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之变的都有谁?李世民上位后他们结局怎样

哈密瓜聊历史 2023-05-02 20:31:13

跟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之变的都有谁?李世民上位后他们结局怎样

大唐武德九年(626年七月二日),唐高祖李渊之二子,秦王李世民率先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兄长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前往朝会的必经之地布下埋伏,李世民率十余人埋伏于李建成、李元吉之间,将兄长、兄长斩杀于此,而后李世民率军攻破李建成、李元吉的府邸,将其子嗣斩尽杀绝,所有女眷都被贬为奴隶,最后,李世民逼迫其父李渊让出皇位,李世民成功登基,改称“贞观”,这就是唐太宗,也就是“贞观之治”。

《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6月4日,“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共十人,共攻玄武门,征讨李建成,李元吉。

也就是说,李世民麾下有十个人,也就是李世民麾下的十个人,在历史上,这十个人都是李世民的开国元勋,可惜的是,在历史上,这些人都是被抛弃的,他们的下场会怎么样?

李世民的青梅竹马,他的妹夫,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和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也是李世民的姐夫,在大唐的开国皇帝中,长孙无忌对李世民的了解是最深的,可以说是最好的朋友。

实际上,长孙无忌的家世是隋朝的武将世家,父亲是隋朝的一代名将长孙晟,母亲则是乐安王高劢的女儿,但是长孙无忌的双亲在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兄妹两人从小就被叔父高士廉带大。

隋朝的时候,高士廉和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是一个朝堂上的人,所以长孙无忌和李世民从小就认识。长大后,长孙无忌将自己的姐妹长孙氏许配给了李世民,而长孙无忌的姐妹,则是大名鼎鼎的长孙皇后,从那以后,长孙无忌就成了李世民最好的朋友,也是他的姐夫。

这次玄武门之变的主谋便是长孙无忌,还有房玄龄,杜如晦,当时李世民并不赞成弑君,对于要不要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也是犹豫不决,后来长孙无忌告诉李世民,你当不当皇帝都没关系,但是你要考虑一下下面的人,那么多人保护你,等于是彻底得罪了太子,也得罪了齐王,若是以后太子登基,我们所有人都会尸骨无存。

长孙无忌的一句话,让李世民更加坚定了要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决心,之后,长孙无忌不但帮助李世民出谋划策,而且在那一天,长孙无忌还陪同李世民一起,亲眼目睹了整件事情。

李世民登上皇位后,专门命长孙无忌负责编撰史书,所以长孙无忌隐瞒了许多关于玄武门事件的真实情况。长孙无忌可以说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在李世民举行的凌烟阁二十四位英雄的评选中,长孙无忌居于榜首。

在李世民去世之前,长孙无忌是他最得宠的臣子,也是他最信任的臣子,在李世民去世之前,他将唐高宗李治托付给了长孙无忌,从那以后,长孙无忌就成了李治的左膀右臂,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

唐高宗时代,长孙无忌的权势达到了顶点,但他的势力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李世民的三儿子吴王李恪,勇猛果决,颇得李世民喜爱,李世民有一段时间想要废掉李治改立李恪,因为李恪并非长孙无忌的侄儿,所以长孙无忌在李世民改立李恪的过程中,极力反对,但最后还是让李治登上了皇位。

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唯恐李恪英武威对李治产生威胁,便利用房遗爱一事,将李恪卷入其中,结果李恪在唐高宗的御驾之下,被长孙无忌以“唐高宗”之名处决。

长孙无极不仅害死了李恪,还利用房遗爱的阴谋,将李世民的姐夫、江夏李道宗都拉了出来,革职发配到了这里。李恪被处死,李道宗、执失思力被放逐,李唐皇室中的佼佼者,在长孙无忌的打压下,被李治的皇后武则天所利用,让武则天登上了皇位,李唐皇室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止她。

