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后一架A380在2022年正式宣布退役,我国从此告别了空中巨无霸时代,这也标志着我国民航客机由此进入了新的飞行探索阶段。
正常的民航客机服役期限应该在25-30年,而A380仅为我国航空公司服务了12年就宣告退役了,而A380在退役后,又被我国送到了美国莫哈韦“飞机坟场”进行拆解。
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既然我国能够制造和销毁战斗机,也可以制造客机,为何销毁一个A380却还要不远万里的送去美国拆解呢?自己不能拆解吗?
A380为什么退役这么快呢?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A380因机身尺寸过大,国内可供备降的机场极少,加之过高的保养费和耗油量,导致南航自购入A380以来一直入不敷出。
后来随着疫情的冲击,航空公司不得不削减航班频率和座位容量,远程航线的需求下降明显。
因此,A380不得不在“壮年时期”就被迫“退休”,加之中国航空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飞机更新换代的需求增加。
中国南航在2022年将全部A380送往美国莫哈韦的"飞机坟场"进行拆解,其实是明智的选择。
南航在购入A380时,框架合同中就有所规定,A380在报废时必须送往美国莫哈韦飞机坟场处理。
这是因为美国拥有全球顶尖的飞机拆解技术和设备,另外对A380关键零部件还有知识产权的限制。
此外,莫哈韦航空港还可以确保拆解过程更高效,更彻底,将A380拆解后的零件做到经济价值最大化。
那么美国莫哈韦航空港是如何将报废的A380“变废为宝”的呢?除了常见的零部件出售,退役的A380还具有其他有趣的用途。
首先,空中客车公司在法国图卢兹举行的一次飞机零件拍卖会上,就高价出售了约500个A380拆解零件,其中包括一些具有独特标志性的物品,如头等舱的"请勿打扰"标志、头顶储物箱、机身侧板和驾驶舱等等。
这些零件被购买后,可以成为收藏家的珍品,也可以用于航空主题的装饰和展览,还有一些异想天开的A380爱好者们邀请了一些当代艺术家认领A380飞机零部件,将其喷绘制作成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这些艺术品既具有航空元素的特色,又凭借艺术家的创造力,成为了拍卖会的一大亮点,可以想象,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将吸引广大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同时还能推动航空与艺术的跨界合作。
此外,退役报废的A380还可以通过重新改装和利用,为大众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比如,位于法国图卢兹的航站楼北部的酒店,就是由前A380设计工程师Frédéric Deleuze将拆解的A380飞机购买回来,改造而成的拥有31间客房和一个可容纳60人的餐厅豪华酒店。
在这家独特的酒店里,客人们将有机会亲身体验坐在A380的舱位中,欣赏壮观的机身结构和独特的空中氛围,感受着蓝胖子的风采,这将成为独一无二的体验,这项独特的项目每年都能为当地吸引来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另外,退役A380还可以为科学、教育和研究领域提供宝贵的资源,学校、科研机构甚至是航空公司可以购买退役A380的部分零部件或整体飞机,用于航空工程的培训、实验室研究或航空安全的模拟实践。
那么,我们不仅要提问了,美国莫哈韦飞机墓地就是在沙漠上建造起来的呀,为什么美国沙漠能做飞机坟场,而中国也有沙漠,为何我国不将之利用起来做飞机坟场呢?
我国幅员辽阔,沙漠地带也不少,可为什么没有一处能够拆卸A380呢?
