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火灾了,赶紧来灭火呀!2006年10月23日,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县的一家做沙发的工厂意外发生了火灾。陶恩德正在歇息,一听到动静跑出来,就看到浓浓的黑烟到处扩散,而且厂里堆的都是容易着火的东西,火越烧越猛。他也没多想,抓起水桶就去灭火。就在这时,一声特别凄惨的叫声传了过来。我的孩子啊,宝宝还在屋子里头呢!
听到那话,陶恩德二话不说就冲进了着火的地方。孩子被救出来了,可他却被火烧得认不出了。可糟糕的是,这事儿还没完,没多久,那家被救的孩子就好像消失了一样,再也找不到了。从那以后,陶恩德成了大家既尊敬又心疼的“灭火勇士”。好多人在背后嘀咕,说他这样做“太吃亏”,拼了命救人结果连句像样的谢谢都没捞着,那人还跑了,真是太不划算。不过这事儿在十年后,有了个大反转。2016年的时候,陶恩德突然接到了一个来电。“嘿,恩德,这十年你过得咋样啊?”一听到这声音,他立马就想起了十年前的那个晚上。正是这个声音,让他在那天晚上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火海。
那个打电话的是祁维疆,他是着火那家沙发家具厂的老板。火灾那天,他正忙着在办公室工作,而他三岁的孩子则在宿舍里睡觉。一听到有人喊“着火了”,祁维疆立马就往外冲,看到宿舍那边黑烟滚滚,他差点儿急疯了。“我的宝贝还在里头,孩子没出来呢!”一声声呼喊带着绝望,一次次试图靠近的身影,全都被熊熊大火无情吞噬。火势如此猛烈,没人能冲进火里,也很少有人敢冒险靠近。就在这时,陶恩德勇敢地站了出来。他直接把水往自己身上一泼,猛地一脚踢开正在燃烧的门,一头冲进了屋子里。外面的人都愣住了,祁维疆的脸上更是写满了惊讶。他清楚刚冲进火场的陶恩德,在厂里才工作一个多月,他们俩几乎没怎么聊过天,更别提有什么交情了。可这位几乎算是陌生的人,为了救一个不认识的孩子,差点连自己的命都搭上了,这到底是为啥呢?
没时间多想,此刻大家都满心期待着。一眨眼,两眨眼的功夫,就像是一瞬间,又好像时间被拉长了许多,有个黑乎乎的身影从卧室里猛地冲了出来。一看,全身都是裂开的口子,头发一根不剩,衣服裤子被烧成了焦黑,紧紧贴在身上。只有胸口那块地方没被火烧到,因为他紧紧地把孩子搂在胸前保护着。孩子安全了,但陶恩德被迅速送到了医院。经过医生拼命救治,他终于捡回了一条命。这次英勇救人,虽然没让他丧命,却也让他好几次在生死边缘徘徊。逃出火海的陶恩德变得认不出了,全身超过一半的地方都被烧伤,除了胸口,几乎没有哪块皮肤是完好的。这不仅仅让他的容貌变了样,更让他要忍受无尽的痛苦。身体和心理,都在经受着巨大的折磨。在陶恩德的勇敢救护下,那孩子只是胳膊等地方受了点小烫伤。祁维疆一家觉得,这真的是很走运了。家具厂倒闭了,还能从头开始;但孩子没了,那真是让人痛心疾首。正因为这样,他对躺在医院病床上的陶恩德满怀感激。经过一番努力,他帮恩人支付了2.4万元的手术费用。
这么严重的烧伤,手术费用肯定不止2.4万元。可能是因为钱不够,又或者是想推卸责任,反正祁维疆一家在一个月后就不见了踪影。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他的音讯了。至于陶恩德,此刻还躺在病床上,忍受着各种煎熬。以前只是身上疼,现在心里也跟着受煎熬。谁能预料,获救的那户人家会用这种方法离去?媒体纷纷报道说他们是“逃跑”的,这让陶恩德心里残存的一点期盼也彻底消失了。他在救那个孩子的时候,脑袋里根本没有名誉和金钱的念头,就是觉得如果不救,心里会七上八下,总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现在孩子安全了,祁维疆一家却什么也没说,默默地就走了。这事儿让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他们可以一走了之,只要心里不觉得愧疚就行。
