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最后一任宰相,就不得不从明朝开始说起,明朝时就有这么一个人侥幸当上了宰相,又冠以莫须有的罪名,被皇帝给杀了,并且受此牵连的人全部都被杀戮殆尽。
这件案子产反复查了很多年,基本上所有受牵连的人不是被打成残疾,就是被杀,这里面是否有些隐情,还是说此人罪大恶极,理所应当受死,而受牵连的人也是他曾经的党羽和爪牙,还是说封建统治阶级没来由的杀人,只是为了整他?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宰相的人选朱元璋作为农民起义家,将整个江山打了下来,但要知道打江山易,坐江山难,没有政治经验的他,出人意料的很快调整到了最佳状态,甚至还导出了一套政治制度。当时朱元璋设计的很多有意思的制度,不仅十分有效,还被他自己的儿子们当成了“祖制”以此来效仿。
甚至说这里面真的出现了什么问题,比如说朱元璋杀了中国最后一任宰相胡惟庸,废除了宰相制度,短时间来看,似乎没有给国家治理造成大的麻烦。其实说白了,朱元璋就是仿照了元朝的制度,又抄了一些唐朝、汉朝的制度,统一整合,稍微修正,就变成了自己本朝的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有六个人被封为了公爵,而排名第一的人他叫李善长,作为朱元璋的老乡,李善长任劳任怨,埋头干活,还不抢风头,而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汉马功劳的刘伯温也只是一个伯爵,俸禄只有李善长的几十分之一。
虽然刘伯温与李善长“差距不小”,但在朝堂之上,二人还是一对“冤家”,刘伯温是浙东集团的头目,李善长属于淮西集团的。
每个集团都有一个首脑,首脑前面有得有一个发言人,浙东集团的发言人是杨宪,由他来抛投露脸,而淮西集团的就是被李善长推出来,控制住的人,他就叫胡惟庸,也正是这个决定让胡惟庸最后万劫不复。
刘伯温最后一计明朝派别之间的勾心斗角,皇帝十分乐见,就是很早期的“群众斗群众”的路线,农民起义家的朱元璋他能知道这些已经是不错,总之不论是淮西还是浙东集团,最终胜利的永远都是朱元璋,但表面上还是淮西集团抢占先机,胡惟庸成了宰相。
随着刘伯温的病重,浙东集团也日渐凋亡,当时朱元璋派胡惟庸去探视刘伯温,一起去的大夫给刘伯温开了药,可是刘伯温吃了之后,三个月病情未见好转,还越来越重,不久就死了,当时就有人怀疑是胡惟庸害的,但没有证据。
唯一知道的是刘伯温生病后一个多月,在朱元璋面前委婉的说,用了太医的药,但不见好转,表明他对胡惟庸不信任,但朱元璋没接话茬。
等刘伯温从南京回到老家,临去世前又对自己儿子说了一番治理国家的建议,并且补充道说,本来是要说给皇上听的,可现在我说的话皇上也听不进去,但胡惟庸迟早要倒台,到时候皇帝就会想起来,当皇帝问起时,你就把话告诉皇上。就这样一个怀疑的种子就种在了朱元璋的内心。
请开始你的表演但其实朱元璋对谁是死谁活,他根本不在意,他只在意自己的子孙和他自己,这是他的大明王朝,可胡惟庸不明白这一点,他认为自己已经贵为宰相,并且在于对方的集团的斗争中,朱元璋都站在他这一边,他是个胜利者。
自从打垮了刘伯温之后,胡惟庸越发猖狂,贪污受贿,看谁不顺眼就干谁,甚至有时候还在挑战皇权,并且私自接下奏章,无论是官员的升降、处决,他都一手操办,就这样,他一直干了七年,也就是说他独揽大权很长时间。
但让人费解的是,朱元璋对这种以下犯上,没有任何表示,要知道朱元璋可是个控制欲极强的人,当初的李善长稍微做出格一点点,朱元璋就强制让他退休了,虽然胡惟庸有老乡的成分,但也没有好成一家人,总之朱元璋对胡惟庸就是甘心忍受。
也许这就是最早时期的捧杀,看着胡惟庸上窜下跳的表演,应了围棋中的一句话,不为小利,必有大谋。
