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气,沾上一点就会身体溶解,它的真面目是什么?

科学信仰 2025-04-19 09:11:00

2003年的夏天,齐齐哈尔的一位铲车师傅在作业时,从工地中挖出来了五个锈迹斑斑的金属桶,殊不知危险已经慢慢靠近。

随后铲车师傅下车查看,闻到了一股类似于芥末和大蒜的味道,当时师傅没有多想,便将其处理给了收废品的李桂珍。对于李桂珍而言,这无疑是捡了个便宜,于是叫来朋友王成,合力将金属桶搬上了三轮车。之后,李桂珍和王成来到了废品收购站,找到了老板牛海英,三人对桶内的东西都十分好奇,于是便找来工具将桶锯开。

桶里盛装的是一种黄色的油状液体,因为浓度高,散发出来的气味十分刺鼻,三人都被熏得眼泪直流。

浓重的刺激性味道提示着李桂珍,这里面的东西可能对身体不太好,于是她赶忙跟老板结了账,离开了回收站。遗憾的是,此时离开其实已经晚了。晚上回到家,李桂珍就开始感到全身不舒服,先是头疼,之后开始呕吐。而出现这些反应的并不止李桂珍一人,王成、牛海英也是如此,就连当天在工地和收购站附近路过的人,也有一些出现了各种不适,包括皮肤起水泡、呼吸困难等等。

很快,李桂珍的病情就急剧恶化,于是被紧急送往医院,此时的李桂珍已经出现了皮肤大面积溃烂,且完全止不住,就连医生也是束手无策。

最后,李桂珍的器官开始衰竭,并很快离开了人世,整个过程也就短短几天时间。那么,导致李桂珍生病的金属桶内装的到底是什么呢?后来经过调查才发现金属桶内竟然是芥子气,这就是著名的齐齐哈尔事件。建筑工地内为何会惊现芥子气?芥子气是二战时期被日军大规模使用的化学武器,日军战败之后,为了掩盖罪行,便将它们就地掩埋,碰巧在施工时被挖出,才酿成了这一次的惨剧。

芥子气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化学毒气,它发明于一战时期,1917年,德军首次在战场上使用这种毒气就造成了超过2000人伤亡。

到了二战时期,法西斯国家对于芥子气的使用更加疯狂,俨然将其变为了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当芥子气释放时,战壕中的士兵先是会闻到一股类似于芥末和大蒜的味道,紧接着就会出现皮肤红肿、水泡,进而呼吸困难,眼睛如针扎一般疼痛,接下来身体开始腐烂溶解,直至痛苦死去。

芥子气为何如此恐怖呢?

芥子气的化学名称为二氯二乙硫醚,通常所使用的黄色油状液体实际上是不够纯的工业品,真正的纯品是无色的油状液体。芥子气对人体的作用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无论是服用、吸入、皮肤接触,都能够发挥作用。芥子气之所以能够对人体造成伤害,是基于一种烷基化反应,也就是将甲基、乙基等烷基基团引入有机分子之中。具体一点来说,芥子气中的氯原子非常容易发生脱离,从而形成高活性的硫离子中间体,这些中间体会迅速与生物分子中的氮、氧、硫等亲核点位发生反应。

当芥子气与DNA链中的鸟嘌呤反应,会形成DNA链内或链间的交联,阻碍DNA复制和转录,DNA的损伤会激活细胞凋亡途径,从而导致细胞的大面积死亡。

这就是为什么感染了芥子气的人,身体会出现溶解溃烂的原因。芥子气除了能够直接损伤DNA,还能够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反应,导致酶失活,影响细胞代谢。恐怖如斯的东西,人类为何要将其发明出来呢?其实发明不是罪,它本可用于工业生产,结果人类却用它相互屠戮。

0 阅读:23

科学信仰

简介:科学是一种规律,信仰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