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潇湘十二楼
编辑|潇湘十二楼
2025年的开年大戏《六姊妹》,本想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打个漂亮的翻身仗,结果却意外翻车,把主演之一的邬君梅送上了风口浪尖。
这位星二代出身的国际影星,这次却栽在了中国式家庭伦理剧里,演绎的“新时代”母亲不仅没能让观众感受到母爱的光辉,反而被吐槽像个冷酷无情的“后妈”。
邬君梅的演技向来是备受赞誉的,怎么这次就翻车了呢?难道真是演技退步了?
除了演技,还有两大原因让她成为众矢之的。
——【·老戏骨表演失真·】——
要说2025开年最让人意想不到的“翻车”事件,那绝对得算上央视一套的《六姊妹》。
这部剧本来是想展现新时代女性的坚韧和伟大,结果硬生生被邬君梅演绎的刘美心搞成了大型“后妈”吐槽现场。
比如“油渣子事件”,那场戏简直成了刘美心“后妈”形象的实锤现场。
小女儿何家丽嘴馋偷吃了几块油渣子,老人心疼孩子,想着家里也不差这点油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结果刘美心不干了,非要当着全家人的面把孩子一顿数落。
之前千里迢迢给女儿送发卡的慈母形象瞬间崩塌,前后反差之大,不少网友在弹幕里吐槽:“心疼小家丽三秒钟,摊上这么个妈,太难了!”
除了“油渣子事件”,还有很多细节也让观众对邬君梅的演技产生了质疑。
比如在吃野菜饼子的那场戏里,明明剧情设定是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家吃野菜饼子都恨不得狼吞虎咽,可邬君梅愣是翘着兰花指,小口小口地吃。
这和当时那个年代普遍的吃饭状态完全不符,更让人无语的是,在面对欺负时,刘美心这个“新时代女性”居然躲在了婆婆身后。
这操作直接让观众看傻了眼,纷纷吐槽:“说好的新时代女性呢?怎么关键时刻就掉链子了?”
这些细节的处理,都暴露了邬君梅对角色理解的不足,也难怪观众会觉得她的表演痕迹过重,缺乏真实感。
但是她可是星二代出身,母亲是上海的话剧演员朱曼芳,而且她还出演过那么多经典的角色,怎么到了这部剧演技就打了折扣了?
——【·美籍华人演绎中国母亲·】——
除了演技本身,邬君梅的美籍华人身份也成了网友们吐槽的焦点。
不少人觉得,一个长期生活在国外的演员,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背景能有多少了解?
演出中国母亲的时候她确实差点意思,这种“差点意思”其实就是文化认同感的缺失。
中国式家庭的伦理关系和情感纽带,不是看看书、查查资料就能理解的,它需要的是长期的生活体验和文化浸润。
尤其是在演绎年代剧的时候,这种文化差异就更加明显了,年代剧的背景往往设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演员的文化理解和生活经验有更高的要求。
邬君梅虽然是华人,但她从小就接受西方教育,长期生活在国外,对中国20世纪60、70年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恐怕很难有深入的体会。
更有一些网友的评论相当尖锐,直言中国演员这么多,干吗非要花大价钱请一个“外国人”来演中国故事? “又不是没有合适的中国演员,何必舍近求远?”
类似的评论在网上层出不穷,甚至有人把这个问题上升到了国家认同的高度,认为选择外国演员来演绎中国故事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当然也有不少人替邬君梅辩护,认为演员的国籍不应该成为评判演技的唯一标准,应该更关注表演本身。他们觉得,演技好才是硬道理,国籍不应该成为限制演员发展的因素。
——【·演员转型阵痛·】——
除了以上的两项争议,邬君梅以往的戏路也成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毕竟她在国际影坛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演的不是职场精英就是时尚名媛,身上自带一股“姐就是女王”的气场。
让她突然去演一个60、70的普通劳动妇女,这跨度确实还是挺大的。
想当年,她在《末代皇帝》里演的文绣,气质高贵典雅,在《喜福会》里演的安美,也是独立自主的女性,这些角色都让她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所以她一直给观众留下的都是深刻的“女强人”印象,如今让她放下身段去演一个操持家务、为柴米油盐发愁的劳动妇女,转变不是一般的大。
对于演员来说转型确实是一把双刃剑,转型成功了能拓宽戏路提升演技,转型失败了那就尴尬了,搞不好还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邬君梅这次的转型,显然不太顺利,观众反映她在《六姊妹》里还是摆脱不了以往“女强人”的影子,演的刘美心总感觉少了点“生活气”,多了点“贵妇范儿”。
就拿剧中刘美心和邻居吵架的戏来说吧她说话的语气、肢体动作,都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一点也不像一个普通劳动妇女会有的表现。
这种和角色身份不符的“贵气”,让观众很难入戏,也影响了对角色的认同感。
就像网友说的:“邬君梅的表演就像穿着一双不合脚的鞋,虽然努力地想要融入角色,却始终无法找到舒适的状态。”
这话说得太到位了,转型之痛,谁又能真正体会呢? 或许邬君梅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和磨合,才能真正驾驭这类角色,找到属于自己的表演节奏。
这也提醒了其他想要转型的演员,转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谨慎选择,更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结语·】——
其实观众的吐槽并不是单纯针对她的演技,更多的是对她国籍身份和戏路选择的质疑。
“国际女强人”的标签太深入人心,让她在诠释中国式母亲时显得格格不入,再加上美籍华人的身份,更让部分观众觉得她无法真正理解中国家庭的伦理和情感。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邬君梅的努力,转型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从“国际舞台”到“中国家庭”的跨越。
或许她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打开方式,又或许这个角色本身就不适合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