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六首,谈秋分节气与古老的皇家祭月,秋分祭夜明,亏轮本是盈

初衣胜雪 2023-09-21 07:43:45

古诗六首,赏读古代皇家秋分祭月,玉露清秋湛碧空,郊西新魄正垂弓

时序维八月,节气又秋分。

秋分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最先产生的四大节气之一。

在先秦尧时代,通过观测太阳在天空周年的运行,就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在这四个节气直接反映了太阳直射点的重要时段和位置,具有天文历法时间重要的地位。

秋分,就是太阳由北至南,行经并直射赤道的时间节点。此时昼夜均分等长,北半球气候是舒适宜人的最美秋中,天高气爽,万物成熟次第收获。这个分,是中分,均衡的含义。

而中国上古的帝王,是以掌握自然运行的奥秘获得尊重,治理邦国的,其中制定历法是重要的赢得权威和尊重的事情。以太阳运行而制定的年历,象征帝王君权神授。帝王也就是太阳神的化身。那么二分二至,对于古代帝王统治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才有了冬至祭天,夏至祭地,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古老而隆重的皇家和国家祭祀礼仪。

那么秋分为什么祭月呢?这是和上古月亮崇拜相关,月亮代表生育,繁殖,丰收。而秋分这个时段,正好是土地农田农作物进入最丰茂的成熟和收获期。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秋分那天那夜,未必是最圆的月亮,甚至还会出现没有月亮的日子。何以古代帝王一直延续着秋分祭月的传统,一直到清朝晚期?为什么帝王的祭月不选择在大家公认月亮最圆最美的中秋节呢?

这个问题,实际上文已经回答了。自上古尧时代,年的框架,是以太阳运行的周年而制定,太阳是最主要的崇拜对象,在祭祀太阳的时候,感恩星月对于收获的重要作用,所以选择在最具有代表的秋分,祭祀月亮。月亮又称夜明神。至于这个月亮当晚出现不出现,是否圆缺,倒在其次。

但是民间另外一种对于八月十五中秋节月亮的节日,恰好补充了这点。

往往帝王在祭祀完皇家秋分的祭月大典之后,依然会参与民间八月十五盛大的民俗节日。

“西皞司分昼夜平,羲和停午太阴生。

铿锵揖让秋光里,观者如云出凤城。”中唐 · 刘禹锡《监祠夕月坛书事(其礼用昼)》

夕月,这个词,最初是指的晚上的月亮。

先秦周朝,就有帝王礼仪,“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拜日于东门之外,然则夕月在西门之外也。"春分那天,朝拜早上的太阳,秋分那天,朝拜晚上的月亮。

夕月,也就在某一范围内专指了秋分的月亮。

那么古代是不是必须晚上才祭祀秋分的月亮呢?

