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没能当上皇帝的道光

民国印象 2025-03-10 10:58:22

历史上差点当上皇帝的人很多,差点没当上皇帝的人也大有人在,道光就是其中一个。所差的一点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君与臣的区别,意味着是制人还是制于人。

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病重,不久便离世,而按照皇室家法,皇帝咽气前或咽气后必须立即打开藏有密诏的鐍匣,宣布皇位继承人。然而,当时的大臣们发现鐍匣不见了,这一关乎皇位继承的大事顿时陷入混乱。

自雍正时期起,清朝为了避免皇子争夺皇位、骨肉相残,设立了秘密立储制度。

皇帝生前会写下密诏,确定继承人,然后将其密封在鐍匣内,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等到皇帝驾崩时,由大臣取出密诏,宣读以确认新皇继位。

乾隆帝在位时,因频繁东谒西巡,几乎长期远离京都,出于对皇位继承的考虑,他将密诏写了两份,一份放在鐍匣内,另一份随身携带,以防万一。

嘉庆年间,乾清宫多次发生火灾和盗窃事件,嘉庆皇帝对密诏的存放产生了疑虑,或许是因此将密诏随身携带,而非按照传统存放在“正大光明”匾后。

嘉庆皇帝突然去世时,鐍匣的失踪引发了巨大的恐慌。

嘉庆共有五个儿子,皇长子早逝,皇二子旻宁(即后来的道光)是嘉庆皇帝最钟爱的嫡妻塔拉皇后所生。

嘉庆皇帝对旻宁寄予厚望,尽心培养他多年的治国能力。然而,尽管旻宁备受宠爱,他却一直没有显露过足够的才干。

在嘉庆十六年,天理教农民造反时,旻宁并未能展现领导力,甚至因躲避在上书房而错失展现作为的机会。

后来,造反者逼近皇宫,旻宁在总管太监的督促下,勉强举枪击退了几名造反者,这虽然是他为数不多的行动,但嘉庆仍借此机会,给旻宁头功,封其为智亲王。

嘉庆帝去世时,在避暑山庄的王公大臣们,因无法找到密诏,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与恐慌。此时的旻宁也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袖手旁观,等待局势的明朗化。

主持此事的重任落在了当时职位最高、最为稳重的大臣戴均元和托津身上。戴均元是嘉庆皇帝非常器重的大臣,才学出众,处事谨慎。

托津则是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一直以来处理大案,办事诚朴公正,深得嘉庆帝信任。两位大臣肩负着找到密诏、确认继位者的重任。

经过反复搜查,鐍匣依旧杳无踪迹,大臣们只得向京城的皇后报告嘉庆帝的去世,并请求皇后协助解决皇位继承问题。

此时的皇后正处于丧夫之痛中,但她深知此时事关国家命运,必须做出决策。她清楚,嘉庆皇帝生前对旻宁的期待与钟爱,使得旻宁几乎是唯一的合理继位者。

尽管她完全有能力借机扶立自己的亲生儿子旻恺为皇帝,但她选择尊重嘉庆生前的意愿,采取了一道权宜之计。

皇后以自己的名义下发懿旨,宣称理解并尊重嘉庆皇帝的遗愿,认定旻宁为继承人。

大臣们在避暑山庄也终于找到了迟到的鐍匣,打开后确认了嘉庆四年所立的诏书,明确宣布旻宁为皇太子。

随着密诏的公布,旻宁顺利继位,成为道光皇帝。至此,王朝的继位危机得以平稳化解,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皇位争夺战

0 阅读: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