可是,长孙无忌却是自作自受,因为他不同意李治册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对他恨之入骨,武则天上位后,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将长孙无忌贬为庶人,并下令处死,为了维护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之间的感情,李治让长孙无忌将自己的尸体埋在李世民的昭陵。

尉迟敬德,李世民无数次被他救下

尉迟敬德乃是李世民手下第一勇士,忠于李世民,在武帝三年(620)柏壁之战中,李世民击溃了刘武周,随后投靠李世民,之后,尉迟敬德以其勇猛著称,成为了李世民手下的一员大将,成为李世民在天策府的亲信。

尉迟敬德虽然是个武将,但却是个忠心耿耿的人,不止一次的救过李世民的命。当初李世民进攻洛阳的时候,李世民孤身一人前往前线侦察情况,却被王世充手下的将军单雄信给盯上了,当时李世民正被王世充手下的将军单雄信追杀,最后还是尉迟敬德出手,才把单雄信给打跑了,所以尉迟敬德在沙场上也不知道做过多少次这样的壮举。

在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争夺皇位的时候,李建成曾经派人带着一车金子去找尉迟敬德,想要贿赂尉迟敬德,但是尉迟敬德根本不受这些金子的诱惑,不但将金子还了回来,还向李世民汇报了这件事情,从那以后,李世民就很喜欢尉迟敬德,也很信任他。

在玄武门一战中,李世民射杀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而自己的兄弟李元吉则趁机逃走,李世民追击李元吉,却在半路上被一棵大树拦腰斩断,自己也落马而亡,李元吉回过头来,对着自己的兄弟发动了攻击,幸好尉迟敬德及时赶到,将李元吉射杀,这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李建成的手下薛万彻、冯立率领大军围攻玄武门,尉迟敬德斩下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级,率领大军前往李渊,逼迫李渊退位,并下令将薛万彻、冯立所率领的东宫大军全部遣散。

可以说,尉迟敬德在这场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后来更是追随大唐战神李靖,击败了东突厥,成为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第七位。

只是到了后面,尉迟敬德渐渐变得骄横起来,不但在朝中与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不睦,还时常在李世民跟前数落他们,揭穿他们的不足之处,更曾在李世民面前暴打江夏王李道宗一顿。

所以,对于尉迟敬德,文武百官都是深恶痛绝,各种污蔑之词层出不穷,甚至还有人诬陷,说尉迟敬德豢养了一批死士,图谋不轨,李世民一开始还不相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终于相信了,于是把尉迟敬德叫到了自己的面前。

尉迟敬德一言不发,只是将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给李世民看,这是他在沙场上为救李世民而留下的疤痕,李世民看到这一幕,顿时泪流满面,连忙向他道歉,并表示自己不应该对他有任何怀疑。

不过,尉迟敬德总因为自己的功劳太大,已经让李世民对他产生了一些怨恨,虽然李世民对他还算客气。后来李世民把他叫来,告诫他汉高祖刘邦诛杀韩信、彭越之事,说:"我原以为汉高祖杀人太多,如今见你成了大官,却又如此骄横跋扈,目中无人,实在是难能可贵,还望你莫要把我推上那个位置,免得落下一个杀人的名声。"

李世民的这句话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让尉迟敬德心惊胆战,从那以后,尉迟敬德就变得老实了起来,到了李世民统治的最后一段时间,尉迟敬德就隐居了起来。从那以后,他就再也不管政事了,也不和其他官员打交道,整天呆在家里,钻研道教的炼丹术。

从那以后,尉迟敬德就隐居在家中,一住就是十六年,直到唐高宗六百七十八年,尉迟敬德才以七十四岁的高龄去世,他的寿元很高,死后,高宗还专门吩咐尉迟敬德,让他将李世民的陵墓安葬在昭陵。

尉迟敬德的下场可以说是中国开国将领中最好的一个,如果他是刘邦,甚至是朱元璋,那么他的下场就会很惨,好在李世民不喜欢杀戮,李世民给他上了一课,让他知道自己错了,这才让他安安稳稳的死去。

