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个事儿闹得挺有意思。有个自称北大毕业的妈妈在网上发长文,说大伙儿千万别带孩子去看《哪吒2》。她这话一出口,把好些人都看乐了——咱去看看这位大教育家都挑出啥毛病了?
先说电影里哪吒打架这事儿。这位教育家拍着桌子说哎呦不得了!孩子们要是跟着学可怎么办?这话说得我以为哪吒在电影里教人打劫银行呢。您可看真切了?里头哪场架不是在讲道理?就像咱们小时候在胡同口劝架,拳头再硬也不是为了欺负人。要都像这位教育家说的,怕是小孩子挨了揍都不敢回手,回头再给教育成小绵羊。
再说敖丙替考那段。要我说这位妈妈八成是考试考魔怔了,硬生生把兄弟情看成作弊。就跟胡同里二狗子家失火,隔壁老王帮忙救火也成纵火犯了似的。电影里明明白白演着哪吒要是不藏好魔气,整个修仙路都得断。这不是兄弟两肋插刀是什么?怎么就成考场作弊了?合着现在连电影里都不能见义勇为了?
最逗的是说石矶娘娘打扮带坏孩子审美。这话说得唐城门楼子都得笑歪了。咱老祖宗留下的壁画飞天哪个不是露腰露背的?要这么说,敦煌莫高窟得连夜砌砖封起来。再说了,电影里石矶娘娘那份古灵精怪的劲儿,比现在满大街的网红脸有特色多了。现在孩子手机里刷的那些妖艳直播管不管?倒跟动画片里的人物较上劲了。
要不怎么说现在当家长的难伺候呢。孩子学猫嫌学猫叫,看猪怕学猪哼哼。前两年还听说有家长嫌光头强砍树带坏小孩,好家伙,按这说法咱小时候看孙悟空大闹天宫不得学猴子偷桃儿啊?要真这么着,幼儿园里得闹猴灾了。
倒不是说电影真就完美了。可咱得摸着良心说话,《哪吒》能卖到全球票房第一,凭的可不只是特效。人家讲的是老少爷们儿都懂的那个理儿——我命由我不由天。这道理茶馆里的大爷能唠一天,田埂上的农民能讲一辈子。谁年轻时候没跟命运斗过气?现在倒好,想给孩子说个英雄故事,还得先给角色套上三好学生的袖标。
说起来《哪吒2》里头那些女性角色,一个比一个出彩。殷夫人护犊子的样子,不就跟菜市场里为闺女跟人撕吧的大姐一个样?石矶娘娘满嘴跑火车的样子,活脱脱相声园子里抖包袱的角儿。要这都算质疑女性,那贾玲的喜剧片是不是得全线下架?
导演被说啃老这个最可乐。人饺子导演当年做《打个大西瓜》的时候,怕是把泡面汤都喝出花样了。这跟说马云创业靠家里饭钱有啥区别?要这么论,哪个追梦的年轻人没管爹妈要过一碗面?倒是这位教育家的退休金,估计比导演当初的工作室租金还高。
咱们小时候在野地里疯跑,逮蛐蛐摸泥鳅,倒也没见学坏。现在孩子住在火柴盒里头,除了补课就是兴趣班,看着比咱当年懂规矩,可是心理医生那挂号单都快赶上作业本厚了。要我说,与其防着动画片,不如抽空带孩子去河边丢石子。啥教育都比不上亲身摔个跟头学得快。
前阵子看新闻说有家长把游戏举报了,现在游戏里流的血都是蓝的。这倒好,孩子以为打架流的是钢笔水呢。要照这么管下去,往后《三国演义》都得改:关公刮骨疗毒改成贴退烧贴,张飞喝断当阳桥改成交通协管员。那还看个啥劲儿啊?
说来也是奇了怪,现在教育孩子跟养金鱼似的,恨不得拿玻璃罩子罩起来。金鱼是安全了,可您见过哪条罩子里的金鱼会跳龙门?咱们小时候摸鱼玩炮仗,不也活得好好的?倒是现在孩子手划个口子就送急诊,这是养孩子还是供祖宗呢?
那些个专家动不动就说要保护孩子保护没问题,可总不能把孩子搁无菌室养着吧?要都听这帮教育家的,往后电影里只能放喜羊羊吃草,灰太狼改吃素,红太狼的平底锅得上交居委会。这种动画片您家孩子真爱看?
再这么管下去可不得了。过两年孩子们都得问:妈妈,哪吒为啥要闹海呀?龙王爷爷哭两声怎么了?那到时候咱们怎么答?说天庭规定龙王不许下雨要打申请?还是说哪吒有暴力倾向需要看心理医生?
要我说啊,这位北大教育家真不如把时间省下来,带孩子去电影院坐坐。说不定孩子看完扭头就跟她说妈,我长大要当英雄!这不比报八个补习班强?您说是这个理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