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也听说过:“喝茶喝多了,小心缺钙!”或者“茶叶里有鞣酸,会把钙锁住,骨头会变脆”?
很多人因为这些说法,明明喜欢喝茶,却不敢每天泡上一壶。到底这些说法是真是假?喝茶到底是养生,还是“挖坑”?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茶的8大流言,看看你是不是也曾掉进了这些“坑”。

“喝茶导致缺钙”的说法,其实是有历史根源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研究指出,茶叶中的草酸、鞣酸可能会与钙结合,影响钙的吸收。但这类研究多是动物实验、极端剂量下的模拟,并不适用于日常饮茶情况。
现实中,茶叶中草酸的含量远低于菠菜、甜菜等蔬菜。而我们平时喝茶,茶叶的用量很少,且茶汤经过冲泡,草酸含量进一步被稀释。即便是浓茶,其草酸浓度也难以达到影响人体钙吸收的程度。
一项发表于《中国临床营养杂志》的研究发现,在中国老年人群中,适量饮茶者的骨密度反而高于不喝茶者。这可能与茶叶中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有关,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喝了茶睡不着”也是个常见说法。确实,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能刺激中枢神经,让人精神振奋。但不同茶种的咖啡因含量相差很大,绿茶和白茶的含量较低,普洱熟茶、黑茶则更温和。如果你是“喝咖啡也能秒睡”的人,茶对你影响可能微乎其微。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关键:饮茶时间。如果你在晚上10点喝了一大杯浓绿茶,那失眠确实不冤。但若是下午5点前喝一杯淡茶,大多数人不会受影响。更何况,茶还有助消化、提神醒脑的好处,适量饮用反而提升工作效率。

有些人喝茶后感觉胃不舒服,尤其是空腹喝茶,胃酸分泌增多,确实可能引起胃胀、泛酸。但这并不意味着茶本身“伤胃”。关键在于饮茶的方式和个人体质。
如果你本身就是胃酸过多、胃溃疡患者,建议避免空腹饮茶,尤其是浓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饭后半小时喝杯温热的淡茶,有助于消化,还能清理油腻。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认为“茶性寒”,体质偏寒、手脚冰凉、容易腹泻的人,确实不宜多饮绿茶,但可以选择熟普、黑茶、陈年乌龙等偏温性的茶种,反而有调和脾胃、祛湿的效果。

这是另一个流行说法:茶中的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这在一定条件下确实成立,但前提是你在吃饭时大量喝浓茶。
鞣酸会与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结合,减少其在肠道的吸收。但如果你在饭后1小时再喝茶,影响就很小。多数人饮食中铁的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铁,比如红肉、动物肝脏,这类铁的吸收不太受茶影响。
别边吃饭边猛灌茶就行了。不然你吃一块牛排,再喝一壶浓茶,铁就白吃了。

茶叶中的茶多酚被誉为“天然抗氧化剂”。大量实验室研究和动物实验都显示,茶多酚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理论上具有防癌潜力。
但现实是,实验室浓度和日常饮茶浓度差别巨大。你不可能靠每天喝几杯茶,就达到实验中所用的剂量。人体是一个复杂系统,单靠某种成分“抗癌”,并不现实。
这就像吃胡萝卜有益视力,但你不可能靠胡萝卜治好近视。茶不是万能药,但也不是无用水。它更多是一个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而不是单一的保健品。

很多人听说茶里含草酸,就担心会得肾结石。但你知道吗?引发结石的罪魁祸首往往是“喝水太少”。
草酸确实参与了部分肾结石的形成,但影响更多的是饮水量。如果你每天都喝足够的水,尿液稀释度高,草酸钙晶体根本没有机会“扎堆”。

而且不少研究指出,适量饮茶的人,结石风险反而略低。尤其是绿茶和乌龙茶,含有的儿茶素还能抗炎,保护尿路。
与其担心茶叶,不如记得多喝水,别让身体“干”着运行。

市面上的茶叶,从几块钱一斤到几万块都有。很多人以为,贵茶=好茶=更健康。但从健康角度来说,关键不是价格,而是适合自己。
有些高端茶,比如头春龙井、陈年普洱,确实工艺讲究、风味独特。但对身体的保健效果,并不会比普通的中档茶强多少。甚至一些“天价茶”经过过度炒作,添加了香料,反而对健康不利。
真正健康的饮茶方式,是选一款你喜欢、体质适合的茶,每天喝点,不要浓、不要空腹、不要饭中猛饮。

很多老人被劝不要喝茶,说是“骨头会变脆”“肠胃受不了”。但研究发现,适量饮茶对老年人是有益的。
一项发表于《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研究观察了1500名65岁以上的老人,结果显示,每天坚持喝茶的老人,认知功能和骨密度指标明显优于不喝茶者。这或许与茶中的抗氧化成分、微量营养素、温和刺激神经系统有关。
老年人适合喝的茶种比较“温和”——熟普、黑茶、老白茶是不错的选择。浓茶、绿茶、空腹饮茶就要小心了。

关于茶的这些“流言”,很多都属于“以偏概全”,或者“实验室结果被过度解读”。喝茶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听信了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或者忽视了个人体质的差异。
你是不是也曾因为“茶会缺钙”就停掉了每天的早茶时光?或者因为“茶会结石”就把你最爱的乌龙茶送人了?
希望今天这篇文章,能帮你“破八谣”,重新认识茶。

喝茶,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它不只是解渴,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只要你喝得对,喝得适量,茶不会让你掉坑,反而能让你身心更愉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陈君石,范志红,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张宇,胡晓波,王明.不同茶叶摄入对骨密度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20,28(3):145-149.
高志敏,李晓红.老年人饮茶行为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38(8):84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