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不来菲律宾,我真没有机会听到这么多名师的讲座。
去年,我在晋总九楼大礼堂听了西北师范大学名师李华、李莉、刘海健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
今天,我又在晋总大礼堂聆听了名师杨玉玲教授和傅由老师的讲座,同样很精彩。只可惜时间太短,有点意犹未尽。
杨玉玲老师是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词汇教学和汉语学习词典研究,长期从事汉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含教材)8部,主编JUZI汉语。全球华文教师授课风采秀一二三届导师。
傅由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发展汉语》听力系列负责人和主要编者,《中国微镜头 高级上》副主编。发表论文十余篇。汉办特聘外派汉语教师选拔考试考官。曾任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教育厅中国语言及文化顾问、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捷克帕拉斯基大学东方语言系汉语教师。多次承担海内外汉语教师培训。获2020及2021全球志愿者中文教学微课大赛指导教师特等奖,指导2021全球志愿者中文教学微课大赛,选手获一等奖及三等奖。参与指导2021及2022汉教英雄会。全球华文教师授课风采秀点评嘉宾及评审。杨玉玲教授为我们主讲的题目是《多模态华文教学》,这也是我们校长所选的主题。因为每年都有很多国内的专家、学者、名师来菲律宾讲学,他们大多都会根据这边华校的实际需要而选择所讲的内容,以免造成重复。不过,我想每个老师的讲课风格以及所讲内容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便选择重复的主题也没关系,这样也可以进行比较,从而吸取精华,为我所用。
杨玉玲教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享:一、低龄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二、多模态语言教学理念、三、多模态华文教学案例(语法、词汇、汉字、文化、课文)。低龄学习者的认知有以下特点:思维具象化,无意识学习占上风,注意稳定性较差,喜欢竞争,需要被关注 ,记忆力好,但形象记忆要大于抽象记忆。所以要根据这些特点展开教学。教学要多模态化,注意趣味性,方法多样性,要动起来,形式要有竞争性,不要大讲术语。那么什么是多模态教学理念呢?多模态就是文字、图片、视频、图示、符号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姿态、空间模态等。交流和表达、意义建构和传递是多模态的,多模态有利于理解和记忆。一语习得是在自然交流中习得的。二语学习缺乏一语习得的多模态自然语境,需要人为创建。特别是针对低龄学习者的华文教育更应该如此。杨玉玲教授特别举例说明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获取知识的比重。这里,她提到了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做过的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实验一,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实验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人们一般通过阅读所得内容可记住10%,而通过交流所得内容可记住70%。
她说“后方法时代”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方法,一定要实行多模态教学。什么事“后方法时代”呢?它是指是指20世纪中后期以来,外语教学研究中出现的一种超越传统教学法概念的教学思想。它强调充分考虑外语教学的各种复杂情况,尤其是社会、政治、教育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反对以往把外语教学简单化的做法。她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多模态量词教学。常见名量词有:个、只、口、把、斤、公斤、斗、升、尺、寸、丈、次、回、遍、趟、下(儿)、顿、番等。常见动量词有:次、回、遍、趟、阵等。另外还有复合量词、表示建筑物、饰品等等的量词。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量词的用法,就可以用图片进行教学。说到自主扩大词汇量,杨教授说比如树这个字,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扩充关于各种树的名称以及树分为几个部分等等。通过词汇关系网来扩大词汇量。杨教授还说汉字具有理据性。理据性就是文字的字理,就是文字形体是这样构造而不是那样构造的道理和依据,实用的文字都有一定的理据。汉字的结构是有一定的理据性的,这也是汉字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汉字从内部分析看,是由各种各样的字符构成的,这些字符中的大部分同字义或字音有联系,少部分因为字音和字义的发展而成为记号,但和拼音文字比较,汉字的理据性还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在表示意义方面。比如“森”字是由三个木组成,就是很多树木的意思。除此之外,汉字的构型原理还有符号性、区别性、便利性、美观性。杨教授还特别提到了华夏文化学校张晋校长所推崇的体验式教学,比如教孩子四大发明的时候,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下如何造纸。张校长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思考”;语言教学与文化习得要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语言教学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文不离事。“引导式教学,体验式课堂”,让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们轻松学中文。由于时间的关系,杨教授没办法一一展开说明,期待下次还能再次聆听到她的课程。中国人民大学傅由老师为大家主讲的是《华文教学中的跨学科设计》。什么是跨学科呢?英国教育家汉弗莱(1981)最早提出“跨学科学习"(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理念——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方法、观念,综合解决主题聚焦的问题的教学理念。它将“跨学科(transdisciplinary)课程”和“主题(thematic)课程”两种课程形态结合起来,既立足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又将这种关联拓展到社会生活当中,围绕特定主题整合学生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设计。她特别介绍了海伦娜﹒柯顿, 卡罗尔﹒安﹒达尔伯格编著的《语言与儿童:美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指南》一书。她还着重讲了贯连其它学科进行教学的理由以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比如说有人问‘我会活到100岁吗?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从遗传学、家庭、口述历史、精算科学、统计学、概率论、心脏病、癌症、高血压等角度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既然你想知道你能不能活到100岁,那你去研究一下哪些因素决定了你能不能活到100岁。学生们有机会从家庭成员、朋友、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互联网、书籍、老师那里索取信息。她描述了作为“学习共同体"一员的学生该做什么。巴布·约翰逊说:“我们决定什么是最迫切的智力问题,设计调查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这样我们就开始了学习的旅程。有时候我们未达到目标,有时我们达到了目标,但大多数时候我们超过了目标——我们学到的比我们最初期望的还多。傅由老师说不能拘泥于课本教学,还要对课本进行扩展和补充。补充的思路有:内容可视化、真实语料、与时俱进、任务延伸、与学生相关、主题扩展、语言点语篇表达等等。傅由老师讲得比较专业,我就暂时以图片的形式做个记录吧!毕竟我的水平有限,请大家多多担待!不得不说,名师讲堂就是不一样,每次聆听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感动。这是菲律宾华文教育之幸,也是菲律宾华文老师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