战死英雄侯君集

侯君集是唐朝的开国元勋,也是少数几个被李世民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人。侯君集在最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纨绔子弟,做事喜欢吹牛,不太可靠,文武双全,但是却有一张伶牙俐齿的嘴,所以李世民看中了侯君集,将他收入了自己的府邸,在李世民的悉心栽培之下,侯君集渐渐的变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将军。

侯君集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就是在尉迟敬德的帮助下,将尉迟敬德和李渊麾下的一群忠心耿耿的大臣全部拿下,这也是李世民能够大获全胜的原因。

李世民登上皇位后,侯君集就跟着李靖出征,将吐谷浑打得落花流水,最后更是一人率军攻打高昌国,侯君集在凌烟阁二十四功勋榜上排名第十七。

不过,在攻打高昌的时候,侯君集为了自己的利益,将高昌的财富据为己有,甚至还让自己的手下去抢劫高昌的平民,回到长安的时候,侯君集因为被御史弹劾,被关进了大牢,李世民看在他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份上,这才饶了他一命。

侯君集被放出来后,非但没有感激李世民的宽恕,反而对李世民没有给他高昌的军功很是不满。

因为李世民对第二个儿子,魏王李泰的宠爱,让李承乾感受到了威胁,李承乾以为李世民迟早会将他逐出皇位。恰巧,李承乾的左膀右臂,贺兰楚石,正是侯君集的姑爷,所以李承乾便和侯君集走到了一条线上,李承乾便投靠了侯君集,以求保全自己。

侯君集,也就是曾经参加过玄武门变法的人,当时就被激怒了,提出让李承乾在李世民退位之前,发动一次玄武门变法,然后尽快登基登基。

但是李世民很快就发现了李承乾和侯君集的阴谋,李世民第一个将贺兰楚石抓了起来,为了保护自己,贺兰楚石将李承乾和侯君集的阴谋说了出来,于是李承乾和侯君集的阴谋便暴露了出来。

事情发生后,李承乾被贬为平民,而侯君集也被处死。李世民不忍心将侯君集处死,便在朝堂之上,请求群臣宽恕侯君集,群臣纷纷劝李世民将侯君集处死,最后,李世民痛哭流涕,将侯君集处死,不过李世民也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要让侯君集有一个完整的尸体。

唐律中,造反之人,当以凌迟之罪,诛九族,但李世民却执意要给侯君集留下一个完整的尸体,并且要保护侯君集的妻儿,不能让他们有任何闪失。结果侯君集被赐死,妻儿被发配到岭南去了。

虽说李世民是古往今来极少斩杀有功之人,但侯君集却是自己作死,成为了李世民斩杀有功之人中的一员。从李世民对待侯君集一家的态度来看,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君主,如果侯君集犯下这样的罪行,放在刘邦、朱元璋等人的身上,那他们一家人的下场就会非常凄惨了。

为民所喜爱的廉洁官员张公谨

张公谨原为洛阳诸侯王世充之臣,李世民击败王世充后,张公谨投靠了大唐,并得到李世民的青睐,被招进了“天策府”,为李世民所用。

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一直担心自己的计划会不会失败,所以他想要用卜算的方式来决定要不要发动,但张公谨却突然闯了进来,一把夺过卜算的龟甲,丢在了地上,然后对李世民说道:“卜算本来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既然已经解决了,何必再去卜算呢?万一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我们能不能就此罢手?”

