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来自网络;原创 山水情怀故里党岘 甘肃
"养家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不养家"这已经成为农村新生一代的口头禅。有想法的年轻人几乎把曾经生养的地方当做一种回忆,甚至有一部分甚至对家乡已然无任何牵挂,除过逢年过节走亲戚的敷衍几乎找不到对家乡更深的感情。那么如何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真正意义上振兴乡村确实也是一个时代课题,我个人思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带头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虽然当下很多人痛恨村一级的带头人,但反观中国发展在前列的农村,无不是有一个卓越见识和智勇双全的带头人。所以大家应该是端正心态以直观正视的角度去看待村级带头人这个关键岗位,而不是用一种歧视或者漠视的姿态去贬低这个群体的重要性。因为当所有人都用怨毒的脸光去看待一个人或一件事,那这个被漠视的主体最终必将以最坏的结果出现。
当然目前大多数的村级带头人都着缺乏敢闯敢干的狠劲,他们不想成为众矢之的而被万箭穿心亦或一箭毙命。因此上他们更多的选择隐忍退让或者混日子。在净化队伍的同时社会大众必须站在正面的立场进行反思,改掉以往揣测、猜疑甚至诽谤的习气,让这个岗位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清爽,才会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不管现实中或者网络上整天叫嚣唯我独尊的"刺儿头"终将只会是阻碍乡村振兴步伐的绊脚石。
二、产业重塑是农村振兴的根基。乡村的产业要实现升级转型才会为乡村振兴带来希望,而仅凭传统的种养殖产业的土地生金之法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乡村振兴的产业方向必须是一产重品质,在追求产量的同时要确保食品安全的底线,绝不能在食物源头上产生差次品;二产提效益,实现对农产品的初加工和产业延伸才会有效的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从单纯的原材料出售转化为原材料加工销售,从而收入更上台阶;三产上实现一产二产的再升值才是提升农民自身价值的最有力杠杆。
产业的重塑与发展才会为农村带来看得见的效益和本土人才价值转换的岗位,当然这些产业重塑的背后必须依靠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和真金白银的支持。
三、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魂脉。说文化,农村肯定很见外,曾经有位朋友认为农业是个很粗糙的职业。其实不然,农业的发展文化传承才是串联起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一个没有文化内涵和底蕴的乡村振兴绝对是镜中之花。必须下大力度挖掘出各方面的文化之根,才会让乡村振兴更有希望。

乡村振兴必将是乡村接受的一次改头换面的洗礼。相信会有更多的成功之士反哺家乡,乡村振兴的路上不再只是形单影只的孤独呐喊,更多的农村人必将奋力扛起乡村振兴的大旗,为实现乡村的彻底转型和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