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北约轰炸牺牲的记者许杏虎,如今在家乡享受何种待遇?

东鸿说过 2025-02-07 04:02:37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突然遭到北约导弹袭击,年仅31岁的许杏虎和他的妻子朱颖永远留在了这片异国的土地。

但是他在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然努力紧握着钢笔,想要记录下最真实的报道。

如今多年过去了,人们还记得这位记者吗?他在家乡享受何种待遇?

山沟沟里的金凤凰

许杏虎是村子里的第一批大学生,而且是当时在中国数一数二的北京外国语大学。

但是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父母除了许杏虎之外还有好几个孩子要养,许杏虎从小过的都是勤工俭学的生活,上了大学也不例外。

整个大学期间,许杏虎过的都是学校,宿舍,兼职三点一线的生活。

哪怕有难得的空闲时间,许杏虎也在尝试着写稿子挣稿费。

也是这样的经历,让许杏虎很快就积累起了写作的经验,再加上他学的是小语种塞尔维亚语,当时会这个语言的人很少,毕业后,不少报社都抢着要他。

再三思索后,许杏虎听从学校的安排,进入了光明日报国际部当编辑。

有了正式的工作后,许杏虎终于可以挤出时间来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在这期间,他还靠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去贝尔格莱德大学进修的机会。

毕业后,许杏虎就接到了一个严峻的任务——去南斯拉夫当前线记者。

动乱的南斯拉夫

当时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内部摇摇欲坠,民族矛盾频发,内战不断,不少国家想要独立,科索沃就是其中之一。

南联盟共和国政府军和“科索沃解放军”发生冲突后,作为当时世界“大哥大”的美国也从中掺了一脚,试图控制南联盟。

在美国和北约的“推波助澜”下,南联盟和科索沃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不少平民被卷入其中。

许杏虎如果要去南斯拉夫当前线记者的话,将面临着生命危险。

但是看到南斯拉夫的惨状,许杏虎还是毅然决然的前往了战场第一线。

为了能够记录最真实的战争,许杏虎不惜前往战场现场,冒着炮弹的轰炸,拍下最真实的照片。

一直到战火暂歇,许杏虎才回到大使馆,连夜整理今天的见闻,并分析南斯拉夫当天的局势。

这些情报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提供了不少帮助。

最危险的一次,一枚炮弹就落在许杏虎的车旁边,巨大的冲击力差点将许杏虎的车掀翻,炸弹的碎片就擦着许杏虎身边飞过去。

但是许杏虎并没有退缩,在炮火停歇的间隙,他迅速收拾好东西,检查好车辆没问题后,又前往了前线。

在南斯拉夫期间,许杏虎前前后后发表了90多篇关于南斯拉夫前线的报道。其中一篇《离轰炸还有多远》还准确预测出了南斯拉夫接下来的命运。

北约轰炸之际

随着南斯拉夫战场形势的白热化,北约不顾国际公约,对南斯拉夫开始了无差别的轰炸。

一时间,整个南斯拉夫的战场上充满了烟硝与哭喊声。

无数平民百姓被无辜牵连,整个南斯拉夫除了大使馆,基本上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

很多人都劝许杏虎尽快撤离南斯拉夫,连许杏虎所在的报社都在劝他尽快回来。

尽管如此,许杏虎还是尽一切可能出去记录战场情况,并发回国内。

与此同时,许杏虎一直在呼吁国际停止战争,放过那些无辜的南斯拉夫人民,还南斯拉夫人民一个和平。

但北约不为所动,依旧我行我素。甚至轰炸区离许杏虎所在的大使馆越来越近,好像在有意威胁许杏虎闭嘴。

但是许杏虎依旧在坚持为南斯拉夫的无辜人民发声,每天雷打不动的发表关于南斯拉夫的真实情况报道。

直到北约的六枚导弹投放到大使馆上空时,许杏虎还在整理手上的报道,控诉北约的霸权。

随着一声声轰鸣,整个大使馆变成了废墟,许杏虎也不幸牺牲。

在建筑废墟里,人们还能找到许杏虎写了一半的手稿。

要知道,驻扎在哪个国家的大使馆都是默认不可攻击的,北约这么明目张胆的挑衅国际公约,很快就在国际上引发了轰动。

许杏虎“还乡”

在事情发生后,北约很快就给了解释——在轰炸时他们“不小心”把导弹投偏了,自己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和平”。

这样的说辞根本站不住脚,也无法让愤怒的人们买账,不少民众上街游行抗议,要为许杏虎讨一个公道。

中国很快就将许杏虎和另外两名同样遭受无妄之灾的记者接回了家,并以他的名字,将他故乡所在的村落命名为了杏虎村。

村里的纪念馆里,可以看到许杏虎的生平,以及在大使馆废墟中找到的部分手稿。看着他们,好像仍旧能看见许杏虎顶着枪林弹雨,记录战争的残酷与真实。

没有这些战地记者,我们无法想象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珍贵。是他们用血肉之躯,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真实的南斯拉夫。

许杏虎牺牲后,也被追授了“人民的好记者”的称号,南斯拉夫的大使馆也为他修建了纪念碑。

连南联盟都认可了他的牺牲,授予了他授予“南斯拉夫之星”勋章。

但是这位人民的好记者再也回不去他的故乡了。

如今已经过去二十多年,杏虎村当地已经发展起来了,还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

每年许杏虎祭日的时候,仍旧有人去许杏虎的坟前,郑重的放上一束花。

他们有的是当地的村民,有的是对这位人民记者敬佩的百姓,还有的在战争中幸存的南斯拉夫人民,千里迢迢来为这位烈士献上自己的敬意。

这位为民牺牲的记者,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参考链接

外交部: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北约犯下的这一野蛮罪行 光明网

缅怀“人民的好记者”许杏虎、朱颖 光明网

许杏虎烈士故居:和平的春天续写英雄战地日记_中国镇江金山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