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的风云变幻中,美国大选的结果总是充满戏剧性,而这次大选后,美媒的反思更是引人深思。《新闻周刊》刊载的文章指出,拜登犯下的最大错误是 “没有下令逮捕特朗普”,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回顾历史,2021 年 1 月国会山暴乱发生后,拜登本应第一时间动用行政权力推进对特朗普的逮捕程序。但他没有这么做,几年的法律战下来,特朗普的选情不仅没受影响,反而通过舆论传播进一步扩大。拜登的这一决定,让特朗普与国会山暴乱的联系以及他是否构成 “叛国行为” 的讨论逐渐淡出美国舆论的集体记忆。特朗普的支持者和中间派倾向于认为特朗普未必和国会山暴乱有直接关联。
《新闻周刊》作者坚持认为,拜登应该在国会山暴乱后、正式就职美国总统的第一天,就要求 FBI 逮捕特朗普 “以绝后患”。但拜登没有这么做,原因被归结为他 “太相信美国的司法系统”,错误地认为选民群体最终会要求特朗普为暴乱事件负责,建制派的共和党议员也会放弃支持特朗普。然而,事态的发展却与拜登的预期背道而驰。特朗普虽然一度被共和党内的建制派攻击,却凭借在共和党选民中的基本盘扭转局势,将共和党变成了 “特朗普的共和党”。
不过,《新闻周刊》的论调也并非没有争议。通篇看下来,这些论调大多有一厢情愿的嫌疑,反映出美国深层次的政治分裂以及民主党试图为选举失败寻找 “替罪羊” 的复杂心理。把责任推给拜登,显然是最省力的做法。毕竟拜登的政治生涯已步入末期,民主党一些人,尤其是哈里斯的死忠,在为他总结执政得失时难免加入私货,将选举失败解释成 “非战之罪”,认为是被拜登的一系列决策拖了后腿。
美国的政治困局在这次大选后愈发凸显。政治分裂严重,两党之间的斗争激烈,为了争夺权力不择手段。而这种局面不仅影响了美国的国内政策制定和实施,也对其国际地位和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美国需要反思其政治制度和决策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否则,美国将继续在政治的漩涡中挣扎,难以摆脱困境。
我们也应该从美国的政治困局中吸取教训,认识到政治稳定和团结的重要性。只有通过理性的对话、合作和妥协,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美国能否走出政治困局,重新找回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