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人均收入,采用更多的指标,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工资性收入、财产净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构成。
其中工资性收入好理解,财产净收入指房租等,经营净收入指经营所得,转移净收入主要指退休金。
有网友会奇怪,我还在上班,哪来的退休金?难道是被平均了?是的,此处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我们绝大部分人是被平均的,包括没有收入来源的老人、小孩。
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被平均的指标呢?按照统计机构的解释,这是参照国际通用概念制定的,用来衡量百姓收入水平,进而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福祉状况。
除少数城市(包括四川大部分城市)外,其余各地均公布了本地2023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通常会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类。
从数据看,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城市是上海和北京,人均达到8.8万元以上,换算成月收入,相当于每月有接近7500元的净收入。
苏州、杭州、广州、绍兴和宁波,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8万元以上。假定上海2023年人均收入的8.95万为100元,北京则为99元、苏州为93元、广州为90元。
那么,全国其他城市分别是多少元呢?
数据显示,包括上海在内,全国仅有18座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能达到上海的80%以上。另有东莞、长沙、济南、青岛等10座在70%到80%区间,武汉、天津、昆明、沈阳、大连等24座城市在60%到70%区间。
这意味着,不包括数据缺失的29座城市,全国有256座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上海的60%。
更有39座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上海的40%都没有。
这还是缩小各地收入差距之后的情况。如果将统计数据提前到2000年或更早,差距可能会更大(改日再来验证这一点)。
所以,千方百计提高老百姓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仍是当下发展的重点。
在一系列数据中,我们发现: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远不是直接发钱、直接提高法定工资标准这么简单。其背后的经济、制度、政治等多重因素,都会让前述直接方法失效。
这一点,相信熟悉和坤的网友,会有所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