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托孤大臣的悲剧命运,最终激愤自杀

猴痞故事会 2023-12-03 21:52:59

在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二十四日,蜀汉皇帝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溃败中于白帝城辞世。临终之际,刘备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臣子诸葛亮,这一被称为“白帝城托孤”的悲壮时刻,被《三国志》铭刻于史册。先主刘备泣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而诸葛亮则满含热泪地誓言:“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这段感人至深的君臣情义之中,除了备受关注的刘备和诸葛亮外,还存在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即与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在刘备将太子托付给诸葛亮的时候,李严被封为中都护,负责统管内外军事,并留守永安以防备东吴的进攻。

李严,南阳人,初为郡中吏员,后由刘备任命为成都县令。在刘备入川平定成都之后,李严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与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等五人合作制定《蜀科》,成为蜀汉法律体系的基础。由于在讨贼有功,李严被加封为辅汉将军,成为蜀汉政治的一员。

然而,李严的性情孤傲,与人难以相处,且借职务之便为自己大兴土木,与下属官吏屡次发生冲突。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年)秋,刘备伐吴败回,李严被征召至永安宫,任命为尚书令,成为蜀汉的权力核心之一。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李严在政治上的表现逐渐显露出不稳定的迹象。

刘备病重时,李严与诸葛亮一同受遗诏辅佐幼主刘禅,被任命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以防备东吴。但随着托孤后的政治发展,李严的作为和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不仅在北伐等军事行动中表现得犹豫不决,还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追求更高的地位,如劝说诸葛亮应受九锡,怂恿诸葛亮进爵称王,却遭到了诸葛亮的坚决拒绝。

此后,李严更是因各种不满和欲望膨胀,对诸葛亮提出种种异议,试图割据一方。他改名为李平,但这并没有改变他内心的不满和愤怒。在蜀汉北伐时,李平的军粮供应不上,导致战局失利。而后,李平甚至在刘禅面前谎称丞相撤军是一场计谋,试图逃避自己责任。面对诸葛亮的质询,李平无言以对。

在诸葛亮的坚决决策下,李平被废黜为平民,流放梓潼郡。而此后,李平听闻诸葛亮去世,对自己再无被启用的机会感到无望,激愤发病而终。李平在生前对诸葛亮的不满和背叛最终导致了他悲剧性的结局。

这段历史故事通过刻画李严在蜀汉末期的政治生涯,生动展现了他与诸葛亮的合作与分歧,以及他最终走向悲剧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历史背景的深刻理解,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情感丰沛的历史画卷。

2 阅读: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