对这个实实在在的村里人来说,能想到的最“厉害”的话,也就只能是“这样做心里不愧疚”了。对陶恩德而言,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得凭良心、讲真话。在医院调理了一阵子后,他回到了乡下的家。他现在浑身是伤,模样大变,不管走到哪里,几乎都会引来别人奇怪的目光。大人们会投来好奇的眼神,小孩们则会嘻嘻哈哈地笑,一走进村子,就时不时会听到“真是个怪人”这样的话。他外表不出众,但心地很善良。听多了那些话,陶恩德心里开始发慌,吓得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平时连门都不敢出。他对未来一片茫然,只想暂时避开那些风言风语。起初,村民们觉得陶恩德这么做真没必要,后来又觉得他是“咎由自取”。他救了人,非但没捞到啥好处,就连被救的人都不知跑哪儿去了。这些话陶恩德听了不少,他心里其实只怪那个“逃跑”的祁维疆,从不觉得救孩子有啥不对。这份好心和体谅,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帮忙。慢慢地,他开始收到外地寄来的一笔笔捐款和补品。
除了上面的那些,政府还奖励给他一枚“见义勇为模范”的勋章。这事儿越传越广,陶恩德的事迹被更多人知晓,大家纷纷捐款帮助他。他甚至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随着时间推移,他的生活慢慢好转,村里人的议论也慢慢少了。没过多久,他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另一半。那姑娘是邻村的,年纪比他小点。两人刚开始接触时,跟大多数人一样,姑娘也被陶恩德的长相给惊到了。见完第一面,那姑娘心里犯起了嘀咕。陶恩德对这次见面挺不在意的。从那事儿发生以后,他就清楚自己的人生轨迹跟别人岔开了。不管到哪,都有人会拿他的长相说事儿。就连去相亲,姑娘们到最后也总是找各种借口拒绝他。大家嘴上都说不在乎长相,但真轮到自己时,却又会悄悄避开。让他惊讶的是,那姑娘回家后竟然同意先交往试试看。
见过几次面之后,对方就答应了这门婚事,没过多久两人就成家了。不过好运还没完呢,几年后,政府的人带来好消息,说慈善组织、村里还有青海的一些单位一起凑了点钱,准备送陶恩德去北京做皮肤移植手术。他一直盼望着能做植皮手术。当得知这个愿望终于要实现时,他反而有些惊讶,不敢相信。这几年里,很多事情一点点地帮助陶恩德走出了困境。起初,他以为这是“善有善报”,但慢慢地,他感觉事情没那么简单。
从2008年左右开始,他就经常听到政府的人提起“广州慈善”。在记录各地好心人捐给他的钱和营养品的那个本子上,“广州慈善组织”的名字出现的次数最多。按理说,陶恩德在广州既没亲戚也没朋友,要说是因为“善有善报”,也不太可能连续七八年都收到他们的捐款。这事儿,感觉不对劲儿!他费了好大劲,终于联系上了广州那家慈善组织。但当他想问捐款人的名字时,对方却以“需要保密”为由,一开始没告诉他是谁。陶恩德费了好大劲,把自己的这些年来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对方,终于打动了对方,得知了捐款人的名字是祁维疆。一听到这个名字,陶恩德瞬间呆住了。快十年过去了,他老是梦见有人喊着:“我的娃啊,娃还在里头呢!”那声音特别绝望,听着让人心碎,害得他每次都被吓醒。这事儿、这名字,成了他心里头一道迈不过去的梁子。
陶恩德心里直犯嘀咕,祁维疆当时怎么就悄无声息地走了呢?他从来没想过要让对方倾家荡产来报答,就盼着这事儿能有个圆满的结束。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声“谢谢”,也能让他心里好受些,过完这辈子。可没想到,这家人就像人间消失了一样,再也找不到踪影,一点音讯都没有。现在知道是祁维疆捐的钱,他心里五味杂陈。说不定,那时候人家真的有啥难言之隐呢?说不上有啥苦处,就是有点儿没办法。那场大火过后,祁维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还背上了不少债务。他看着病床上变得认不出的陶恩德,心里满是愧疚和没办法的感觉。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手头紧。所以,他悄悄地带着全家老小搬到了广州,打算在那里翻开新的一页。祁维疆觉得,只有赚到了钱,才有勇气再见陶恩德。到了广州后,他不挑活,什么苦活累活都接,慢慢地日子好过起来了,也攒下了一些钱。这时候,他心里琢磨着得给陶恩德帮上点忙。离开时连个招呼都没打,之后祁维疆经常看到关于陶恩德的新闻,了解到他现在过得挺不容易。每次想到这些,他心里就更加过意不去了。
