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她就是郭达念叨的老婆,难怪郭达上20次春晚成“春晚钉子户”

咸鱼永不放盐 2024-12-20 10:06:48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被称为“春晚钉子户”的郭达,曾先后20次登上春晚,每次带来的作品都逗得人捧腹大笑,陪亿万国民度过了20载的跨年夜。

虽然作为郭达早已功成名就,但他却一直都没忘掉自己的“贤内助”,多次参加节目时提及老婆,丝毫不吝啬对老婆的赞美之词。

然而在了解郭达老婆的所作所为后,才知道为何郭达如此感激自己的妻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也正是因为他的妻子,才让他有了今天,先后20次登上了春晚。

家庭事业难两全

“爸,你到底什么时候回家?”

稚嫩的童声带着一丝委屈,从电话那头传来,像是一根细针,扎进了郭达的心。

彼时他正站在春晚的后台,耳边充斥着欢快的音乐和嘈杂的人声,舞台上灯光璀璨,而他却如坠冰窟,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涌上心头。

这是他儿子郭晓光第一次打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家。

那一年郭晓光才五岁,正是需要父亲陪伴的年纪,而他作为父亲,却因为忙于春晚的排练,连过年都无法回家陪伴妻儿。

这样的场景,在郭达的演艺生涯中,不知上演过多少次。

在事业的上升期时,他深知这是命运的转折点,为了让妻儿过上更好的生活他逼着往前走,但同时他也对妻儿怀着满满的愧疚,因为郭达的童年阴雨连绵,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缺失父爱。

1955年,郭达出生在西安一个贫寒的家庭。

命运似乎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父亲在他出生前夕因意外去世,只留下一把小提琴,无声地诉说着生命的脆弱和艺术的永恒。

母亲在巨大的悲痛中早产生下了郭达,这个未曾谋面的父亲,成为郭达心中永远的遗憾,生活的压力全靠妈妈一个人扛着。

妈妈为了养活郭达和他姐姐,得四处打零工,但挣的钱实在不多,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挺紧巴巴的。

懂事的郭达,早早学会了察言观色,他把对父亲的思念,对母亲的心疼,都深埋心底,小小年纪就显露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懂事。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郭达早早辍学,进入社会,体验着生活的艰辛,他做过铁路工人,挥汗如雨,也做过割猪草的苦力活,忍受着恶劣的环境。

生活的艰辛让他的意志更加坚定,也让他更加珍惜难得的机会,虽然日子过得挺不容易,但郭达一直没放下对艺术的追求。

父亲遗留的小提琴,成为他精神世界的一丝慰藉,每当拉起琴弦,他仿佛就能感受到父亲的存在,妈妈虽然话不多,但一直支持郭达去追他的梦想。

在母亲的支持下,郭达进入铁路文工团,开始接触表演,并在高考恢复后,成功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开启了追逐艺术梦想的旅程。

小有名气

郭达在上海戏剧学院拼命学习表演,就像饿了好久的人终于找到了食物一样,他很聪明,学习也努力,很快就展现出了在表演方面的天赋。

毕业后,郭达去了陕西省话剧院工作,在话剧舞台上,他尽情挥洒着汗水,用心揣摩每一个角色,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他都能游刃有余,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陕西省话剧院的十年,郭达的演技越来越纯熟,喜剧天赋也慢慢展现。

他演了三十多台话剧,拿遍了陕西省和西北地区的各种表演奖。

他不仅演技精湛,而且富有喜剧天赋,即使在一些非喜剧作品中,也能巧妙地融入喜剧元素,为角色增添独特的魅力。

然而话剧的舞台毕竟有限,郭达渴望更大的舞台去展现自己的才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郭达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

他在电视上看到了陈佩斯的小品,热闹欢快的表演形式,让他眼前一亮,郭达突然想: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小品呢?

