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红军战士,鏖战五天五夜,最后伤亡三万余人,到底是谁的错?

不灭历史 2024-05-17 10:33:49

八万多红军战士,血战五天五夜,最终突破几十万敌人的重兵包围,虽然胜利突围成功,但红军也付出了几万人的代价。

导致这次战役的失败,最主要原因,是军事上的指挥错误和“左”倾错误路线的错误决策,给红军带来惨重的伤亡代价。

在第四次突围中,敌人30万兵力封锁湘江,毛泽东曾和当时的李德和博古发生争论。毛泽东认为,湘南是老根据地,党和群雄基础较好,红军可以在这里暂时站住脚,建立新的根据地。

彭德怀也曾向李德和博古提出自己的军事建议。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建议,李德和博古并没有采纳,而是固执的坚持向西去湘西。

如果李德和博古采纳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建议,红军不会伤亡这么惨重。毕竟当时毛泽东失去军权,没有发号施令的命令,只是提出自己的建议。

自毛泽东被夺去军权后,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李德、博古、周恩来统一指挥(号称三人团)。但第五次反“围剿”,因错误指挥,瞎指挥,左倾军事上冒险错误,最终失败,部队不得不转移。

最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共8.6万人余人,开始了战略大转移,当时目的是向湘西北与贺龙的红2军、红6军会合。

10月25日,红军主力从信丰南北先后渡过桃江,突破粤军陈济棠的第一道封锁线。

11月8日,中央红军兵分三路,由汝城、城口之间西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进入湘南地域。

第三道封锁线,中央红军必须要经过广西,广西是白崇禧和李宗仁的地盘。按说白崇禧和李宗仁不会让红军从广西境内路过,后来为什么放过红军,大路敞开呢?

原来,蒋介石和白崇禧、李宗仁他们历来就不和,蒋介石借打红军为由,趁机进入广西,想来个一箭双雕,一举消灭红军和桂系军队。

白崇禧和李宗仁也不是傻子,知道蒋介石的企图后,就想了个万全之策,为逼迫红军出境,对红军“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的送客”战略方针。

这样既把红军送出广西,又不让蒋介石入桂,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在红军没有入桂之前,白崇禧和李宗仁将在全州、界首、灌阳的桂军留一小部分军队驻守,其余主力全撤退至龙虎观、恭城一线。

这样给中央红军有意敞开大门,顺利通过全州、界首、灌阳等地,突破敌人第三封锁线。

蒋介石得知红军主力顺利突破桂军第三道后,十分震怒,并命令桂军立即堵截红军。同时蒋介石得到消息,红军主力要过湘江,决定调集30万大军,把红军主力消灭在湘江东岸。

红军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连续突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继续向湘江推进。其中,红军先锋部队越过湘江后,发现全州已经被敌人抢先占领。

这时,中央发生不同意见,有领导建议,如果继续向全州进军,难免会发生一场战斗,在敌人抢先占领全州后,肯定做好了战斗准备,我们肯定会吃亏。

如果另寻出路, 在湘江别的渡口渡江,还有一线希望和生机,但李德和博古再次拒绝有些领导的正确建议,一场不可避免的血战即将拉开帷幕。

蒋介石任命何建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薛岳的西路军,周浑元的北路军两部共16个师77个团,专门针对红军主力。

何建发布了“追剿”计划,将这些部队编为5路“追剿”军,刘建绪任第一军司令,其主力集结于黄沙和附近,与桂军协同堵击红军西进,其中一部兵力沿湘江 碉堡线防御。

薛岳任第二路军司令,主力集结于零陵附近区域,并与第一、第三路军取得联系, 堵截红军北进和西进。

周浑元任第三路军司令,继续向道县前进,并和第一、第二路军及桂军取得联系,截击红军。

李云杰任第四路军司令,与第三路军联络,经嘉禾向宁远及以南地区尾追红军。

李韫珩任第五路司令,与第四路军及粤军联系,经临武、水口、永明,追尾红军。

其中,贵州黔军“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堵截红军主力。

红军主力为尽快突破湘江,粉碎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中革军委把中央红军分为四路纵队,进入广西向湘江区域前进。

