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汪医生谈健康
编辑 | 汪医生谈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洗澡的时候是不是有这种感觉——洗头要搓三遍,脸要搓到“嘎吱”响,身上恨不得拿个搓澡巾给自己“刮层皮”才算干净?

但你知道吗?有些地方,洗多了反而容易出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洗澡这件事,看看哪些部位不能过度清洁,省得你越洗越遭罪!
1. 私密部位,别“热情”过头!有些朋友对私密部位的清洁那叫一个认真,洗液、香皂、消毒水,恨不得天天“消毒”一遍。但实际上,私处本身就有自净功能,过度清洗反而会破坏菌群平衡,增加感染风险!

特别是女生,老拿洗液冲洗,可能会破坏阴道内的有益菌,导致细菌趁虚而入,感染、异味、瘙痒就找上门了!
男生也别以为自己就能“放飞自我”,过度清洁可能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出现干燥、瘙痒,甚至红肿!
清水冲洗即可,真的需要使用清洁产品,也要选温和的、不含刺激性成分的清洗剂,而且别天天用!

有些人洗澡后喜欢掏耳朵,觉得不掏就难受,但你知道吗?耳屎其实是耳朵的“天然保护层”!
耳屎不仅能防止灰尘、细菌进入耳道,还能保持耳道湿润,如果你天天掏,耳朵反而容易干燥、瘙痒,甚至引发感染!

更可怕的是,用棉签掏耳朵,可能会把耳屎越推越深,堵住耳道,影响听力!
耳屎一般会自己排出,不需要刻意清理。如果真觉得耳朵不舒服,可以用湿毛巾擦擦外耳道,千万别硬掏!
3. 脸,别洗成“沙漠”!有些人觉得脸出油就猛搓猛洗,早晚两次洗面奶不说,还要加上去角质、控油爽肤水、清洁面膜,恨不得把脸洗成“无菌实验室”!

但皮肤的油脂并不是“敌人”,它是皮肤的天然屏障,过度清洁会让皮肤屏障受损,导致越洗越干,甚至爆痘!
特别是敏感肌、干皮的朋友,洗太勤、用太刺激的清洁产品,皮肤只会变得更脆弱,红血丝、脱皮、过敏通通找上门!
早晚各洗一次就够了,选温和的洁面产品,别用太强的去油洗面奶!
4. 头发,天天洗不一定好!
有些人觉得头发一天不洗就油得能煎蛋,于是天天洗、天天搓,甚至用超强控油洗发水,生怕头发“返油”!
但你知道吗?头皮分泌油脂是为了保护头发和头皮,洗太频繁会导致头皮越洗越干,反而刺激油脂分泌,越洗越油!
而且,过度清洁还可能导致头皮屏障受损,头发变得干枯、脆弱,甚至容易掉发!

一般来说,油性头皮可以隔一天洗一次,干性头皮 2-3 天洗一次,选温和的洗发水,别用太刺激的去油产品!
5. 手,洗太多也会出问题!现在大家都知道勤洗手能防病,但有些人一听“洗手能杀菌”,就开始疯狂洗手,一天洗十几遍,还要用消毒洗手液!
结果手越洗越干,甚至起皮、裂口,皮肤屏障直接报废!

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的天然保护层,让双手变得敏感,甚至更容易感染细菌!
饭前饭后、如厕后、外出回家洗手就够了,别没事就洗!普通肥皂+流动水就能去除99%的细菌,消毒洗手液别天天用,容易伤皮肤!
6. 脚,洗完别“抠”太干净!有些人洗完脚后,喜欢用毛巾、指甲刀疯狂清理脚趾缝,甚至把指甲剪得超短,觉得这样最干净!
但实际上,脚趾缝和指甲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剪得太短、抠得太干净,反而可能导致趾甲嵌入肉里,引发甲沟炎!

更可怕的是,如果洗脚后没擦干,脚趾缝潮湿,还容易滋生真菌,导致脚气!
洗完脚后,轻轻擦干,不要用力抠脚趾缝,指甲剪到刚好露出一点点白边就行!
结语:洗澡是享受,别洗成“伤害”!洗澡本来是放松的事情,可别因为洗得太勤、太狠,反而把皮肤屏障搞垮,让自己陷入各种健康困扰!
今天讲的这几个“洗澡误区”,你中了几个?如果觉得有道理,快分享给家人朋友,别让他们再把自己洗秃噜皮了!

健康知识就像搓澡巾,用对了,皮肤光滑细腻;用错了——嘶,疼!所以,科学洗澡,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吧!
参考文献
《皮肤屏障功能与清洁行为》——中国皮肤科医学杂志
《耳道自净功能研究》——国际耳鼻喉科期刊
《头皮健康与洗发频率的关系》——皮肤病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