喜杀人朱元璋这个人精神方面本就有点不太正常,他对权力的渴望是异乎寻常的,就像有很多人都有皇帝梦,但都没有他这么极端,因为他现在坐了江山,可是在他面前横亘的,不再是什么李善长、刘伯温或是现在的胡惟庸,而是延续了上千年的宰相制度。
他觉得这个制度限制了他的权利,都是朕的天下,为什么要把权利分配给另一个人呢?他又不姓朱。
胡惟庸虽然不是很聪明,而且很小人,但他并不笨,随着他做的出格的事越来越多,他对朱元璋的畏惧情绪也就越大,他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所以他到处巴结人,认为朱元璋不能全杀,毕竟法不责众,满朝文武都是我的人,他要从何杀起啊。
可是朱元璋这个人比较不一般,他就是想全部杀掉,他只是等着一个机会。果真,这个机会被他给逮到了,有一次出游,胡惟庸的儿子坠马,死于路过的马车碾压,胡惟庸没有通知任何司法部门直接就杀了马车夫。
这件事立刻传到了朱元璋那里的,让胡惟庸解释解释,胡惟庸一顿煽情,说车夫的种种不是,说自己是多么的委屈,儿子是多么的孝顺,但朱元璋只说了四个字,杀人偿命。
朱元璋他根本不是人,他这个人就是喜欢杀人,并且明朝无论是初期还是后期,基本上传闲话、嚼老婆舌头的人很多,当时一名御史中丞,他是胡惟庸的死党,在集团中非常重要,但见胡惟庸不行了,立刻就将胡惟庸的全部汇报给了朱元璋。
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递枕头,胡惟庸九族就这样被杀干净了,胡惟庸案件就拉开了帷幕,事实证明要定罪一个人,的确很不容易,但是杀人简单,所以当时的抓捕“有关人员”方式都比较便捷,就是酷刑,之后再杀。
总之从洪武13年案发,连续查了很多年,被杀的人数超过1万,有些自媒体说3万,其实这个数字有些夸大了。
结语目前一部分史料都说胡惟庸是因为造反,所以才被杀,其实仔细分析,并不准确,的确胡惟庸这人气量小,还阴险,宰相肚子里能撑船在他身上一点也没得到体现,而且胡惟庸贪婪、独断专行,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还能坐宰相七年之久?
处处讨朱元璋喜欢的一个人,并且当时把持朝政,怎么可能突然就谋反了呢?
据记载,洪武13年,胡惟庸报告说自己家老宅里面挖了一口井,井水有酒的味道,告诉皇帝这是祥瑞,让朱元璋去看,结果要出的时候,被太监拦下,朱元璋觉得不妙,赶紧登上宫墙远望,发现胡惟庸家藏了很多士兵,这不是明显造反吗?
于是派人拿下,很快就杀了胡惟庸,并且将所有涉案人员全部杀掉。此事不觉得有蹊跷吗?一个太监怎么知道宰相会造反?他回报的时候为什么不早点?马上出门了才说,更何况,这么大的事一定要小心谨慎,哪有可能在视力范围之内就让人看出来。
所以说此事件可能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朱元璋只是想除掉宰相,所以说杀了胡惟庸的第二天就宣布废除宰相职位,把宰相的权利拆成了六个部分,也就是咱们经常听到的六部。
但就因为朱元璋的不守规矩,把上千年皇帝与大臣博弈中的规则完全改变,他以为这样解决了问题,权利由他一个人掌握,但历史却开了一个大玩笑。
因为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一批叫做内阁大学士的人,除了名字,一切都跟宰相没什么区别,甚至他们的权利比任何宰相都要大。
作者:天下行
参考资料:胡惟庸案件;明朝那些事儿(第壹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磨铁;当年明月
胡惟庸案;明太祖朱元璋;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斯坦威;【日】檀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