11月25日,中革军委命令,第1纵队,第1军团主力沿道县、蒋家岭、广西灌县文市南面前进。

第2纵队,第1军团第1个师,中央第1纵队及5军团第13师经雷口关及文市南面前进。

第3纵队,2军团及中央2纵和5军团第34师经小坪、邓家源向灌阳山前进。占领 灌阳后在向兴安县地域前进。

第4纵队,第8、第9军团,经永明绕过水明县从三峰山灌阳、兴安前进。

从上述军事部署,目的就是迷惑敌人,打乱敌人的作战部署,主要目的是多路向湘江前进突围。

11月27日,据红1军团先遣5团侦查小分队传来情报,当时全州以南至兴安的湘江一带守卫空虚,几十里湘江岸上没有桂军重兵把守。

如果这时候,趁湘江守卫空虚之时,红军主力趁机渡过湘江,后来绝对不会伤亡这么惨重?但是有些主要领导,不舍得把一些辎重丢弃,几万红军从头到尾绵延十几里。从灌阳到文市两者距离55公里,硬是走了两天。这样的行军速度,给红军渡江带来困难,也给红军带来惨重的代价。

红1军团第2师,作为先锋部队,在广西交的兴安、全州迅速抢渡湘江,占领、兴安交界处的渡口。

11月28日,左翼红3军团第4师占领光华铺,第5师占领新圩、马渡桥。

红1军团右翼和红3军团左翼,已控制界首至屏山渡之间的湘江两岸,长达30公里。

红5军团,为红军主力后卫,阻止国民党军队,掩护中央主力过湘江。

这时的蒋介石,得知湘江两岸无军把守,于是紧急命令桂军、湘军重新夺回湘江两岸,控制各个渡口,阻击红军过江,对过了江的红军实施夹击,坚决消灭。

新圩阻击战

新圩位于灌阳县西北部,距湘江渡口三四十公里,是桂军向湘江的必竟之路。

11月28日,红3军团第5师,奉中革军委的命令,为保卫中央红军主力过江,红5师3900余人奔赴新圩附近阻击敌人。

28日,清晨,战斗打响,桂军第7军两个师向红5师发动猛烈进攻,红5师顽强抵抗,桂军伤亡500余人。

桂军再次调集重兵,向红5师发动大规模进攻,由于敌强我弱,兵力悬殊,红5师腹背受敌,他们誓死守卫阵地,直到中央纵队安全过江后才撤离。

红5师为保卫中央纵队顺利过江,激战三昼夜,最后伤亡2000多人,红5师参谋长胡震、团长黄冕昌也光荣牺牲。部队撤退时,连伤兵只剩下1000余人,部队过江后, 红5师被缩编为一个团。

一个师,将近4000人,最后缩编为一个团,新圩阻击战有多激烈,有多残酷?

界首——光华铺阻击战

28日,红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亲自指挥光华铺战斗,红3军团第4师三个团到达光华铺后,在光华铺南面,立即修筑工事,阻击从兴安 方向来犯之敌。

