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说一些岗位是要刷掉三无考生的。其实这样残酷的竞争从考研的时候就开始了,就比如学医,如果是三无背景(无名校背景、无科研成果、无人脉关系)的学生,可能本科阶段还能凭借毫无水分的高考成绩硬着头皮冲一冲。
但是到了读研阶段,本科院校不好,家境又没什么支撑,想要读医总会掂量一下,这些年的付出之后,到底以后读完了真能进三甲医院吗?这些都是问题。所以大家自然而然地好像就觉得零背景的考生要是能上名校,那就是一件特别牛的事情。
如果说考研上岸这件事就像高考成绩一样,不能随意和别人作比较,那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考研时,有些人拼尽全力冲一冲,也只能考上一所211院校,可有些学霸本科就是985的,压根儿就不局限于保底院校。
要么保研,要么就冲刺更好的学校,所以放在一起比较,难免会产生自卑感。不少家长总会把自家孩子在没有资源、没人帮扶的情况下,仍然能为家族带来研究生这份荣耀的事挂在嘴边,可这样的宣传多了之后,也会让人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让人看着就觉得有点厌烦。
有一位妈妈最近晒出了自己儿子的帅照,恭喜孩子考研上岸。妈妈看在眼里的是孩子的努力,她深知考研很苦,但上岸很甜。孩子作为家族里第一个研究生,在没有资源、无人帮扶的情况下,确实困难重重,母亲怎能不感到骄傲和激动呢?
再者,老一辈人中没考过研的居多,所以他们觉得孩子考研真是吃尽了苦头,如今终于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希望以后再接再厉。不过评论区里也有一些言论,虽说算不上是酸话,但有人对此就挺反感的。
为啥老是要强调孩子没有资源、没有人脉呢?其实世界上99%的学生都是靠自己努力争取上岸机会的,如果非要宣扬自己零背景,那好像有点搞特殊了,大家本就是在同一起跑线竞争的。
而且要是真这么说的话,考研似乎都不能叫上岸,倒不如说叫跳坑,到了考公的时候才称得上是上岸呢。现在学生们不明白也很好理解,毕竟他们还沉浸在金榜题名的喜悦之中,不过三年之后应该就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了。
在人家大喜的日子,评论区的这些网友却在泼冷水,他们是在酸别人吗?其实或许也并没有说一些特别难听的话,但讲的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就像说孩子“三无背景”这件事,如果家长一个劲儿地强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孩子。
哪怕你考上名校,你跟别人也不一样,你是农村娃出身之类的话,久而久之就会给孩子带来一种自卑的心态。以后在工作或者学习的时候遇到一点小挫折、小困难,孩子总是从这方面去反思自己,认为是不是自己生来就不如别人,所以才会导致处处都不如人。
没有背景却非要硬说出来,还处处标榜自己是白手起家,其实有时候这确实像是在给自己立人设。不过只要自己内心能自洽也就行了。确实,没有背景的考生还是占多数的。
并且在真正考研的时候,虽说复试可能存在一定水分,但初试成绩这一关总是要过的,哪怕是市长、局长的儿子去参加考研,要是他们的初试成绩不过关,那还是难以被录取的。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