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物|方将:以赤诚之心,追设计之梦

有趣的家居 2024-04-05 12:33:24

ASDA

言之有物

赤诚追梦 不负年华

本期嘉宾:方将

「 ASDA · 言之有物 vol.03 」

——

“谦逊而有思想的灵魂 ”

■ ASDA言設-方将

ASDA言設理事

壹方设空间设计/创始人/设计总监

充满着思考后的积淀,及表达上的条理性,是与设计师方将对话的直接感受。通过他不急不缓而又不乏重点的对话,可以瞥见一个谦逊而有思想的灵魂。在一个小时的采访中,他用温和的语调,娓娓地输出着自己对设计的洞见,似乎整个人都散发着智慧的魅力。

01

眼底有光 心中有梦

-

“其实,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并将之作为事业是我的幸运”,提到设计,方将眼里有光、嘴角含笑。是啊,有多少人碌碌一生都未曾发觉自己的兴趣点,又有多少人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不再奢求兴趣。10年来,一直从事“所爱”事业的方将何尝不幸运呢?

和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一样,方将并不是一开始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高考填志愿时,在父母的建议下,他填报了“建筑设计”这一专业。原先,他以为自己会按照父母规划的发展路线,在建筑设计这条道路上循规蹈矩的走下去。不过大二时偶然参加了学院举办的一个设计比赛,让他结识了“室内设计”这个专业,并在他心中埋下了转专业的种子。

甫一萌生转专业的念头,方将就着手相关事宜。当他满心欢喜地期待时,现实却给他上了一课:转专业失败了。无奈之下,受挫的方将收敛起自己“突发奇想”的兴趣,继续学习原先的专业。

◎方将部分家装作品

大四那年,和身边的同学一样,方将去到工地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方将渐渐明确“建筑设计”绝不是自己心之所向。于是,毕业之后,他迎来了历时一年的空白期。这一年里,他先是借住在江苏的亲戚家自学室内设计相关的软件操作,而后又奔赴北京的培训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梳理。

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一腔孤勇,方将独自一人在北京的设计圈摸爬滚打了两年:从设计助理一步步成长为设计师。而后,出于思念故土及其他现实因素的考量,方将迈上了回老家的旅程。

列车在合肥中转,一路行来,方将发现这是一座年轻且有活力的城市,孕育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和我大学时期转车相比,合肥变化太多,我都快认不出来了”。或许,正是这份蓬勃的生命力感染到了方将,他决定就此在合肥住下来,开启新一段的设计生涯。

合肥的八年时光里,方将曾在装饰公司工作过6个年头。但是,“装修公司工作节奏快,要求设计师要很快地消化客户的需求,没办法沉下心来做设计”,方将认为长此以往下去于他职业成长无益。

于是,他决心跳脱装修公司的“樊笼”,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办了一个设计工作室:壹方設, 由此开启专心设计的职业新篇章。

02

从人出发 凝情于境

-

在设计师方将眼里,好的房子,应该符合业主的居住需求和生活期待;好的设计,应该从人出发,关注居住者的居住及精神需求。因此,相较于设计风格,方将更加关注空间的功能属性及情绪表达,致力于让空间与人形成物质上的平衡、情感上的共鸣。

关于空间的功能属性及情绪表达,方将有自己独特的逻辑和哲学。就空间的功能属性而言,他一直抱有“打造成长型住房”的想法,即房子可以陪伴家庭成长,既经得起短期家庭生活的考验,也扛得住后期家庭结构的变化。

因而,在前期的沟通了解情况阶段,除了明确业主日常的生活习惯等“常规动作”以外,他还会让客户填写一份调研表,进一步了解业主未来10年内的家庭结构规划,从专业视角出发有机结合客户零散的想法。

◎方将作品-简设荟

至于空间的情绪表达方面,方将倾向于优化空间内的动线,加强共处于同一空间的人群之间的情感交流。比如,在做一处面向公共人群的空间时,方将把它处理成一个开放性的社交型会客厅。空间内的6个分区虽承载不同的空间属性,但相互之间没有阻隔,不妨碍不同分区内人群之间的视线相交,让人群自然的汇集、联动,从而以交谈、茶歇、阅览等方式的属性来获取自然客流。

◎壹方設空间设计实拍

善做手工是方将生活中的一个“隐藏”技能,也被他应用到设计中表达空间的情绪文化。比如,他会用一些特殊的老物件为载体丰富空间。“每次去工地,我会找一些有趣的“废弃物”,然后手工将它改造成装饰性的小摆件。”

于他而言,这些老物件相当于一个精神传承:小物件是旧房子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天然带有怀旧的属性;同时,小物件经过改造,造型上焕然一新,寄寓着对业主美好生活的祝愿。平凡的小物件,俨然串联起新旧两段生活时光,赋予居住空间更深层次的文化韵味。

此外,他还会运用色彩、元素、灯光等细节,以温和的方式,跟人的心理感受达成互动,催生出更多的共情。

或许,真正有温度的设计便是如此——不以设计风格为尺度,而是关注业主的居住需求,并且让空间承载居住者的情感取向,让家不再只是身体的寄寓之所,也是心灵的安放之地。

03

生活为师 时时新知

-

作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设计师,方将深知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于是,他会给自己腾出时间去学习、沉淀。一方面,他会积极利用互联网接触新理念及优秀作品,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

◎方将作品-泰尊道

另一方面,他还会以生活为师,在感知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捕捉设计灵感。不管是去外地的工地,还是外出旅游,方将都会不自禁地以“职业”的眼光审视这些地方的建筑形态,从而为往后的设计积蓄创作灵感。为此,方将还闹过“乌龙”。

那是一次外出旅游,因为事先了解到当地的某个酒吧设计得颇有特色,于是方将风风火火地拉上好友去实地考察。一进入酒吧,他就目不转睛地扫视酒吧的空间设计及氛围设置,而这份对环境的投入也自然引起了酒吧工作人员的“关注”。甚至,方将和好友就因“过度投入情境”险些被请出酒吧。

◎外出游学随拍

与此同时,方将认为,生活的体验是远比设计本身更重要的功课,也是让好设计水到渠成的途径。设计之外,他也会过好自己的生活。每周固定的休息日,既为陪伴家人,也为给自己赢得自我消化的时间。

在他看来,一昧的沉迷于设计并非好事,可能会消耗对设计的热情和新鲜感,还会影响家庭关系的和谐。或许,这种不陷于奔忙、不流于速度的状态,正是他对设计和生活的尊重,也是他能够葆有一颗向上之心的原因。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参与设计、用心设计”,对话尾声之际,方将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句描述,简短而有深意。浮沉于设计行业10余载,他始终怀有一颗为设计而跳动、炙热的心,仍然能发自内心的享受设计,并为之不断沉潜修炼…….

-END-

撰文 / 查丽君

排版 / 周晓婉

审稿 / 赵光月

图源 / 方将

-ASDA言設提供

A言設提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