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马级虽然名为战列巡洋舰,实际上达不到同类型舰的标准

烈日炎天 2025-02-21 09:39:46

1904年2月爆发的日俄战争,无论是陆战还是海战,日本均占据了上风,特别是几场海战,海军均取得了重大战果。战争的胜利极大推动了日本海军的发展,1905年1月31日,海军向船厂下订单,计划建造两艘装甲巡洋舰。

鞍马级战列巡洋舰

旧日本海军巡洋舰用山岳命名,新舰用鞍马山和伊吹山命名为鞍马号和伊吹号。1905年8月23日,因为鞍马号首先于1905年8月23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所以舰级定为鞍马级,该舰于1907年10月27日下水,1911年2月28日竣工。伊吹号于1907年5月22日在吴海军工厂开工,1907年11月21日下水,由于船厂储备了大量零件与原料,伊吹号建造速度比鞍马号快多了,1909年11月1日就竣工了。

两艘鞍马级装甲巡洋舰编制817人,全长148.7米,宽23米,吃水8米,标准排水量14871吨,满载排水量15845吨;该级舰的防护能力还是不错的,其中水线主装甲带最厚178毫米,向艏艉递减至102毫米,甲板装甲51毫米,主炮塔装甲229毫米,炮座装甲51-178毫米,司令塔装甲203毫米,水密隔舱25毫米。

1912年,日本海军重新对舰艇分类,鞍马级被分类为战列巡洋舰,但各国海军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两艘舰尚未服役就过时了,实际上达不到其他国家同类型舰的标准。

首先鞍马级战列巡洋舰的主炮就差的多,因为该级舰还采用两种主炮的配置方式。各国在1906年之前,由于舰炮技术落后,大口径舰炮射速慢,几分钟才打一发。而小口径舰炮射速快但威力低,因此只能采用安装大小两种主炮的办法,以弥补射速和威力不足。

随着火炮技术的进步,28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舰炮每分钟能打1-2发,1906年12月2日,英国海军无畏号战列舰服役,该舰安装统一尺寸的十门305毫米主炮,成为一艘划时代的军舰,随后各国纷纷效仿。而1911年竣工的鞍马级却安装两座双联装305毫米一级主炮,四座双联装200毫米二级主炮。

英国在1906年4月2日开工的无敌级战列巡洋舰,于1909年3月竣工服役,该舰安装的主炮是四座双联装305毫米舰炮,主炮朝侧面开火就有6门。而鞍马级朝侧面开火只有4门305毫米主炮,火力自然是弱的多,虽然侧面还有两座双联装200毫米二级主炮,但还是不如无敌级的6门305毫米主炮火力输出强。

再就是鞍马级被人诟病的地方是航速较慢。建造战列巡洋舰这个舰种的初衷,就是在牺牲部分防护装甲的状况下,以提高航速为目的。当时各国建造的战列巡洋舰航速都在25节以上,而鞍马级的航速却达不到。

前文提到的英国海军无敌级战列巡洋舰排水量17373吨,最高航速25.5节。德国海军1908年3月25日开工建造的冯·德·坦恩号战列巡洋舰,排水量19370吨,它的设计航速24.8节,下水后经过改造,最高航速达到27.4节。

两艘鞍马级安装的锅炉都是28座,型号为宫原式煤炭和重油混烧锅炉;鞍马号的引擎为两座4汽缸三胀式蒸汽机,双轴推进,主机输出功率22500匹马力,最高航速21.25节。伊吹号的引擎为两座柯蒂斯涡轮机,双轴推进,输出功率24000匹马力,但该舰最高航速只有21.16节,功率高却跑的慢,实在是令人费解。虽然伊吹号修改发动机,更换螺旋桨,但航速低的问题没有解决。

鞍马号战列巡洋舰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唯一一次作战行动是追击德意志帝国海军东亚分舰队,但一无所获。伊吹号在一战结束后列强干涉俄国革命时,曾经为日本出兵西伯利亚提供警戒。两艘舰因为性能一般,均于1922年退役拆除武器。在列强签署限制海军条约规范下,鞍马号于1923年9月23日拆解,伊吹号于1924年12月9日拆解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