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一代才女琼瑶,在家中选择了与世界告别。
没有挣扎,没有遗憾,留下一封洒脱却隐含深情的遗书,向她陪伴一生的读者道别。
她说,死亡是人生最后的大事,她要做自己的主人,选择翩然离去。
她的结局,看似突然,却早已在那颠沛流离的童年与跌宕起伏的情感中埋下了伏笔......
遗书中的告别在遗书中,琼瑶以一如既往的优雅文笔,坦然地向世人告别。这封长达千字的遗书,是她留给世间的一篇散文式的遗言。
琼瑶提到,她对生命和死亡的态度早已豁达。
她厌恶生命被拖入无意义的延续状态,曾目睹亡夫平鑫涛在失智后的痛苦,更坚定了她对“尊严死亡”的选择。
琼瑶的遗书,也藏着对亡夫的深深怀念。
早在11月27日,她就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首悼念亡夫的小诗:
五年的思念,终究化作一句“不如归去”。
平鑫涛的去世,曾让琼瑶感到失落。她曾公开表示,丈夫在失智后的那几年,是她一生中最难熬的时光。
丈夫的子女与她因治疗方案分歧产生的矛盾,更让她对死亡有了复杂的态度。
琼瑶的秘书透露,在选择离开的那一天,她特意换上了一件鲜艳的红色长裙,精心打扮了一番。
这份优雅,是她对生命最后一刻的坚持。
她似乎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所有人:死亡,并非一件可怕的事。
颠沛童年造就敏感灵魂1938年,琼瑶出生在战乱中的四川成都。
从小,她的生活便是一场无尽的流浪:衡阳、重庆、泸县、上海、台湾,短短十几年,她随着父母辗转多个地方,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
这种不安定的环境,让她的性格更加敏感、细腻,却也使她缺乏安全感。
她的母亲是一位严厉的教育者,对琼瑶要求极高,这份高标准,让她的童年几乎没有太多温暖。
11岁时,她随着父母定居台湾,却因学习成绩不佳,成为母亲责骂的对象。
母亲的苛责和妹妹的优秀,像一座压在她心上的大山,让她在16岁时选择吞药自杀。
所幸被抢救回来,但从此,她与母亲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童年的不幸,并没有磨灭她对文学的热爱。
她常常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用幻想与笔墨来对抗现实中的孤独和痛苦。
中学时期,她便开始尝试创作,虽然早期的作品稚嫩,但也为她后来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浪漫与争议并存的爱情故事琼瑶的文学作品以“言情”为主,她的现实生活,也是一部爱情戏剧。
从初恋的懵懂,到婚姻的破裂,再到与平鑫涛的纠葛,每一段感情都影响了她的创作,也塑造了她的人生。
高中时期,琼瑶的语文老师蒋仁,是她生命中的第一个“白月光”。
这位大她25岁的文人,发现了她在文学上的天赋,并鼓励她大胆写作。
蒋仁的支持,让敏感的琼瑶暗生情愫,她甚至写情书向对方表白,然而,这段感情并未得到回应。
被拒绝的琼瑶,第二次选择了自杀,用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痛苦。
虽然生命得以挽救,她的感情世界从此埋下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20多岁时,琼瑶与庆筠结婚,这段婚姻,既是爱情的延续,也是生活的妥协。
庆筠是一位贫穷的文艺青年,尽管两人有着共同的文学追求,但生活的重担很快磨灭了最初的浪漫。
在婚姻中,琼瑶发现自己对丈夫的依赖感逐渐减弱。
两人不断争吵,最终以离婚收场,离婚后,琼瑶带着年幼的儿子独自生活,也正式开启了她的写作生涯。
琼瑶因投稿认识了《皇冠》杂志社社长平鑫涛,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坠入爱河。
那时的平鑫涛已有家室,但他对琼瑶的欣赏和支持,让她难以自拔,这段感情,在平鑫涛的原配林婉珍与公众面前,承载了巨大的争议。
16年的地下情,让琼瑶的名声一度陷入低谷,1976年,平鑫涛与原配离婚,最终与琼瑶步入婚姻。
婚后的平鑫涛,与琼瑶共同打造了“琼瑶作品”的影视帝国,这段爱情,也成为她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
从《一帘幽梦》到《还珠格格》,无一不映射着她对爱情的理解。
琼瑶的离世,为她跌宕起伏的一生画上了句号,她的作品与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她的小说,曾教会无数人如何去爱,如何珍惜那些看似平凡却弥足珍贵的情感。
从颠沛童年到情感纠葛,从文学创作到家庭矛盾,琼瑶的一生,像一部悲喜交加的长篇小说。
她用生命写作,也用离去告别,愿她在另一个世界,找到真正的安宁,与所爱之人再度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