张公谨的一句话,让李世民恍然大悟,也让李世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要掀起一场“玄武门”的叛乱。当时薛万彻、冯立两人带领东宫大军进攻玄武门,眼看就要被攻破,张公谨凭借超凡的臂力,以一己之力抵住了玄武门,将薛万彻、冯立两人的进攻暂时阻拦,这才给尉迟敬德、侯君集两人,带着玄甲大军,逼迫李渊退位的机会。

李世民继位后,张公谨以武将身份随李靖征战东突厥汗国,被册封为“郯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十八,位列张公谨十八。张公谨不但能带兵作战,而且有文有政,被李世民委任为襄州总督,掌管襄阳一带,在任职期间,他为人正直,为人正直,深受襄阳一带居民的喜爱。

贞观六年(632年),39岁的张公谨在39岁的时候,在担任襄州总督一职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劳累而死。李世民知道这件事后,很是伤心,他走到城外,在张公谨的墓前痛哭流涕。

刘师立在边关的地位

刘师立原为王世充的近卫军统领,在王世充覆灭之后,刘师立应该被处死,但李世民却大发慈悲,把他招进了“天策府”,任其为近卫军统领。

从那以后,刘师立就成了李世民的贴身侍卫长,就连玄武门之变,刘师立都成了李世民的贴身侍卫长,李世民登上皇位后,刘师立更是成了武侯右将军。

后来,李世民又破例让刘师立出镇,让他担任岐州大统领,岐州就是现在的陕西凤翔,这是一个边陲之地,需要防备吐谷浑、党项两大部族的进攻,所以刘师立才会从李世民身边的侍卫长,摇身一变,成为边关大统领,屡次率领大军抵挡两大部族的进攻。

刘师立死于贞观十四年(六百六十五年),总体来说,这是一个还算好的结果。

孙武达——侠公江湖豪

公孙武达少年时,乃是长安一方大侠,为人豪爽,结交了一群游手好闲的人,在长安作威作福,后来被隋朝招揽,成为了一名忠心耿耿的侍卫,在李渊大军攻打长安的时候,公孙武达臣服于李渊。

后来,李世民看上了公孙武达,将他招进了天策府,让他做了自己的贴身护卫,之后,公孙武达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斩杀了刘武周,斩杀了王世充,斩杀了窦建德,斩杀了李世民,斩杀了公孙武达,斩杀了刘武周麾下的宋金刚,这才将李世民救了出来。

公孙武达是李世民的贴身侍卫,李世民登上皇位后,公孙武达就成为了一名出镇的武将,曾经参加过对东突厥汗国的围剿,但最终还是回到了长安,成为了一名右武卫大将军,唐高宗永徽年,公孙武达去世,唐高宗下令将他和李世民昭陵合葬。

独孤彦云英勇就义

独孤世家,在隋唐之际,也是赫赫有名的世家,独孤燕云便是出自独孤世家,但其爷爷独孤屯却并非独孤,而是李,曾为北周大将独孤信麾下一员大将,故而得了独孤这个姓氏。

独孤信生女三人,皆为后妃,其中一人为唐高祖李渊之母,李渊皇帝追封其为“元贞皇后”。李氏和独孤家是世交,在李渊占领长安的时候,独孤彦云就加入了李世民的阵营,得到了李世民的青睐,成为了他的追随者,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他也是李世民的部下。

李世民登上皇位后,独孤彦云被任命为幽州总督,原本应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没过多久,颉利可汗入侵长安,独孤彦云参加了保卫长安的战役,最终,独孤彦云壮烈战死在了东突厥的战争之中。

独孤彦云的死,李世民很是伤心,也很是惋惜,独孤彦云一直跟着自己,为自己立下了汗马功劳,本来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没想到他在与东突厥汗国的战争中战死,李世民便将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安康公主许配给了独孤彦云的儿子独孤谋,唐高宗时,独孤彦云也被埋葬在了李世民的昭陵之中。

御林军杜君绰

起初,杜君绰是隋末起义的头目,在李渊攻破长安后,杜君绰归顺大唐,后来又被李世民选中,加入了“天策府”,为其护卫。

玄武之战后,李世民继位,而杜君绰则被任命为左御史,掌管着玄武门,能够让杜君绰来镇守玄武门,足见李世民对自己的器重。之后,杜君绰担任李世民的侍卫统领,掌管着皇宫的安全,可以说,杜君绰就是侍卫的统领。

