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艺术及布局讲究

沃唐卡 2025-03-29 00:02:04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及布局

一、中国佛教寺院建筑历史

中国汉传寺院早期布局以塔为中心,前塔后殿,正殿位于塔后,山门、佛塔和正殿皆位于中轴线上。隋唐时期,寺院的平面布局从以塔为中心转向多重院落的形式发展,建筑布局以佛殿和法堂等殿堂建筑为主。宋代以后,多数寺院不在修建佛塔,寺院大小建筑沿中轴线布局,形成若干个四合院。汉传佛教寺院殿堂建筑平面布局逐渐模式化,形成了“伽蓝七堂制”。因为佛教传播路径不同,寺庙建筑风格也不同,汉传佛教的寺庙均是中式建筑风格,藏传佛教的寺庙以中式建筑风格为主。

二、藏传佛教建筑历史

藏传佛教寺庙始建于唐代,早期佛教建筑和选址受到地理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政治、经济、宗教的影响。寺院的颜色,藏区的寺庙倾向于白色、红色和黄色。松赞干布修建的法王洞(曲结竹普)、超凡佛殿(帕巴拉康),为布达拉宫的雏型,经过长期维修和扩建,形成现在建筑格局。布达拉宫采用了藏式平房、唐式宫殿和尼泊尔式的宗教建筑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式宫殿建筑风格。随着佛教不断地传播与发展,清代藏传佛教寺庙建设达到极盛时期。

藏传佛教寺庙与汉传佛教寺庙建筑的区别?

1、单体建筑的经堂、佛殿、僧舍,为木柱支撑、密檐平顶的碉房式建筑。

2、在建筑群体上没有采取中轴线,房屋布局不对称,也没有层层重叠的四合院。主体建筑为佛殿和扎仓,居于寺内的重要位置。其它建筑,如活佛住处、办公处、喇嘛们住处、印经院、讲经院、讲经坛、塔等,则围绕殿和扎仓布列。外面有厚墙环绕,酷似城堡。

3、从立面来看,寺院是开井空筒式佛殿建筑。因藏传佛教寺庙的大殿内贡奉佛像高大,但进深很小,故内部呈空筒式,在空筒四周又修有层数不等的围廊。

4、重要的藏传佛教寺庙,曾经是地方政府所在地。如萨迦寺、布达拉宫、哲蚌寺,先后曾是历代西藏政权领袖达赖喇嘛的住地,为西藏政府所在地。寺内设有办公用房,布达拉宫内还设有法院和监狱建筑。

三、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结构及布局

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喇嘛教”,在西藏、青海、内蒙古、川西、甘南一带颇为流行。按照建筑风格的不同,藏传佛教寺庙建筑分为藏式、汉藏结合式、藏传佛教汉式三种类型。藏传佛教寺院(按中等规模)的建筑主要有:佛堂、护法神殿、大经堂、小经堂、活佛府邸(囊谦或拉章)、佛塔、僧舍、库房、大厨房和院坝(小广场)、闭关房等。

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结构布局

西藏寺院建筑大体可分平川式建筑和依山式建筑两大类。大昭寺属于平川式建筑的代表作。寺庙大多选择山坡平地建寺,并不讲究沿中轴线布局,殿堂沿山而建,高低错落。建筑主体以石头为主要材料,其外形为平顶梯式,周围有高大围墙环绕。外窗不大,墙上多饰有横向的装饰纹样,或绘有假窗。庙内设有大殿、扎仓、康村、拉康、拉让、灵塔殿、辩经坛、转经廊等建筑。大殿、扎仓等主要建筑的位置突出,其他殿宇环列周围。

1、汉藏结合式喇嘛庙

受汉传佛教寺院影响较大,多为明清时期修建。一般建筑以中轴线为核心,依次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建筑主体结构采用木结构,屋顶为歇山式。在寺庙建筑装饰上,多采用藏式喇嘛庙特有的装饰图案。主要分布在河北、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如承德普宁寺,西宁塔尔寺,内蒙包头土默特右旗美岱召大经堂等。

