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正式参选,韩国对华发起制裁

张倩千 2025-04-15 16:25:08

据财联社报道,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李在明当地时间当日发表竞选视频,正式宣布参选韩国总统。李在明的参选在韩国政坛激起不小的波澜。在4月初的盖洛普民调中,他的支持率高达34%,在一众候选人中处于领跑位置,被外界视为总统大选有力竞争者。他在竞选视频里明确表示,韩国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经济两极分化,解决办法是国家层面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恢复经济增长,并提出“韩国倡议(K - initiative)”,试图构建“真正的大韩民国” 。

李在明所属的进步阵营,过往执政时倾向于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着重强调中韩经贸合作与战略协调。像文在寅时期,中韩关系在经贸、文化等领域成果丰硕,双方高层对话交流频繁,经贸合作规模持续扩大,中国长时间以来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数据显示,中韩贸易额一度占韩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5%上下。要是李在明当选,大概率会延续这种务实外交路线,积极促使中韩关系向前发展。

李在明(资料图)

然而,李在明的参选之路并非毫无波折,他目前涉及刑事案件,检察机关还提起了抗诉。一旦终审宣判先于大选结果公布,并且他被判有罪,依照规定将被剥夺竞选总统的资格。这一不确定因素,给原本看似有一定走向的大选形势增添了不少变数。

就在李在明宣布参选不到24小时,韩国方面以涉朝为由对一艘中国香港所属船只及相关实体实施制裁。从韩国外交部发布的声明可知,被制裁对象涵盖航运公司的两名中国经营者以及一家注册地为俄罗斯的公司。韩国政府此番举动,正值半岛局势升级之时,韩国对中朝关系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其制裁行为难免给人一种借机“警告”中国的感觉。

韩德洙(资料图)

此前,韩德洙刚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通话内容涉及关税、造船和潜在能源交易等问题。当下中美关系紧张,特朗普政府大力升级对中国商品的征税力度,韩国在此时对华制裁,很有可能是想向美国示好,进而改善美韩关系。韩国长期把美韩同盟当作“国家安全基石”,2022年尹锡悦政府提出将韩美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同盟”。韩德洙延续这一路子,试图通过这类举动换取美国在朝核问题等方面的支持,却没考虑到对中韩关系的负面影响。

韩国大选开启,不同阵营候选人的对华政策差异明显。若李在明当选,依据其过往主张,中韩关系有望迎来积极改变。他曾提出缓和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扩大与东盟合作以分散风险,反对“一边倒”策略。若其执政,可能会在经贸领域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在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链合作上采取更开放态度。毕竟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数据显示,韩国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22%左右,远超美日。而且在朝核问题等区域安全事务上,也会积极与中国协调立场。

李在明(资料图)

但要是保守派候选人如国民力量党权宁世、韩东勋等当选,情况或许大不一样。他们普遍主张强化韩美同盟,甚至可能追加部署“萨德”系统、加入美日主导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中韩关系将面临巨大挑战。在安全领域,“萨德”系统的追加部署将直接威胁中国战略安全,2016年“萨德危机”时,中韩关系遭受重创,双边经贸、人文交流等均受到冲击。在经济领域,要是韩国配合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将严重冲击中韩在半导体、电池等领域的产业链合作。

中国一直强调对韩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确定性,多次表明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分不开的合作伙伴”。面对韩国大选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国一方面坚守政策基调,为与新政府互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深化地方合作、扩大市场开放等方式,强化韩国商界“亲华”声音,分化韩国国内利益集团,制衡保守派可能的强硬政治压力。同时,借助东盟、RCEP等多边平台,强化与韩国的协调,警惕美国干扰,弱化阵营对抗风险。

韩国大选拉开帷幕,李在明的参选以及韩国对华制裁事件,为中韩关系发展增添了新变量。中韩关系的走向,既取决于韩国大选结果,也考验着双方在复杂国际形势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智慧与能力。

0 阅读:49

张倩千

简介:每日分享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