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校的一名学生因家人病危急需请假,但却遭遇宿管拒绝放行,学校制度的刚性让这位学生陷入了两难境地。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尤其是关于学校管理与学生个人情感、家庭责任之间的冲突。学生试图履行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却被冷冰冰的制度所束缚,暴露出当代年轻人在家庭与个人追求之间的艰难抉择。
11月24日,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校一名学生因家人病危凌晨请假回家,但宿管称必须6时30分才能开宿舍门,不允许其离开。上午8时许,该学生在群内表示深夜临时接到家人危重消息,家里告知辅导员请假后,买了最早一班早晨7时30分的机票回家,其在二楼(宿管值班室)从5时待到6时30分宿管就是不给开门。
现代的青年往往背负着沉重的学业、工作以及家庭责任。尤其是在像广东这样的大城市里,许多年轻人选择在外地求学、工作,他们不得不与父母、兄弟姐妹分隔两地。虽然生活压力大,面对的挑战也繁重,但在突如其来的家庭危机面前,责任感与亲情仍然是许多人心头的牵挂。
而这个事件中的学生,面对父母亲人的危急情况,却被学校宿管制度“坚决”地拒绝了请假申请。学校的规定没有错,但在关键时刻,制度的“死板”让人感到无奈。宿管的职责是维护学校秩序,但当这个秩序的维护,站在家庭情感和学生责任的天平上时,却显得那么冷漠与僵硬。
家庭责任,尤其是当家人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种情感是无法用规则去衡量的。很多人会选择无条件地回家,甚至放下学业与工作,因为亲情的呼唤无比强烈。然而,学校这种“刚性”的管理制度,却把这份本应被理解和支持的情感推向了对立面。你可以理解成,学校的管理方式是基于公平原则,为了防止滥用制度。但在关键时刻,这样的管理方式真的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吗?会不会让人对学校产生更深的不满和失望?
这种“刚性”的管理方式不仅仅是在挑战学生的决策能力,更是在挑战一个社会如何平衡个体与集体的利益,如何平衡情感与制度的界限。家是情感的港湾,但若社会、学校等机构不能在关键时刻理解和支持,那么最终的受害者仍然是那些承担多重责任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