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被母抛弃,19年怨恨煎熬,整理遗物时出现当年真相

卡门的事 2024-08-11 22:19:01

1993年,李爱军在4岁女儿彭佳的注视下跟一个陌生男人走了。

这一幕,成为了彭佳童年最深刻的阴影,也让"妈妈"这个词在她心中变成了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19年里,彭佳带着这份伤痛艰难成长。她努力想要忘记那个抛弃自己的女人,却又在内心深处渴望着母爱。

直到2012年,当她整理母亲的遗物时,一个意外的发现让她潸然泪下。

原来,在她不知道的时光里,母爱一直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

遗物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东西,能让彭佳对母亲的看法彻底改变?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源,均在文内显示, 细节可能存在润色,仅供参考,请理智阅读!

童年阴影:四岁的告别

1993年,4岁的彭佳站在路边,看着母亲李爱军坐上一个陌生男人的摩托车,扬长而去。

她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是本能地追了上去,边跑边哭喊着"妈妈"。

可是,不管她怎么喊,那个远去的背影始终没有回头。

这一幕,成为了彭佳童年最深刻的阴影。

她不明白为什么妈妈要离开,为什么不要她了。

李爱军与幼年的彭佳

每当夜深人静,这个场景总会在她脑海中重现,让她惊醒。

"你妈妈嫌弃你不好,不要你了,和别人生小孩去了。"周围的人总是这样告诉她。

小小的彭佳不懂得质疑,只能把这个说法深深地刻在心里。

李爱军

随着年龄的增长,彭佳对母亲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复杂。

她恨母亲的无情,恨她的抛弃,但内心深处却又渴望得到母爱。

"为什么不要我?我到底哪里不好?"这些问题日日夜夜折磨着彭佳。

她变得沉默寡言,内向自卑,害怕与人亲近,生怕再次遭到抛弃。

有时候,彭佳会偷偷幻想:如果有一天,妈妈突然出现,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会不会重新接纳自己?可是每次幻想的结果,都是失望和心酸。

继母关系:期待与失望的循环

小学四年级那年,彭佳的父亲再婚了。

她幻想着终于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有一个完整的家,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妈妈。

婚礼那天,彭佳穿上了新买的红色连衣裙,怯生生地站在父亲和继母身边。

李爱军的第二段婚姻

当司仪问她要不要给新妈妈一个拥抱时,彭佳鼓起勇气,轻轻地喊了一声"妈"。

那一刻,她感觉自己的心里暖暖的,仿佛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

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彭佳当头一棒。

婚后的日子里,继母对她总是冷淡疏离。

每次彭佳生病,继母都会找各种借口推脱,说自己太忙,让父亲带她去看医生。

彭佳渴望的那种温暖的怀抱,体贴的关心,始终没有出现。

每次都是敷衍的笑容和敷衍的夸奖。

李爱军

彭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所以继母才不喜欢自己?

就在彭佳以为情况不会更糟的时候,弟弟的出生彻底改变了家里的氛围。

继母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弟弟身上,对彭佳的冷淡更是变本加厉。

曾经的一家三口

有一次,继母带着彭佳和弟弟去逛街买衣服。

在给弟弟挑选时,继母耐心备至,不厌其烦地让弟弟一件件试穿,还不断询问他的喜好。

轮到彭佳时,她小心翼翼地挑了几件便宜的衣服,怯生生地问继母能不能买。

继母看了看价格标签,皱了皱眉,说:"你已经这么大了,不用买那么多衣服。再说,你又不是我亲生的,我为什么要对你那么好。"

彭佳渐渐明白了血缘关系的重要性,也开始理解母爱的排外性。

她不再对继母抱有幻想,也不再期待能得到平等的对待。

她开始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努力地独立生活,不再奢望得到任何人的关爱。

这段经历给彭佳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她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临终相见:与生母最后一面的矛盾情感

李爱军和小姐妹在桑拿浴门前留影

2012年,大四的彭佳接到了19年未曾见过的母亲李爱军的电话。

"佳佳,妈妈知道你可能不想听到我的声音。但是妈妈病得很重,医生说可能撑不了多久了,"能不能...见妈妈最后一面?"

彭佳的心情顿时变得复杂。她该不该去?去了又该说些什么?

李爱军

愤怒、怨恨、不舍、悲伤,各种情绪在她心中交织。

最终,彭佳还是去了医院。病床上的李爱军已经瘦得不成人形,脸色蜡黄。

母女相对无言,空气中弥漫着尴尬和悲伤。

李爱军

临走时,李爱军拿出两幅十字绣,说是留给彭佳和她父亲的纪念。

彭佳木然接过,转身离开了病房。

两个月后,李爱军去世了。

彭佳以为自己不会难过,可是当这个消息传来时,她还是忍不住哭了。

母亲的离世,让彭佳意识到,如果不去了解这个给予她生命的女人,她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走出阴霾。

于是,彭佳开始了一段寻根之旅。

李爱军

她去了母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采访了认识母亲的人,整理了母亲留下的遗物。

通过这个过程,彭佳渐渐拼凑出了母亲的人生轨迹。

她了解到,李爱军年轻时是个漂亮活泼的姑娘,在国企有份稳定的工作。

为了嫁给彭佳的父亲,她不惜放弃了这份工作。

婚后,彭佳的父亲沉迷赌博,常常夜不归宿。

李爱军多次劝说无果,最终选择了离开。

离婚后,她又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最后带着另一个孩子独自生活。

遗物发现:意外寻获母爱痕迹的触动

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彭佳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那是一个装满小木棍的烟盒,和一张她小时候的照片。

奶奶解释说:"你小时候学数学很吃力,你妈就削了这些小木棍,说是让你用来数数。"

照片背面写着:"两岁了,说话干脆、清楚,有些调皮,学会骂人了!"

看到这些,彭佳突然泪如雨下。

原来,在她记忆之外的时光里,母亲也曾这样细心地关注着她的成长。

那些她以为从未存在过的母爱,其实一直都在,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

通过这次寻根之旅,彭佳对母亲有了全新的认识。

她开始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去理解母亲的选择。

她明白了,母亲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

她只是一个普通女人,在生活的重压下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彭佳开始思考:如果自己处在母亲的位置,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她发现,自己可能也无法做得更好。

情感释怀:理解、宽恕与自我治愈

李爱军和幼年彭佳

她开始理解母亲的苦衷,也开始原谅母亲的过错。

彭佳意识到,一直以来,她都在用"被抛弃的孩子"这个身份定义自己。

现在,是时候放下这个标签,重新认识自己了。

她开始学着爱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她明白,即使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她也可以成为一个独立、坚强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彭佳慢慢能够重新说出"妈妈"这个词了。

虽然李爱军已经不在人世,但彭佳觉得,自己终于有了一个可以称之为"妈妈"的人。

她开始经常去母亲的墓地,带着鲜花,有时还会带上巧克力和香烟——这些都是她后来才知道的,母亲生前最喜欢的东西。

每次去墓地,彭佳都会轻声说:"妈妈,我来看你了。"

这简单的一句话,却是她用了19年才学会的。

通过自己的经历,彭佳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她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爱也是复杂的。

她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付出,还是给予对方成长的空间?是永远不离不弃,还是在必要时懂得放手?

彭佳认识到,没有人能够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如何面对生活。

重要的不是我们经历了什么,而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些经历,如何从中学习和成长。

参考资料

4 阅读:31

卡门的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