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位单亲妈妈孟母,独自拉扯儿子小孟长大。一开始,她们住在坟地边上,小孟天天跟着送葬队伍学哭丧,还拿树枝当祭品摆弄。孟母一看急得直跺脚:“这可不行!” 二话不说,卷起铺盖就带着孩子搬到集市旁。
谁料新邻居是个屠夫,小孟又学起杀猪叫卖,有模有样地吆喝。孟母咬咬牙,攥着儿子的小手说:“再换!” 这回,她们搬到了学堂附近。每天清晨,朗朗读书声飘进院子,小孟好奇地扒着窗户偷看,渐渐跟着摇头晃脑背起书来。孟母终于露出笑容,把家里仅有的口粮省下来,给孩子换笔墨纸砚。
后来小孟成了孟子,说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的金句,成了儒家大贤。可鲜有人知道,这背后是一位母亲三次搬家的无奈与坚持。战国乱世里,她没有铠甲利剑,却用柔弱的肩膀,为孩子撑起一片求知的天空。现在总说 “为母则刚”,两千多年前的孟母,早就用行动证明了这份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