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去年佩洛西窜台事件,今年2月份的“气球事件”以及不久前的“麦蔡会”之后,中美两大国关系事实上已彻底陷入冰封的僵局,短期内再难看到转暖回温的迹象。即便如此,拜登政府高级别官员不止一次向中国释放对话交流的信号,多名美国高官都先后表态访华,而国防部长奥斯汀则不停地向中国军方高层打电话。
尽管美国一众政要表现出希望同中国高层交流的态度,但中方的做法则是一贯而又明确的,那就是“已读不回”。当然,这么做的目的并非是要对美国进行外交羞辱,而是中方合理合法地展现自身立场。
中美外交危机发酵到今天,完全是美国政客一手酝酿、炒作的结果。拜登、布林肯和麦卡锡等美国决策层精英都清楚,台湾问题是当下中美之间最为敏感的议题,容不得半点模糊的空间,只有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并秉持“一个中国”原则,审慎处理台湾问题,才能在大变局背景下确保中美两艘巨轮不会发生碰撞乃至于倾覆。
但在实际操作上,美方却从未坚持双方老一代领导人确立下的一中精神,为巩固自身对于全球的霸权控制,打压并遏制中国的迅猛发展势头,一再打“台湾牌”,挑动台海局势升温,致使台海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等级达到顶峰。
尽管最高层的直接对话从现在看来并不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外交沟通的大门被彻底关闭。事实上,对抗与对话并存,才是中美复杂关系的真实写照。
据最新收到的消息,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日前应约同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举行会晤。按照会后发布的新闻公报显示,双方主要谈论的议题包含中美关系以及地区与国际问题。
字数越少,事情越大。虽然官方公告的内容只有寥寥几句话,但其背后所蕴含的信息量却足以让外界挖掘、分析很长时间。
首先,伯恩斯大使和刘部长的此次北京会晤,首先打破部分外媒所谓“中美外交沟通渠道全面破裂”的传闻,中美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国际局势的稳定,站在整个国际的战略高度,中美短期内也不会彻底摊牌或翻脸。
紧接着,中方“应约会见”的表述,说明此次会面是美国大使伯恩斯主动提出的,中方只是答应美方的请求。看似简单的“美方求见,中方答应”背后,却直接决定会面双方心态和地位上的“不对等”,中方是一如既往的泰然处之,美方心情则是十分急迫。
对于这场意料之外的会面,不同媒体都给出各自不同的解读,甚至有声音认为这是中美关系破冰转暖的迹象。这种似是而非的推测,完全不符合中美外交现状,与中方自身立场更相差得十万八千里。
必须明确的是,此次会面的双方,都不是传统意义上中美外交系统的核心部门与领导,因此寄希望于一场例行会晤扫清横亘在中美之间的长久制度性障碍,也未免太过天真。再者,中美关系的僵局虽然对中国外交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整体在可控区间,并未对中国战略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换言之,中方对于中美关系表现得比较“佛系”,既然拜登政府决心与中国大搞对抗,那么中方就做好迎战准备,因为担心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而主动选择妥协,这不是中国新时代大国外交的作风。
在日前举行的“蓝厅论坛”上,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美方只有做到“相互尊重、言而有信”这两点,中美高层才能再次实现交流对话,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相互尊重”首先需要美方抛弃过去所谓“从实力地位同中国打交道”的老一派说辞,真正将中国作为崛起壮大的世界大国。所谓“言而有信”,要求美方必须将对华承诺做到实处,不要一边在台湾问题上打拉帮结派围堵中国,转过头来又寻求与中国的互动与合作。
“相互尊重、言而有信”是现代国际外事交往中最基本的原则,身为世界霸主的美国连最简单的两点都无法做到,还要将破坏中美关系的帽子扣到中国头上,简直荒谬而可笑。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