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落雁的由来是王昭君在远嫁前往匈奴的路上,因为想到自己此生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家乡有感而发,拿起琵琶弹奏抒发心中的郁结。
在高空中的大雁被王昭君的琴声吸引了,纷纷闻声而来,雁群看到了王昭君的美貌之后,震惊地忘记了飞翔而掉落下来。由此来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一、王昭君的平凡出生王昭君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父母以务农为生,对当时的女子来说,长大之后能嫁给一个如意郎君,儿女成群,在家相夫教子,就是美满的人生,王昭君也不例外。
王昭君出生和长大的地方,是如今的湖北兴山县,当时一个叫秭归的地方,生长在水流湍急、怪石嶙峋的长江山峡的县城里,能培养出波澜壮阔的胸襟。秭归还出过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屈原。
虽然家境贫寒, 王昭君算是长在各方面比较稳定的时代,当时的汉朝相对辉煌,百姓的日子可以称得上丰衣足食。王昭君的家乡地处偏僻,日子过得清苦,但是也宁静惬意。
但不影响父母对王昭君的疼爱,除了跟随母亲学习手工,王昭君还学习诗书礼乐,虽然出生在小地方,一点不输大家规范的风范。最重要的是王昭君的绝世容颜。
或许正是因为王昭君是受过教育的,她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将来,并不是照单全收。她想走出大山,去领略外面精彩的世界。
二、命运的转折点-入宫王昭君的美貌,让很多公子哥慕名而来,地方的偏僻无法阻挡前来求亲的队伍,想抱得美人归的人络绎不绝地来到王昭君家里,想要一睹绝色美人的风采。
汉元帝刘奭即位后,为了扩充后宫,在民间搜罗美女,一入宫门深似海,入宫这条路,意味着万千家庭的破碎和永别,也许有的人挤破脑袋想进去,可也有很多人在想方设法逃脱。
拥有绝美外表的王昭君,命运开始改写,被选入宫。那年王昭君十七岁,她不知道前面是一条怎样的道路,但是她别无选择。
初入宫的王昭君,在还没有被皇帝宠幸之前,只能住在掖庭,还要干宫女的活,汉元帝面对原有的后宫三千佳丽,和众多新入宫的美女,无法一一亲自遴选。
汉元帝想来一个办法,他让画师把所有的美人全都画出来,通过画像来选择,于是所有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来讨好画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贿赂画师。
来自民间的很多普通的女子,兜里没钱,也倾其所有,把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拿出来送给画师,画师之手指是决定她们命运的手,画师的笔,是规划她们人生的神来之笔,那还不拼了。
王昭君对自己的长相非常有信心,她不屑和其他人同流合污,更重要的是,她也没有钱来贿赂画师,更没有值钱的宝贝。
王昭君的行为在众人的对比之下,显得格格不入,也引发了画师的不满,出于报复,画师给王昭君作的画不但没有体现出王昭君的美,看起来平凡无奇,甚至还有点丑,就这样王昭君沉没在后宫中的万千女子中。
王昭君因此错过了汉元帝的宠爱,未能进入后宫,一直生活在掖庭,一住就是五年光景,昭君估计以为这辈子就在掖庭度过一生了。
一个人的出现,扭转了局势。当时陈汤他们打败了郅支单于,一战奠定了汉朝的霸主地位,也替匈奴平息了内战,呼韩邪单于再次来到长安求妻联姻,想成为汉元帝的女婿,以此还换取两个民族的和平。
和亲在当时并不是稀奇的事情,呼韩邪单于的要求让性格上的优柔寡断的汉元帝刘奭非常头疼,因为她不想自己的女儿远嫁,可是又无法拒绝呼韩邪单于。
入宫五年的王昭君,不想一生就困在这深宫之中,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她做一个大胆的决定,解决了汉元帝的燃眉之急。王昭君自告奋勇替公主远嫁匈奴。
三、昭君出塞王昭君挺身而出,让汉元帝非常高兴,即刻召见王昭君。当汉元帝看到王昭君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惊讶得合不拢嘴,他无法相信世间竟有如此美的女子,而且就在自己的后宫。
汉元帝恼羞成怒杀了画师,可也改变不了王昭君即将成为呼韩邪单于女人的事实,无奈之下只能忍痛割爱,就这样王昭君跟随队伍前往匈奴,踏上了一条改变自己命运,也改变民族命运的“康庄大道”。
