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为开路跟士兵打招呼,却没人理他,战士:谁能想到他是彭总

白云史话有记录 2023-09-28 11:48:00
前言

1953年7月30日清晨,朝鲜前线第46军的战士们正辛勤地填平战壕。在他们眼里,这似乎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直到一个步伐稳健、相貌普通的老者出现,并自称是彭德怀,他们才意识到,这一天注定不凡。

当时,朝鲜战争已经进入尾声。两天前,中美双方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按照协定,双方必须填平前线阵地,以示停战诚意。而彭德怀此行,正是为签字仪式作准备。

他没有身着军官常见的笔挺军装,而是一身朴素的志愿军服饰。从鸭绿江大桥到第46军驻地,无论是与满桥返程的志愿军擦肩,还是在战壕边喊话,都没有人认出他的身份。

对于这位朴实低调的老人,战士们多是不屑一顾。因为在他们心中,彭德怀应当是威风八面的大元帅,而不是这般平凡。彭德怀对此非常不满,当场找上级军官理论。

事后战士们才知道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他们痛心自己没有认出伟大的统帅,也为老人家的亲民作风所折服。

签字仪式前的牵肠挂肚

195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与美方代表在朝鲜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这标志着朝鲜战场上残酷的战火即将熄灭。

与会代表中的彭德怀,是此次停战进程的关键推手。2年前的1951年,彭德怀带领志愿军以少胜多,三战三捷,将美军逼退到38线附近,迫使其停火谈判。此后又是漫长的讨价还价。美方屡次破坏协定,发动军事行动。志愿军则再次以血与火证明,中国人绝不会屈服。

经过反复博弈,美方才不得不接受停战。而让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牺牲的同时,彭德怀作为总司令,也一直牵肠挂肚。他不能确定这个残酷的决定是否正确,是否真的对两国人民都有利。

7月27日签字仪式前,彭德怀整夜无法入睡。他反复推演和美国这个强大的敌人停战的后果,担心自己是不是过于理想主义和武断。

次日,他肩负全军的期望和牺牲,昂然走进会场。众目睽睽之下,他稳稳地签下自己的名字,为这场由弱敌强的战争画上了一个不完美但现实的句号。与美方代表克拉克一脸郁闷相比,彭德怀的从容让世人看到了伟大胜利的喜悦。

彭德怀签字时的坚定,来源于他对最高领袖和全军官兵的信任。而两天后他的前线视察,也充满了对广大战士的关爱之情。

朴素的外表让所有人无法将他与彭总对应

签署仪式结束后,彭德怀来到了开城附近驻扎的第46军。在这里,正是当年许多战役的主战场。而此时,战士们正在辛勤地依照协定要求,填平弹坑和战壕,清理战场。

清晨时分,彭德怀就背着双手来到了工地,他穿着一身再普通不过的服装,双目有神,神情和蔼。身边仅跟着一两名参谋,看不出任何高级将领的气派。

他走近正在干活的战士,亲切地打招呼:“同志们好啊,辛苦了!” 战士们抬头望了他一眼,又低下头继续工作,没有人理会。

彭德怀有些恼火,又对几名战士说:“同志们,你们在这里辛劳地填坑,真不容易啊!” 战士们还是故我,全神贯注于手头的工作。

这时,彭德怀走到一个班组前,直接询问:“谁是你们班长?叫他出来!”那班长抬起头,不耐烦地说:“有什么事啊,你瞧不到我正在忙吗?”

原来,这些战士并没有认出眼前普通的老者就是彭德怀本人。他们以为自己只是碰到了一个多嘴的后勤官兵或苏援人员,所以没有在意。

彭德怀很生气,直接找上第46军的军长肖全夫:“你们的官兵怎么整天都不认得我这个司令员!这关系到军纪问题,必须重新整顿!”肖全夫这才知道发生了乌龙事件,连忙向上级汇报请示处理。