到了唐高宗时代,大唐的几位将军都已经年事已高,寿终正寝,所以唐高宗才会任命杜君绰担任辽东道的经略使,负责对高丽的征战。杜君绰虽然在皇宫中担任侍卫统领,很少上前线,但他的统帅之才,在杜君绰的带领下,大唐大军迅速击败了高丽大臣泉盖苏文之子泉男生的大军,杜君绰斩杀了三万多高丽大军,班师回朝。

杜君绰在晚年时,被唐高宗封为左戎卫大将军,继续掌管皇宫的治安,直到六百六十二年,杜君绰在六十一岁的时候驾崩,唐高宗才下令将杜君绰安葬在昭陵。

太原起义郑仁泰

郑仁泰十六岁加入李渊,参加太原起义,因为和李世民同龄,所以李世民将他送到了李世民的身边,让他做了李世民的贴身侍卫。

郑仁泰虽然是李世民的亲信,但在李世民时代,他的职位并不算太高,只是一个普通的侍卫而已。唐高宗时,郑仁泰是一位久经战阵的老将,唐高宗派郑仁泰担任铁勒道的左武卫统领,而一代名将薛仁贵则担任副统领,郑仁泰与薛仁贵两人合力击溃铁勒九部十万大军,使铁勒元气大伤。

从那以后,郑仁泰成为了镇守边疆的一员大将,为大唐镇守边疆,在龙朔三年(663)的时候,郑仁泰在63岁的时候,在担任青海道统领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唐高宗把他的遗体送到了昭陵,把他的遗体埋在了郑仁泰的昭陵。

在李世民的时候,史书上对于郑仁泰的记载并不多,因为李世民那个时候,大唐的将领实在是太多了,所以郑仁泰并没有被人注意到,直到唐高宗的时候,郑仁泰才凭借着自己的资历,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大放异彩,为大唐开疆扩土,镇守边疆。

李孟尝为大盗者

李孟尝出生在赵郡李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大家族,不过到了李孟尝这一代,这个大家族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李孟尝年轻的时候遇到了一场农民起义,所以李孟尝就逃到了深山之中,做起了土匪,在河北也是出了名的土匪。

没过多久,李孟尝就投靠了一个比他更厉害的匪首王君廓,王君廓投靠了瓦岗,李孟尝也投靠了瓦岗,直到王世充打败了瓦岗,王君廓投靠了大唐,李孟尝也投靠了王君廓。

李孟尝归顺大唐后,得到李世民的赏识,被招进了天策府,做了他的贴身侍卫,从那以后,李孟尝就成了李世民的贴身侍卫头目,后来李世民继位,李孟尝与杜君绰,郑仁泰等人一同被任命为御林军将军,掌管着御林军,维护皇宫的安全。

在唐高宗时代,唐高宗非常相信李孟尝,每次唐高宗出京,他都会派李孟尝坐镇长安,负责长安的安全。

乾丰六十六年,74岁的李孟尝死于自己的家中,唐高宗将其与昭陵合葬。

结束语

总之,李世民麾下的十位将军都得到了最好的结果,只有侯君集选择了自寻死路,其余的人都没有被处死,甚至大部分人都和李世民一起葬在了昭陵里。

这也体现出了李世民的仁慈,并不是所有的君王,都会对自己的臣子如此仁慈,由此可见,李世民是一个很有同情心,很有情怀的君王。

君王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只会同甘共苦,而不会同甘共苦,李世民可以说是少数几个能和君王一起享受荣华富贵的君王之一,他对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兄弟,对自己的侄子,他都是心狠手辣,唯独对君王,对君王,对君王,对君王,都是温柔的。

0 阅读:259
评论列表
  • 2023-05-08 12:37

    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语句不通,李世民斩杀李世民这种弱智句子也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