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驿兵变,这一历史漩涡中的隐秘事件,究竟谁是幕后黑手?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4-06-18 08:00:21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犹如一颗惊雷,震撼了大唐的根基。

次年盛夏的七月十五日,唐玄宗仓皇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伴随着风声鹤唳,一场风云突变的兵变在此上演。

随行将士们怒不可遏,将矛头指向了宰相杨国忠及其家族,一时间,杨国忠、其子户部侍郎杨暄、杨贵妃、韩国夫人,以及御史大夫魏方进、其子魏元向等人皆遭不幸,史称“马嵬驿兵变”。

关于这场兵变的幕后主谋,历史之河泛起了层层涟漪,众说纷纭。

其中,三人之名尤为引人注目:高力士、陈玄礼以及李亨。高力士,玄宗末年已形同内相,权力之争与外朝宰相愈演愈烈。禁军实则已为其掌控,故马嵬事变或为其借玄宗出奔之机,动用禁军除去政敌之手段。此次事变,预谋已久,目标直指杨氏家族。陈玄礼,身为禁军统帅,诛杀杨国忠之念早已根深蒂固。长安之挫败,似令马嵬事变成为其复仇之契机。然而,陈玄礼或仅为顺应禁军之意愿,无意中成为事变之主持者。李亨,开元二十六年立为太子,然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屡兴大狱以倾陷之,虽太子之位未动摇,但处境之艰难可见一斑。安史之乱起,玄宗一度欲以太子监国,然杨国忠阻之。二十载太子生涯,饱受宰相迫害,朝廷巨变之际,李亨或欲借此改变自身地位。从“马嵬驿兵变”之后果观之,李亨似为最大受益者。

此次兵变,玄宗深受打击,与李亨分道扬镳,一南一北,各自为政。不久,李亨便在灵武自行称帝,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故此,李亨之嫌疑甚重。

然事实果真如此吗?

杨、魏死于兵乱,玄宗身边仅余韦氏父子及寿王。且据史书所载,玄宗逃亡时乃分批行进,玄宗在前。至马嵬驿时,太子并不在侧。事变结束后,太子仍未至马嵬。“马嵬驿兵变”表面看似因缺粮引发禁军不满。

逃亡前,禁军虽获丰厚赏赐,但粮食短缺对军队而言乃致命之危,随时可能引发哗变。禁军素日养尊处优,面对巨大落差,愤怒情绪迅速积聚,彰显出大唐人心之溃散与对朝廷前途之绝望。安史之乱以来,战事连连失利,尤以潼关大败为甚,危及长安。皇帝与最受信任之宰相难辞其咎,玄宗之威信与声望日渐削弱。禁军之不满日益难以掩饰,非李亨、高力士或陈玄礼中任何一人所能编造。

皇权在非常时期收缩,禁军统领对手下之不满只敢引导而不敢压制。事变后玄宗之谨慎态度亦从侧面印证此点。然禁军诛杀宰相仍属冒险之举,故最大可能性乃陈玄礼主动与太子商议之结果。对于李亨而言,除掉杨国忠无疑是有利无害之举。非常时期,皇权受到扼制,李亨得此机会与陈玄礼联手,逼迫皇帝赐死杨贵妃,进一步打击玄宗权威,最终取而代之。

马嵬驿兵变,这一历史漩涡中的隐秘事件,究竟隐藏着哪位幕后黑手的影子?这幕后的指使者,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潜藏在暗处,操纵着风云变幻的局势。他是谁?他的身影在历史的迷雾中若隐若现,让人捉摸不透。或许,这位幕后指使者正躲在某个角落,冷眼旁观着这场由他一手策划的变乱。他的心中或许充满了狡黠与得意,因为他知道,这场兵变将改变历史的走向,也将为他带来无尽的权力与荣耀。

1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