事后战士们才知道自己犯下了不敬的错误。他们哭着请求彭德怀的宽恕,并表达了自己对老人家的崇高敬意。彭德怀也没有为难,而是再次来到工地,细细询问战士们在前线的生活。

低调行事惹误会,体现人民军队本色

彭德怀之所以会受到“冷待”,其实也怪不得这些战士。毕竟在他们心中,彭德怀应当是威风凛凛的大元帅形象,哪会想到突然变成个普通老头?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正是这种朴实低调的作风,让彭德怀几乎融入到普通战士之中,与他们站在完全平等的位置。这正体现了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

事实上,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就以合群的作风而闻名。有一次,他骑马经过一支红军部队休整中的驻地。许多战士已筋疲力尽,就地睡倒。

前方的通讯兵高喊让开道路,一个战士实在太累,呻吟着没有移动。彭德怀下马想扶他起来,结果那人一个没睁眼,竟把他打了一巴掌。随行人员都吓坏了,但彭德怀并不计较。

再比如,一次彭德怀与数名警卫在敌后执行任务,碰到一大批敌军搜索。警卫员让他赶快撤退,彭德怀却悠哉地装出在给马喂草的样子。那些敌军居然也被他糊弄过去,丝毫不知身边就是红军大将。

正因为长期保持着朴实务实的作风,彭德怀才能够时刻置身战场第一线。寻常军官不敢贸然深入的危险地带,对他来说却像散步一样轻松。这也让他比对手更早更快地掌握前线信息,从而指挥得更得心应手。

在朝鲜战场上,这种作风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彭德怀经常身着普通军装,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几乎寻不见一点司令员的架子。现在看来,这正是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所在,也构成了战胜强横敌人的独特力量。

一看就不高兴!前线文艺惹彭德怀批评

彭德怀在第46军视察时,也发现了一些让他不高兴的问题。比如前来表演的文工团成员,穿着招摇的彩裙,引来他的批评。又比如给他准备的四菜一汤的招待,也触怒了提倡节约的他。

那天,46军政委为彭德怀准备了一个文艺演出。几名文工团的少女穿上缝制的彩色裙子翩翩登场,准备带来歌舞表演。

然而她们才刚站定,彭德怀的脸色就已经阴了下来。他质问负责人:“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这与军队气质严重不符!”

现场一片哑然。肖全夫意识到问题所在,赶忙让女孩们换上军装,改为演出战士自己创作的戏剧。彭德怀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其实从早年的红军时期开始,彭德怀就十分反感所谓“閨秀文艺”。他认为军营应该走群众路线,鼓励战士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进行文娱活动,而不是请所谓“专业人士”。

吃饭时,彭德怀面前摆着四菜一汤。这已经是46军能提供的最高规格,再高就要挨批评铺张浪费了。但是彭德怀还是火了:“我能吃下这样的好饭菜吗?老百姓们还在国内艰苦奋斗呢!”

他让厨房把菜撤了,只留下一小碟咸菜,就是美军普通士兵的伙食。这更能照顾粗茶淡饭的战士感受。

在生活细节上体现节约,也是彭德怀一贯的作风。他从不要求特殊照顾,常与战士们住同样简陋的营房。有一次,见到战士们的被褥又脏又旧,彭德怀脱下自己的棉袄给他们盖上,然后冻了一夜。

这种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名志愿军战士,使他们视死如归。正因为有了彭德怀这样的领导,中国人民志愿军才能在朝鲜战场创造奇迹。

人民的盛名不是轻易能够得到的

作为一代伟人,彭德怀为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但他的丰功伟绩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的。

彭德怀生于一个普通农家,自幼体验农村的艰辛生活。为了救国救民,他远赴苏区参加革命,经历了万山丛中过,跟着党走过长征的苦难历程。尽管屡建奇功,但他仍然谦虚务实、艰苦朴素。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彭德怀也没想过要以大元帅的威仪示人。他只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必须舍生忘死地保卫新中国。正是这种伟岸的人民情怀,赢得了世人的崇高敬意。

如今我们回首彭德怀的一生,看到的不仅仅是无畏和胜利,更是一位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诚之心。新时代的我们每每想起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会为之深深地捶胸顿足:人民的盛名,不是轻易就能够得到的。

0 阅读: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