2、藏传佛教汉式喇嘛庙

布局形式与汉传佛教寺庙相同,一般采用“伽蓝七堂“制,共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法堂、罗汉堂、观音殿七堂。在局部装饰、彩画、屋顶的鸱吻兽头等,则体现藏式喇嘛庙的特点。比如:五台山罗喉寺、北京雍和宫等。

3、藏式

藏式佛寺是藏传佛教建筑的核心类型,它源自藏民民居的碉房体系,砖石外墙、平顶、小窗的风格,外墙有明显的收分;墙顶以藏族特有的褐红色白麻草作为女儿墙的装饰,外墙涂红色或黄色(较为少见);内部墙面有宗教壁画,内部设方柱托梁密胁士木结构,殿堂内悬挂佛幡。主要建筑屋面局部吸收汉族建筑坡屋顶及斗拱构造。

四、藏传佛教的寺院装饰特征

主要特征:1、金顶;2、门窗;3、梁柱;4、鎏金技术;5、彩画和壁画。

1、金顶

金顶是藏地寺院建筑主要殿堂的标志,它采取梁架式结构,檐四周饰有斗拱,内部立柱支撑长额,其上构成梁架,用横梁柱托檩,构成金顶的坡度。

2、门窗

藏式民居的门窗多为长方形,较内地门窗用材小,窗上设小窗户为可开启部分,这样适应藏族地区高寒气候特点,可以防风沙。藏族人民有以黑色为尊贵的习俗,所以门窗靠外墙处都涂成梯形上小下大的黑框,突出墙面。考究的住宅和寺院常在土上掺加黑烟、清油和酥油等磨光,使门窗框增加光泽。门窗上的端檐口,有多层小椽逐层挑出,承托小檐口,上为石板或阿噶土面层,有防水及保护墙面、遮阳的作用,也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在西藏的城市住宅和寺院大门经常成为装饰重点,门框刻有细致的连续三角形几何图案或卷草、彩画等。

3、梁柱 

梁柱是藏式建筑中室内装饰的重要部位。柱为木柱,一般无柱础,呈正方形、圆形、八角形以及“亚”字形。寺院和居民中经堂的柱头、柱身常装饰着各种花饰雕镂或彩画,主要图案有覆莲、仰莲、卷草、云纹、火焰及宝轮等等,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梁上常施彩画,梁头、雀替则多用木雕或镂空木雕花饰,涂重彩、色彩艳丽、浑厚,与室内木柱等连成整体,刻画成艺术效果。

4、鎏金技术

藏族的鎏金技术是驰名中外的特种工艺,历史悠久而深远。如大昭寺、布达拉宫、以及藏区寺院的金顶,各种鎏金饰物,如宝塔、倒钟、宝轮、金盘、金鹿、覆莲、金幢经幡、套兽等,在阳光照射下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5、彩画、壁画

藏族彩画技术运用较多较广。主要用于内装修木部,如额枋、柱头、柱身、雀替、椽头、椽枋以及门窗棂和经堂、佛殿、主居室、会客室等天棚线脚等;还有用在壁画上,讲究者常常采用沥粉贴金,位置多见于殿内或灵堂内,以及天井院落两侧或殿前回廊的壁上。藏族的壁画、彩画,绝大部分为宗教内容题材。常见的有释迦牟尼佛和黄教始祖宗喀巴传记、故事画;历代藏王、大师的肖像;四大天王、十八罗汉以及礼佛图等。图案如西蕃莲、梵文、宝相花、石榴花和八吉祥(海螺、宝伞、双鱼、宝瓶、宝花、吉祥结、胜利幢、法轮)等。主要受到尼泊尔和印度犍陀罗、波斯等文化风格影响,并结合本民族图腾和苯教的图案发展而成,还深受汉式绘画风格的影响。

五、中国12大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规模)

拉萨布达拉宫、拉萨大召寺、拉萨甘丹寺、拉萨哲蚌寺、拉萨色拉寺、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西宁塔尔寺、甘南拉卜楞寺、内蒙古五当召、迪庆‌噶丹·松赞林寺‌、理塘长青春科尔寺、色达五明佛学院。

沃唐卡编号为158-118334的释迦牟尼佛唐卡: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