条理,能迅速融入指挥团队;不辞辛苦和危险深入作战一线,挽着裤腿、拄着树棍,一身汗一身泥爬上每一个重要高地。
赵文泷(左)与营长狄国平
由于童年及青少年时期家庭生活优越,他有一些高雅的个人爱好,闲下来时,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听钢琴曲和交响乐,但这毫不影响他瞬间又钻进山洞与坚守的战士促膝而谈。也许因个人多年的苦难经历,他平易近人,爱兵如子,特别喜欢有血性的兵,毫不掩饰对这些战士的喜欢,夸张地称呼他们为宝贝或心肝,让这些生龙活虎的战士开始极难为情,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赵文泷与排长任长军
在训练中他又极为严格。战前,61师将全师最优秀的训练尖子抽调出来组成集训队,他亲自担任队长。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训练标准绝不含糊,考核时他亲自到场把关,谁也别想蒙混过关。
61师作战尖子集训班
由于训练效果好,各团纷纷要求师里增加名额指标,输送更多的尖子兵进行集训,赵文泷也得以赢得部下的信任,指导各团作战。1986年4月,61师开始分批接防八里河东山各大小阵地,30日从原南京军区12军36师手中接过作战指挥权。
赵文泷{右}与182团团长彭勇
此时轮战已进入第二年,参加首轮和第二轮轮战的1军和67军留下了太多的经验和教训,第三轮轮战的47军所属部队充分借鉴,进行了针对性极强的准备工作。61师官兵接防东山阵地后,顺利度过初期的恐惧和不安,逐步适应作战环境,并于10月19日发起对敌55号高地主动出击拔点作战,由前指负责人赵文泷亲自策划和指挥。
赵文泷(中)在东山主峰
为了打好这一仗,182团三营9连在前线防御近三个月后撤出阵地到后方集训。由于经历实战后下山重新集训,训练内容更加务实,官兵训练更加自觉,赵文泷整日和官兵们吃住在一起,对作战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设定预案和应对打法,临机提问,随时抽查,强化官兵应变和反应能力,确保接敌后不乱,执行作战方案不变形。
赵文泷与参战官兵
由于训练严格,赵副师长终日军容严整,头戴钢盔,上着浅黄色军用夹克,戴着一副茶色眼镜,手提登山杖,在训练场不时大声喊停,作风和派头与美国陆军二战名将巴顿有几分相似,被战友私下里戏称为中国巴顿。
赵文泷
当然,其级别和成就与指挥二战的巴顿不可同日而语,但巴顿骨子里勇猛作战精神和高效进攻是他所崇尚的。巴顿给人的最直观印象就是粗鲁和凶巴巴,但赵副师长却有温尔文雅的一面。
三、指挥突击队35分钟打下高地,全歼守敌,己方仅牺牲6人
经过近三个月的细致强化集训,10月19日中午,炮火准备结束后,61师182团9连49名突击队员分左、右两个突击群向55号高地发起攻击。经过35分钟的战斗,全歼高地守敌43人,摧毁了高地全部防御设施,九连牺牲6人,负伤12人,打完就撤,干净利索结束战斗。
在之前的历次拔点作战中,61师组织的10.19战斗伤亡最小,但仍让赵文泷极为自责。因为战前他的目标是牺牲不超过2人,结果牺牲了6人,为此他一直反思、总结作战过程,找出失误所在。
赵文泷|左
1987年5月,61师完成作战任务撤出阵地,休整后回到天水驻地,后被交流到甘肃省庆阳军分区任司令员,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在军分区工作期间,他仍保持着俭朴、廉洁的作风,下去检查工作时,不自觉与当地老乡打成一片。他只留下几身旧军装,其它衣服都捐给生活困难的老乡。
1994年,他离开军分区,调任新疆军区副参谋长,分管军分区司令部直属部队,1995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7年3月,被誉为当代血性军人典范的李良辉出任新疆军区司令员,1999年7月,赵文泷晋升为新疆军区副司令员,直接协助李司令员主管训练和作战工作,当年组织的新疆军区大阅兵深受好评。
赵文泷|坐者
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2002年,身体本就不好的赵文泷被检查出肝癌,随后在北京治疗,出院后在家休养,却于2004年1月7日不幸去世,时年62岁。
一代热血军人就此离去。他后半生一直单身,陪伴他离去的只有一名收养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