至少不全是。

唐朝中期的刘禹锡,作为重要的官员参与监理了某次秋分重要的祭月大典,但是时间是在白天正午左右。

西方主管秋天的神,此时将昼夜平分,太阳就停在正午的天上,此时秋分节气到来。

大队的祭祀人群在此时虔诚行礼,作揖朝拜,无数的人涌出长安城西,到这里的月坛来观看祭月的隆重典礼。

这首诗很分明的写出了祭月的礼仪是在白天,且有无数市民蜂拥前来观赏。

那么唐朝的这次祭月,为什么不在晚上呢,白天没有月亮啊。

这就是强调秋分节气的交节时段。这年的秋分节气正好交节在白天正午左右。所以祭月典礼安排在白天,强调的是秋分是重要的时段。

“月以阴德,自西而生。

积水之气,作金之精。

丽天成像,配日为明。

三光显耀,万古作成。”唐 · 无名氏《秋分夜夕月乐章 降神奏元和之舞六变 》

可以知道,唐朝的祭月,主要是以秋分交节为重要时段进行祭拜。

在另外一次在夜晚举行的祭月礼仪的祭祀诗里,我们看到了关于月亮的从属地位。

月亮是以和太阳对应的柔婉的面貌,从西边的天空升起。

月亮是水神,是秋天的精华。

它闪耀在天上,和太阳一起,组成和谐的明亮的天空世界,它是太阳的重要配角。

日月星在天空闪耀,万古不变,温煦抚育世间万物。

唐朝主要是以秋分交节,作为祭月的主要时间,主次分明。

“玉钩初弯,冰盘乍圆。

扇掩秋后,乌飞枝边。

精凝蟾蜍,辉光婵娟。

歆于明祀,弭芳节焉。”  宋 · 《郊庙朝会歌辞大观秋分夕月四首 其一 降神用《高安》》

到了宋朝,这种秋分日祭月的传统,略有变化,也就是强调了晚上祭祀月亮。这和宋朝经济繁荣后的审美相关,逐渐将月亮上升到祭祀的主题。

这首宋朝晚上皇家祭祀月亮的诗歌,全篇都是以赞美月亮为内容。

那弯弯的月亮像玉钩,那圆圆的月亮像冰盘。

在扇子不再使用的秋天,乌鹊飞在了明月下的枝边。

月亮是蟾蜍精的化身,月亮里有着美丽的嫦娥。

我们在这里祭祀月神,这个节日皎洁芬芳而美好。

这里可以看到,宋朝的秋分祭月,强调的是月亮的美好。秋月皎洁,无论是弯还是圆,光辉美丽,庇护着夜间万物的生长和安宁。

而也是在宋朝,在秋分之后,八月十五中秋节成为皇家和全民共度的大节。

而宋朝的秋分祭月,更像是中秋节的前奏和序曲。这也和宋朝繁荣之后,对于皇权权威概念一种逐渐消解相关。

“玉露清秋湛碧空,金舆夕月引群工。

红云自结龙文上,彩仗如移桂影中。

壁畔常仪端捧鬯,郊西新魄正垂弓。

布衣久分华山侣,笑向归驴堕晚风。”明 · 徐渭 《驾幸月坛群望西街》

明朝嘉靖皇帝好道,在他在位期间,二十多岁,就修建了北京城西的月坛。月坛也就开始成为固定的祭月建筑和场所。

嘉靖皇帝常年不上朝,隐居深宫,外人很难看到他的龙颜,但是在祭祀诸神方面,他倒是排场十足。自嘉靖之后,明朝的皇家祭月,也成为京城的一大景观。

徐渭晚年才进入北京,不过他迎来的是另一个不上朝的天子朱翊钧。

在北京城,他参与了一次壮观的皇家秋分祭月。

此时是金风玉露的秋分节,天空湛蓝,皇帝的车马驶向月坛,后面跟着百官大臣。

一路上浩浩荡荡,灯笼无数,彩旗飘飘,那些仪仗在夜色灯火里,就像是在月光中一样。

打扮得像嫦娥一样的祭祀宫女捧着酒杯,而天上的月亮正是新月如弓,皎洁明亮。

而我看着这些场景,忽然动了回山修道的心,我很想自在骑驴走在山道上啊。

那么明朝的秋分祭月其实也和民俗一样,深入人心,由于月坛在北京城的西面,每年秋分夜,市民夹道目送华丽的皇家车马仪仗进入月坛。且每三到五年,皇帝会亲自驾临祭祀,这些仪仗,由穿着月白衣裳的宫女,大臣,车马,旗帜,以及无数灯笼组成,浩浩荡荡,而秋分祭月之后,迎来另一个明月狂欢的日子,就是中秋八月十五。

“礼数如朝日,秋分祭夜明。

云开经纬列,露下舞歌成。

皓色三霄正,澄辉万国清。

西郊禾已穟,延望静村声。” 清 · 钱载《夕月坛陪祀》

清朝皇帝是以异族而入主中原,那么在传承中国文化上,特别用功,其目的,当然强调的是他们是中国正宗的皇帝。所以月坛自明朝灭亡后,再次启用。不过清朝的秋分祭月,没有宋明两朝,乐于民众参与那种华丽热闹,更加肃穆,参与的人限于皇帝,亲近的臣工。

其主要目的,是祈求上苍神明,保佑他的统治长久。

当然祭祀,偏于郑重。

那秋分祭月的礼数,如同春分祭天,秋分祭祀的是月亮神。

晚上九十点钟,露水降下的时节,祭祀的歌舞礼仪已经完成。

我看见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照耀一片秋野。

这月坛附近的稻苗,已经结出了累累的果实,远处的村落沐浴在月色安宁当中。

比起宋朝明朝皇帝祭月,民众狂欢的热闹,显然清朝的皇帝更在意他自己的心诚则灵。

“少采当秋仲,禋宗重夜明。

九经循白道,万物荷西成。

朔魄将临望,亏轮本是盈。

银蟾与丹桂,齐语任閒评。”清 · 弘历 《八月朔日秋分夕月》

这是乾隆皇帝的秋分祭月诗。

这年的秋分是农历八月初一,只有一痕新月。

他自己说,秋分的祭祀,重在祭祀月亮神,也就是月明神。

时间走过季节,已经走到了秋天,万物即将开始成熟收获。

我望着初一的月亮,这不圆的月亮本身昭示的就是走向圆满丰盈。

都说祭月要选在月亮圆润的时节,而我淡淡一笑,任民间怎么闲说评论吧。

乾隆当然是有自己的底气,秋分祭月是古中国的古礼,不会以月缺而废礼,这不是对民众的尊重,而是对自己天子是太阳之神的肯定。

作为最早学习并接受西方科学文化的乾隆,怎么会不知道月亮上头并没有蟾蜍,丹桂和嫦娥。

但他依旧虔诚祭月,是为的他的国家太平富庶,政权稳定。

谈到了秋分和古代皇家祭月的关系,可以知道秋分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后来的秋分祭月和民间的十五拜月融合起来,形成了盛大的中秋赏月的民间美俗。中秋节也在唐宋之后,成为了中国传统重要的节日。

那么秋分在现代,仍旧是具有天文,时间,风景的美感的。因为这是秋之半,日夜等长的最美清秋。风来雨往,暑去寒来,月亏月圆,都不损这个节气的特殊浩大清美。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2 阅读:180
评论列表
  • 2023-09-29 12:40

    癸卯年八月十四夜醒》 夜深失语声, 两三蛐蛐鸣。 谁家灯火照, 南窗一处明…… 无故惊醒梦, 岁到八月中。 又忆孩时事, 光阴太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