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律不恰当的加快,超过100次/分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速根据QRS波时限是否超过120ms分为:宽QRS波心动过速和窄QRS波心动过速窄QRS波心动过速概述包括
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部分特发性室速鉴别诊断
宽QRS波心动过速概述
包括
室速(80%)
室上速伴随下列情况(20%)束支传导阻滞或差异性传导(15%)房室旁道前传(心室预激WPW)(1—5%)药物作用或电解质紊乱(<1%)心室起搏(<1%)二、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
定义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ECG特征一系列规律出现的P波P波形态:Ⅱ、Ⅲ、aVF、V5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0.20sec;频率40-150次/min注意: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min;同一导联中P-P间期差值应<0.16sec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律频率超过100次/min有时尚可继发ST段轻度压低和T波低平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亢、贫血和拟交感类药物的作用时三、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心房率150~200次/分P波与窦性不同,QRS波形态一般正常可有房室传导阻滞,部分未下传,R-R间期可不等,但心动过速不受影响P'之间等电线存在,迷走刺激不终止心动过速机制折返性房内折返局灶性自律性增高(温醒现象;冷却现象)触发活动治疗洋地黄中毒停用洋地黄补充钾盐应用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室率非洋地黄中毒控制心室率: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转复窦律:IA、IC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药物治疗无效四、心房扑动心电图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间隔相等的F波(或称锯齿波),频率为250~300次/分房室比例为2:1~4:1,心室律可整齐或不整齐(下传比例不同)QRS波形态往往正常,也可增宽、异常病因
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炎酒精中毒、甲亢肺栓塞心衰心脏手术机制
心房内大折返所致典型者为右心房三尖瓣狭部依赖治疗
急性发作控制心室率:洋地黄、Ⅱ、Ⅳ类药物终止发作:超速抑制、电转复、胺碘酮、奎尼丁及心律平(必须先减慢房室传导)预防: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治愈:RFCA(导管射频消融术)五、心房颤动心电图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距不等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R-R间期绝对不等通常为窄QRS波(<0.12秒),如伴室内阻滞或预激也可增宽治疗
病因治疗心室率控制洋地黄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窦律转复电复律Ic类、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导管消融外科消融抗凝治疗房颤患者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瓣膜性房颤及血栓风险评分高危者(大于1到2分)应抗凝治疗瓣膜性房颤只能服用华法林,使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之间非瓣膜性房颤除优先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利伐沙班/艾多沙班)警惕抗凝药物的出血并发症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概述
临床常见2种类型:包括房室结折返(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多见于中青年,多数查不出器质性心脏病。发作时可有心悸、眩晕、多尿、低血压偶有发生晕厥、心力衰竭与休克症状轻重与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有无基础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有关机制
AVNRTAVRT治疗
终止发作兴奋迷走神经的手法药物:ATP、异搏定、β—阻滞剂、心律平、洋地黄食道心房调搏,超速抑制电复律预防复发异搏定、β-阻滞剂、心律平、治愈RFCA七、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快速节律规则的QRS波群,心室率为100~250次/分、
QRS波宽大畸形,常超过0.12秒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P波与QRS多数无关系(室房分离)
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确诊室速的重要依据)
病因
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离子通道病QT间期延长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室速治疗
终止发作补钾,补MgSO4利多卡因、胺碘酮、β-阻滞剂异搏定(左后分支室速)同步直流电复律预防复发基础病治疗药物:胺碘酮、β-BlockerRFCA(导管射频消融):特发性室速成功率高,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尚不成熟ICD:尤其是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
病因先天性长QT综合征获得性长QT综合征严重低钾低镁、某些药物(奎尼丁、胺碘酮)过量为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每次发作数秒或数十秒可自行终止,但极易复发或转为室颤ECG呈室性心动过速特征,增宽变形的QRS波群每3~10个就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停用诱发药物、纠正电解质、可用利多卡因、禁用ⅠA/C、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来源:Dobutamine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