事实上,A380作为总重超过百万千克,翼展达到79.75米,是世界上重量最大、运力最高的客机,拆解起来自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一方面,A380庞大的机身得需要足够的拆解空间吧,用以容纳庞大的机身和各个部件,仅拆解完还不行,还要考虑存放、二次利用和如何将这些“废铜烂铁”“变废为宝”。
存放不仅要地方足够大,往外运还要交通足够便利才行,所以从这些因素出发,我国要想找到这样一处沙漠还真就不易。
我国现有沙漠地区要么存放空间满足,交通不便利;要么交通足够便利,可存放空间又不满足。
另一方面,实施飞机拆解需要干燥的气候,以避免飞机金属部件的生锈和腐蚀,因此对飞机零件存放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的要求也是极为严苛的。
在美国,众所周知的莫哈韦飞机坟场就位于干燥的沙漠地区,而中国的干燥沙漠地带的环境都不满足客机的拆解条件。
第三方面,飞机拆解还面临着技术挑战,A380作为世界上运力最高的客机,它所搭载的零件之复杂精密的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这就需要在拆解A380时对每个部件的功能、位置和最安全的拆卸方法都要有精准的把握。
这不仅需要拥有高水平的技术团队,还需要严谨的工作管理和高效的执行能力,然而,我国在这些方面技术尚不成熟。
尽管我国如今不具备拆解A380的技术,但是我国正在不断的尝试创新,争取早日突破这一壁垒,相信我国必将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拥有一座具有国际话语权的飞机拆解场。
那么,除了美国莫哈韦飞机墓地这家全球最大的飞机墓地外,国际上还有哪些名头响当当的飞机拆解场呢?
有哪些国家拥有国际认可的“飞机坟场”?除了美国莫哈韦飞机坟场,还有位于澳大利亚艾丽斯斯普林斯的飞机坟场以及西班牙特鲁埃尔的飞机坟场,其中根据澳大利亚相关媒体的报导,曾有四架新加坡航空的A380客机飞抵了艾丽斯斯普林斯机场。
疫情期间全球航空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地区和澳大利亚的航空公司选择将飞机运到这里进行封存。
在欧洲地区,西班牙的特鲁埃尔机场素来以其适宜飞机封存和回收的环境而著名,这个机场不仅能够存储飞机,还支持飞机的维护和修复业务,每年大约有250架大型飞机在这里得到处理。
据记载,西班牙特鲁埃尔机场已经成为多家知名航空公司的A380、A340和747等飞机的最后落脚地,法国航空、奥地利航空、汉莎航空、荷兰航空和英国航空的飞机都在这片土地上静静地休眠,告别了曾经的辉煌。
当然,飞机的封存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停放在飞机坟场的飞机,有些可以得到修复和翻新,然后被重新投入运营,继续承载人们的梦想与希望。
而无法再利用的部分,如废弃的机身框架,会经过精准的切割和回收,重新利用其材料,为制造更多新的飞机或其他产品贡献力量。
最后就是位于美国西南部闻名遐迩的全球最大的飞机坟场-莫哈韦沙漠,在这里,周围散布着多个封存飞机的地点,如Pinal Airpark、亚利桑那州的Kingman市立机场、南加州物流机场和莫哈韦航空航天港。
Pinal Airpark是最大的飞机停放和存储设施之一,它宽敞的场地可以容纳多达400架飞机,据报道,这停放着来自达美航空、加拿大航空和捷蓝航空等航空公司的飞机。
此外,捷蓝航空还把20架飞机停在了附近的马兰纳地区机场,可见这些地方已经成为了真正的航空墓地。
另据权威数据显示,在全球的飞机拆解专业公司中,有55%位于美国,42%位于西欧,而中国只有9家公司涉及飞机拆解业务,且其中8家还是以维修为主。
仅一家是专业从事飞机拆解的企业,这家公司就是中飞公司,它在中国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尽管如此,中飞公司也没有A380的拆解资质。
我国虽然拥有制造和拆解战斗机的能力,但在民航客机的拆解之路上仍需砥砺前行,哈飞集团就是冲在最前面的急先锋。
如今的哈飞集团在太平国际机场已经拥有了2块供波音747停泊的停机坪,还有大片存放拆解客机零件的场地。
这片场地总占地面积299149.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69923.96平方米,停机坪面积达120907平方米,这个基地的设施一应俱全,年拆解飞机能力可达100架。
相信随着我国拆机能力的逐步强大,我们迟早有一天会拥有拆解A380等更多客机资质的。
结语:随着中国在航天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整个产业链的优势也将逐步实现,成为专业客机拆解的大国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相信未来,我们可以独立制造大型客机,也能够自主拆解,无论是自己造的,还是别人造的飞机,都有能力进行拆解,获得了话语权后,我们将不再受制于他人。
参考文献:
[1]揭秘全球三大“飞机坟场” 已有大量飞机“下葬”环球网
拆解技术都成工业皇冠了[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