除第师三个团另布防界首三处外,红10团1个团在光华铺承担阻击任务。

29日晚,战斗打响后,桂军4个团向红10团发起夜袭,光华铺很快突破,桂军直接进入渡口,情况十分危急,中央纵队已经抵达渡口。

红3军团第4师第10团团长 沈述清亲率两个营直奔渡口,经过多次拼杀,终于夺回渡口。

战斗激烈到什么程度?桂军调集数十倍的兵力,围攻红10团,最后团长沈述清壮烈牺牲,连师参谋长杜中美接替红10团也牺牲在这次战斗中。

后来,在红5师的配合下, 红10团打退桂军多次进攻, 直至中央纵队过江才撤退。

脚山铺阻击战

脚山铺阻击战,同样激烈而残酷,战斗到最危险时刻,林彪、聂荣臻、 左权甚至都拔出了手枪。

11月29日,脚山铺阻击战,是国共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也是最惨烈的一战。

红1军团林彪指挥两个师,这两个师不足万余人,而国民党刘建绪率领3个师三万余人,同时,刘建绪的部队又抢先占领了全州。

红1军团在被动的情况下,红2师立即在脚山铺修筑工事,阻击来犯之敌。

刘建绪的部队为抢先封锁湘江,湘军以大炮做掩护,率先向红军展开猛烈进攻。

战斗异常激烈,双方激战到白热化时,开始肉搏战,阵地上尸体如山。

这时,红军主力还有大部分没有过江,而红1师又被国民党军队突破,而湘军有逼近渡口,情况十分危急。

从凌晨到中午,湘军多次向红3军团两个师发起猛烈进攻,最后打到离林彪的指挥所仅有40米的地方,林彪、聂荣臻、左权都拔出了手枪。

最后,连炊事员、警卫员也都投入了战斗,在林彪的指挥下,才杀出重围。

脚山铺阻击战,红军伤亡2000余人,红2师第5团政委 易荡平牺牲,第4团政委杨成武负伤。

红34师后卫阻击战

红34师是一直是红军主力的总后卫对。11月30日下午,共9军团从灌阳向湘江进发,红8军团也到水车,红6师主力已经撤往湘江。

而红34师还在 永安关、雷口关阻击敌人,边打边退到水车一带。而红8军在桂军优势兵力的打击下,伤亡惨重,过江后部队不足2000余人。

红34师和 红6师第18团, 18团在由新坪向湘江撤退时,遭到桂军分割包围。最后,在 陈家背地域大部分壮烈牺牲。

红34师政委程翠林在灌阳激战中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率领200余人突围后,回到湖南打游击,最后被俘自尽身亡。

争分夺秒,抢渡湘江

这时,红军主力还没有完全过湘江,只有红1军团第1师和第2师,另外红3军团第4师和第是5师渡过湘江。

没有过湘江的红5军团第15师,红2军团第6师,红5军团、红8军团、红9军团等部没有过湘江。

这时,担任两翼任务掩护的红1、红3军团,因伤亡惨重,开始收缩阵地。

12月1日,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企图夺回湘江渡口,封锁湘江。

为阻击敌人,为保卫中央纵队顺利突破湘江,坚守在新圩、脚山铺、光华铺各路红军与敌人展开生死决战。

到了中午,红军中央纵队在界首渡口一座浮桥渡过湘江。随后,红9军团大部、红5军团第12师,以及红8军团从凤凰嘴渡过湘江。

这些红军团,在渡江时,遭到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伤亡特别严重,特别是红8军团损失最惨重。

一天的时间不到,国民党军队全部占领湘江所有渡口,还没有过湘江的红军8个师,还在湘江东岸,其中6个师在强行渡江是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而在湘江东岸的红3军团第16师第18团和红5军第34师,被国民党前后夹击,无法过湘江,生死难预料。

红军渡湘江伤亡

红军在没有渡湘江之前,红军总兵力8.6万余人。湘江战役后,红军8.6万余人,剩下3万余人。

伤亡三万余人,有阵亡的,有受伤的,还有被俘虏的。其中,在新圩阻击战中,红军伤亡有2000余人;界首阻击战中,红军伤亡4000余人;脚山铺阻击战中,红军伤亡2000余人;光华铺阻击战中,红军伤亡1000余人;总后卫对伤亡4000余人;总计13000余人。

其中,10000余人阵亡,2000多人被俘虏。此外, 零星战斗中阵亡或被俘虏的红军8000余人。合计21000余人。再加上生病或者其他原因,红军伤亡三万余人。

总结

湘江战役的失败,红军由原来的8.6万余人,血战五天五夜,伤亡三万余人的代价,最后渡过湘江。

湘江战役的失败,是军事上的指挥错误,作为一名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他根本不董军事,不懂战略战术,他是在瞎指挥。

李德没有打过仗,只有理论,没有实战经验,让一个没有打过仗,没有军事指挥才能的人指挥红军,他能打胜仗吗?

再者,毛泽东曾多次给他提出建议,但他听不进去,不采纳毛泽东的建议,彭德怀也曾给他提出自己的军事建议,都没有采纳。

李德的独断专行,不采纳别人的建议,固执的按照自己的作战方案进行,这就是瞎指挥,才导致红军伤亡这么惨重。

如果,李德和博古,不独断专行,听听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建议,也许红军不会伤亡这么惨重。

这次失败,红军伤亡这么多人,这是红军历史以来,伤亡最多的一次。

湘江战役后,红军指战员对李德和博古的指挥,产生了怀疑,认为他们的指挥瞎指挥。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为了红军避免覆灭的危险,众多红军指战员力挺毛泽东,就连周恩来也支持毛泽东,让他重新走上红军领导岗位。

事实证明,没有毛泽东的英明领导,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战略战术,红军是很难打胜仗的,很难走出困境的。

遵义会议以后,奠定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权,带领红军开始了新的征程。

2 阅读: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