如果那场大火没发生,一切会不会都变了样?那场大火里,陶恩德不顾一切地把祁维疆的孩子救了出来。要不是他,祁维疆哪能天天听到孩子甜甜地喊爸爸。可这份快乐,却是陶恩德用自己的痛苦换来的。为了补偿,他绞尽脑汁地想着各种办法去支援陶恩德。祁维疆不光给慈善机构捐了钱,他还做了挺多别的好事。比如悄悄给青海那边写信,还帮忙给陶恩德介绍女朋友。说起来,陶恩德的妻子当时愿意试着交往,也多亏了祁维疆的帮忙呢。是他把陶恩德的事迹告诉了姑娘的爸爸,爸爸知道小伙子是个见义勇为的大英雄后,就劝女儿找对象要看重人品,长相其实不那么关键。听了爸爸的话,姑娘这才愿意试着跟陶恩德交往。而且,祁维疆还帮了不少其他的忙。祁维疆那会儿确实是“溜走了”,但他压根儿没想过要“永远躲藏”。就像陶恩德在接受采访时讲的那样:“他们可以跑,只要心里不觉得愧疚就行。”
从青海到了广州,那边的人都不认识他们,也不清楚以前发生的那些事情。就算祁维疆想放下过去,好好过日子,也没问题。但他就是放不下,就像当初陶恩德看到火场里的孩子,不顾一切冲进去救人那样,他们都是心里有数,讲道义的人。这些事情,是陶恩德跟祁维疆打完电话后才了解到的。在电话里,祁维疆不好意思地问道:“恩德,这些年你过得咋样啊?”他清楚对方日子过得很艰难,那张被毁的脸和50%的烧伤,让生活怎能不苦?对身体健康的祁维疆而言,真的很难理解,当初为了救孩子,陶恩德究竟忍受了多大的疼痛,也更难想象这些年来,他是用怎样的心态去应对生活的。行,挺不错的。小朋友近况如何呀?陶恩德身子抖得厉害,声音里满是激动。这些年来,他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不管走到哪里,总有人叫他“怪人”,脸上的疤、身上的伤痕,就像一次次在他心上划刀子。不是心里害怕,就是有点儿想不明白。
现在祁维疆打来电话,说那个匿名捐款的人就是他,以前心里的那些疙瘩一下子全消了。从这时候起,他心里明白,当初救的那个人真是救对了。心里的结打开后,这两个饱经风霜的老兄在电话里聊起了家里的琐碎事。一听陶恩德要去北京做植皮手术,祁维疆心里既兴奋又开心。陶恩德身上的伤疤,一直是祁维疆放心不下的心事,现在能有机会治好,他当然乐坏了。打完电话后,两个汉子都咧嘴笑了。没多久,陶恩德顺利抵达北京,做了植皮手术,效果特别好。到现在这个时候,陶恩德提起那件事,已经没有当初那么激动、刻骨铭心了,对围绕在身边的许多夸奖和奖励也看得很淡。他觉得,那就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看到别人有危险,他就去救人!尽管当时火很大、情况很危急,周围的房子眼看就要倒,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就算重来一次,他肯定还是会毫不迟疑地做同样的决定。真正的侠客精神,就是这样子的。对祁维疆而言,短暂的躲开只是那会儿没办法的办法,他心里一直记挂着那晚勇敢冲进房间救他孩子的那个人。为了报恩和补偿,这十年来他一直在背后默默帮忙,就盼着陶恩德的日子能过得更好些。别人帮咱,咱得铭记在心,好好回报,就是这么个理儿。两个大男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什么是负责、敢挑重担、乐意付出。在这个没有战争的时代,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也能做出非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