王昭君出塞路上因为离别故土一次次回望长安,驶向茫茫大漠引发的故事,是“落雁”的出处。
1.王昭君在匈奴
王昭君到达匈奴后,呼韩邪单于对她非常敬重,封她为“宁胡阏氏”,也就是匈奴的皇后,王昭君也跟随着丈夫开启了异国他乡的游牧生活。
王昭君很快适应在匈奴的日子,聪慧的王昭君不仅把呼韩邪单于的“家室”打理的井井有条,把中原民族的文化与生活习性分享给了匈奴人民,这个汉人皇后也深受匈奴人民的喜爱。
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帮助下,结束了匈奴长达二十多年的分裂局面,让百姓过上了稳定和相对富足的生活,这其中不乏王昭君对呼韩邪单于的支持。
另外,呼韩邪单于在王昭君的影响下,推动了汉朝在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领导权,这是塞北地区与中原统一的新局面,匈奴与汉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了更深入的交流,开启两个民族合作的新画面。
一年以后,王昭君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伊屠知牙师,日子过得充实而且美满,对王昭君来说,出塞是人生的一个赌注,在当下来说,她赌对了。
只是好景不长,三年之后,呼韩邪单于因为生病去世。这个带着王昭君来到大漠的男子,永远地离开了她。可是留给王昭君伤心难过的时间并不多。
2.王昭君的第二次婚姻
匈奴有一个习俗,女子在丈夫死后,为了不脱离夫家这个氏族共同体,要嫁给丈夫的兄弟或者是儿子,这个习俗对于汉朝民族来说,是匪夷所思的,也是荒唐的。
正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王昭君只能入乡随俗,哪怕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她也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王昭君就这样跟自己的继子复株累成了夫妻,复株累对王昭君也算宠爱和尊敬,王昭君为复株累生了两个孩子,原本以为生活就这样,细水长流。奈何,命运终究对王昭君太无情。
在王昭君嫁给复株累的十一年后,复株累去世了。按照匈奴的习俗,她要嫁给下一个继任者。
完成了历史使命的王昭君选择上书给汉朝皇帝,她希望皇帝能够恩准她回到家乡,以解对故土的思念,另外,她也可以不用再开启下一段畸形的婚姻。对匈奴的女子来说,也许这是习以为常的,可是对王昭君来说,是伤害,也是极限的挑战。
然而王昭君等来的是绝望,当时汉朝的皇帝汉成帝拒绝了王昭君的回乡申请,那意味着王昭君要嫁给复株累的弟弟。
连续失去了两个丈夫的王昭君已经伤心欲绝,可她没有时间悲伤,因为在等待她的是第三段婚姻,这从一个土生土长的汉朝女子来说,是心灵上的折磨。
两年后,33岁的王昭君病逝,一代美人,最好的年华,没有繁花似锦,就此落幕,让人唏嘘不已。王昭君最终客死异乡,也没能再回自己的祖国,落叶不能归根,死后被埋在阴山与黄河之间。
王昭君是伟大的,她为边塞的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让两个民族的人民免受战火之苦,双方的交流也带动了两个民族的发展,尤其是落后的游牧民族向先进的中原文化的学习与效仿,王昭君开了一个好头。
王昭也被后人评为爱国主义题材的典范。
3.匈奴人民对昭君的爱戴
匈奴人民是热爱王昭君的,在王昭君的葬礼上,有人用刀划花自己的脸,有人甚至割自己的耳朵,以此来表达对王昭君的认可和尊敬,甚至还有人挖了自己的眼珠,画面让人不忍直视。
这是匈奴的习俗,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死者的思念与尊敬,如果参加丧礼的人对自己的伤害越深,可见死者的社会地位之高和受人尊敬的程度。
可怕的陋习和可贵的人心,可见王昭君在匈奴人民心中的分量,在莫高窟的一幅壁画中呈现得淋漓尽致。其中都是各国王子的举哀图,还原了当时的历史画面,非常珍贵。
总结王昭君的一生是悲惨的,虽有惊世的容颜,没无法给她带来理想的生活,远嫁大漠的她,一生是孤独的,也是可敬的。
王昭君的一生也是伟大的,奉献给了大漠,奉献给边塞和平,奉献汉族与匈奴之间的长治久安。
佩服[点赞][点赞][点赞]
昭君不是去吐蕃的吗[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