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探墓直播”乱象:流量背后的道德与法律边界

世上那些事儿 2024-11-04 22:07:01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直播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娱乐方式,吸引了无数眼球。然而,随着流量的追逐,一些直播内容开始走向极端,甚至触碰道德与法律的红线。近日,一系列“另类探墓直播”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直播不仅涉嫌违法违规,更是对传统文化和公序良俗的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产业链条、社会影响以及治理建议,以期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提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探墓题材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流行,公众对考古和文物的兴趣日益浓厚。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这一趋势,通过直播探墓、盗墓等行为,以惊险刺激为卖点,收割流量。这些行为不仅对古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更是对逝者的极大不敬。

一些博主以“户外探险”为名,公然在公墓中装神弄鬼,甚至将镜头对准逝者照片,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逝者的隐私,更是对公众情感的极大伤害。更有甚者,一些博主为了吸引眼球,不惜破坏古墓,取出尸骨进行摆拍,以此赚取打赏,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在流量的诱惑下,一些直播平台和App运营方主动接洽博主,为其制造流量变现的机会。这些平台通过提供流量支持和经济激励,助长了这种病态的流量追求。一些博主为了追求更高的流量和收益,不惜铤而走险,甚至触犯法律。

监管的加强并没有完全遏制这种现象。一些博主在被警告后,仍然选择在墓地进行直播,甚至在直播间中要求观众刷礼物,以支付油费等费用。这种对流量的渴求,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

法律专家指出,虽然目前没有明确规定禁止在公墓拍摄直播,但一旦对他人的墓碑、坟墓等造成破坏或污染,需要承担财产赔偿责任,还有部分行为涉封建迷信,有违主流价值观。此外,对于古墓的破坏,可能构成故意损毁文物罪或过失损毁文物罪,甚至盗掘古墓葬罪。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强调,个人擅自进入古墓拍摄、探险的行为并不合适,可能会对古墓造成二次以至更多次损害。她建议,个人如果对历史文物感兴趣,可以前往博物馆、研究所进行了解,这些机构也做了很多宣传,希望能和大众多多交流。

这种病态的探墓直播行为,引起了公众的广泛质疑。许多用户在相关视频下留言,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不满和担忧。有人指出,“活人还要靠死人赚钱”“装神弄鬼,总有一天你会倒霉的”“最好不要打扰先人的安宁”。这些评论反映了公众对于尊重逝者、保护文物的普遍期待。

面对这种病态的探墓直播现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首先,博主需要加强自律,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自觉抵制为追求流量而进行的违规、违法拍摄行为。同时,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内容。

其次,平台方应该承担起监管责任,对于违规内容要及时处理,对于违法直播行为要坚决打击。同时,平台应该加强对主播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最后,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直播的监管力度,出台更加明确的规定,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应该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

探墓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现象,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问题。在追求流量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这种病态的流量追求,保护文物,尊重逝者,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

0 阅读:1

世上那些事儿

简介:分享全球创意运动 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Love &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