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瓜有点特别 —— 当娱乐圈还在为流量明星的红毯造型津津乐道时,那个曾用一首《我的滑板鞋》炸翻网络的庞麦郎,正坐着 25 小时的绿皮火车,从陕西汉中颠簸到上海。这位 41 岁的 “初代顶流网红”,带着 9 套棒球服、几首新歌,还有一份时隔多年的勇气,重新站上了舞台。
说起庞麦郎,我记得他最火的时候,全网都在模仿他的 “魔性唱腔”,什么 “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成了街头巷尾的口头禅。那时候的他,坚持说自己是 “90 后”,来自中国台湾,出门必戴口罩,觉得艺人和普通人不一样。可如今再看,他主动报出 1983 年 12 月 14 日的出生日期,不再提台湾,也不再戴口罩。用他自己的话说,“总有一天,我会成熟起来”。这转变,来得有点突然,却又让人感慨 —— 原来那个在舆论风暴里兜兜转转的庞麦郎,真的长大了。
要说这次巡演最大的变化,还是庞麦郎的状态。记得 2021 年,他被曝住进精神病院,当时关于他 “精神分裂” 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现在再看,他说话有条理,会主动和工作人员沟通场地安排,甚至自己搞定了巡演的所有事宜 —— 没有经纪人,没有团队,全靠自己打电话、发微信、搬道具。育音堂的创始人张海生说,一开始还担心他能不能完整演下来,毕竟当年的 “黑历史” 不少,但看到他在外地已经有过演出,就放心让他来了。结果上海站门票售罄,这怕是连张海生自己都没想到。
演出当晚的场面,我在现场看得真切。当庞麦郎穿着棒球服蹦上舞台,台下的观众一下子就炸了。有 “95 后” 的小伙举着刚买的海报说,庞麦郎的歌词里有股子真诚劲儿,哪怕音准还是有点问题,但就是能打动人。还有 “00 后” 的小彭,说庞麦郎让他想起老家的小叔,都是那种没什么天赋,却一直在努力生活的人。最有意思的是安可环节,观众喊着要听《摩的大飙客》,庞麦郎却偏要唱《西班牙的牛》,说 “这首歌太难听了”。这股子轴劲儿,倒是没变,惹得台下一片笑声。
有人说,庞麦郎的演出 “离音乐很远,离艺术很近”,还有人说 “抽象高处有梵高,灵魂深处是麦郎”。老刘觉得,这话有点夸张,但又不无道理。你说他唱歌专业吗?确实不专业,人声和伴奏经常 “各走各的”,但他在舞台上那种不管不顾的真诚,恰恰是现在娱乐圈最缺的东西。当流量明星们忙着人设崩塌、团队公关时,庞麦郎就这么带着自己的新歌,坐着绿皮火车,一站一站地唱,反而让人看到了一种最原始的对音乐的热爱
现在的庞麦郎,除了写歌、巡演,还会刷短视频,看女网红唱歌,甚至打赏 200 块。农忙时帮家里收粮食,把一袋袋粮食扛回家。这种生活,和普通的农村汉子没什么两样,却又因为舞台上的那束光,变得不一样。他说未来想去日本巡演,因为那里 “很发达”,这话听起来有点天真,却又让人不忍心嘲笑 —— 谁没有个梦想呢?哪怕这个梦想在别人眼里有点可笑。
从 “初代顶流” 到 “精神病患者”,再到现在的 “巡演歌手”,庞麦郎的这条路,走得太不容易。有人觉得他是 “小丑”,靠博眼球赚钱;也有人觉得他是 “勇士”,敢于直面曾经的争议。但在我看来,庞麦郎更像是一个 “堂吉诃德” 式的人物,拿着自己的 “长矛”,在舆论的大风车里横冲直撞,哪怕遍体鳞伤,也要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
最后,我想说,娱乐圈从来不缺流量明星,但像庞麦郎这样 “真实” 的人,真的不多了。他的故事,或许能让我们想起自己曾经的梦想,哪怕它曾经被现实打得粉碎,但只要还敢重新站起来,就值得一句 “真棒”。
各位觉得庞麦郎这次复出怎么样?欢迎在评论区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