郭达开始了小品创作,没多久就靠《换大米》、《产房门前》这些作品,在话剧之外也闯出了一片天地。

而命运的齿轮,也开始缓缓转动,将郭达推向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名声大噪

1987年,郭达的小品《产房门前》被选中参加央视春晚。

这是他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与杨蕾、高兰村、邹小茜合作,用一口地道的陕西方言,将一个朴实憨厚的农民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一年的春晚,郭达穿的是妻子吴芳设计的演出服,口袋里还装着妻子给的150块钱,心里有点紧张地走上了舞台,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

然而郭达就因为《产房门前》一夜之间火了,全国家喻户晓。

他朴实的表演风格,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他身上那种来自底层的真诚和质朴,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从那以后,郭达就成了春晚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接下来的几年,郭达几乎成了春晚的常客,他与不同的演员合作,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1988年的《清官难断家务事》,1990年的《超生游击队》,1992年的《越洋电话》……

郭达用他独特的喜剧才华,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的欢笑盛宴,也一步步奠定了他在喜剧界的地位。

1993年,郭达与蔡明合作的小品《黄土坡》,在春晚舞台上掀起了一股“郭蔡”热潮。

两人一高一矮,一土一洋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配合默契,包袱不断,成为当年春晚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此后,郭达和蔡明开启了长达十多年的合作,他们成了春晚舞台上的黄金搭档,每年除夕夜,观众们都会期待着看到他们的新作品。

《机器人趣话》《红娘》《邻里之间》《马大姐外传》……

郭达和蔡明的经典作品,陪很多人从少年走到了中年,他们的小品,关注社会热点,反映百姓生活,充满了幽默和智慧,也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然而在舞台上光鲜亮丽的背后,是郭达数十年如一日的辛苦付出。

为了创作出好的作品,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反复修改剧本,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

他对艺术的极致追求,让他在家庭和工作之间很难找到平衡。

家有贤妻

郭达的成功,背后有他妻子吴芳一直在默默支持。

吴芳是郭达在陕西省话剧院工作时认识的,当时吴芳是剧院的服装设计师,才华横溢,曾获得过全国服装设计大奖赛的金奖。

两人性格迥异,吴芳温柔贤淑,郭达则幽默风趣,但他们却彼此欣赏,相互吸引。

婚后吴芳为了支持郭达的事业,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心甘情愿地做起了郭达背后的女人。

她照顾家庭,抚养孩子,让郭达能够安心地在外打拼。

每当郭达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吴芳总是默默地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鼓励和支持。

郭达和吴芳的爱情没什么惊天动地,但他们的日子充满了平凡的陪伴和默默的付出。

他们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一起度过了几十年的岁月。

很多演艺圈的夫妻都面临着聚少离多的问题,郭达也不例外。

在儿子郭晓光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每当过年过节,别人家的孩子都有父母陪伴,而他却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父亲的身影。

年幼的郭晓光无法理解父亲的苦衷,他只是觉得委屈,觉得父亲不爱他,直到长大后郭晓光才渐渐明白,父亲对他的爱,从来不曾缺席。

只是这份爱,被藏在了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被藏在了那些年少时无法理解的沉默背后。

回归生活

2010年,55岁的郭达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意外的决定——退出春晚舞台。

那一年他和黄杨、韩云云一起演的小品《家有毕业生》在春晚上拿到了三等奖,在事业的巅峰期选择隐退,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但郭达却很平静。

他说:“我已经在这个舞台上表演了二十多年,是时候把机会留给年轻人了。

我还想多花些时间陪陪家人,弥补这些年对他们的缺失,退出春晚舞台后,郭达的生活节奏慢了下来,他开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家庭上。

他陪妻子逛商场,给妻子下厨,还跟儿子聊聊天,享受着难得的家庭时光,甚至郭达开始尝试一些新鲜事物,比如学书法、练太极拳,生活过得挺充实自在的。

当然,郭达并没有完全放弃表演事业,他偶尔也会参演一些影视剧,或者参加一些话剧演出,但对他来说,名利和掌声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去陪伴家人,去享受生活。

信息来源:

1.凤凰网娱乐2016.08.29《61岁郭达同糟糠之妻近照曝光 为人低调》

2.央视网2008.06.27《郭达觉得当小品演员很光荣 撑住了决不离开春晚》

0 阅读:7

咸鱼永不放盐

简介:咸鱼特派员!专注咸鱼派送20年!!!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