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到2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名人代表走进了河北省,参加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主办,中共河北省委网信办协办,长城新媒体集团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河北行活动。我有幸参与这一活动,并见识到了新河北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壮阔蓝图中,河北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从千年古城正定到革命圣地西柏坡,从智慧新城雄安到“智造”高地保定,一幅“万千气象”的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石家庄:古今辉映的转型样本
作为省会城市,石家庄在产业升级与历史传承中找到了平衡点。
正定古城的焕新是典型案例。通过“最小干预、最多保留”的保护策略,南城门复建、阳和楼重现、开元寺南遗址考古展示等工程,让这座“九楼四塔八大寺”的千年古城既留住了古韵,又激活了文旅经济。2024年上半年,正定接待游客超3397万人次,同比增长327%,夜游荣国府、小商品夜市等新业态成为流量密码。
距离正定古城仅数公里的塔元庄村,探索出一条“村企共建、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智慧农场、四季采摘园、研学基地等项目,该村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集体收入超3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3万元。其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模式,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可复制样本。
红色文化亦是石家庄的独特名片。革命圣地西柏坡通过数字化展陈、沉浸式体验项目,让“赶考精神”焕发时代光彩,年均接待游客超百万,成为党史教育与文旅融合的典范。
保定:产业与生态的双重突围
保定以“智造”与“绿电”双轮驱动,在京津冀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长城汽车作为龙头企业,依托智能网联技术,推动新能源车型出口增长97%,其第三代高强钢车身技术更打破国际垄断,跻身全球竞争前列。同时,保定联合京津打造“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吸引441个疏解项目落地,形成千亿级产业生态。
在中医药领域,安国市凭借“千年药都”底蕴,构建了从中药材种植到研发、生产的全产业链。现代中药产业园引入AI质检、区块链溯源等技术,推动“安国药材”品牌走向国际,年产值突破百亿元。 现在各地都在搞养生夜市,年轻人都很热爱体验,中医药发展前景广阔。
雄安新区:数字赋能未来之城
作为国家战略的“千年大计”,雄安新区自2017年设立以来,始终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2023年,《加快建设数字河北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雄安将建成“全球数字城市新标杆”,其智慧城市框架已初具规模。
产业集聚效应亦日益显著。雄安中关村科技园通过“千企雄安行”活动吸引超300家创新企业入驻,空天信息、新材料等高端产业链快速成型。2024年,雄安常住人口净流入占比全省31.1%,高学历人才占比超76%,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张北的风点亮雄安的灯,坝上的光照亮新区的房!雄安新区剧村“1+5+X”城市智慧能源融合站作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区绿色、创新、共享的示范窗口,投入使用以来,广泛开展能源互联网、新型电力系统、“双碳”等主题调研、宣传活动。一般城市的变电站,大部分是高高的围墙、冰冷的电气设备。在雄安新区,变电站表面就是一个公园,为供电的同时,实现了同城市景观相融合,绿色又低碳。雄安新区将持续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绿色力量。
而作为生态亮点的悦容公园,则是雄安“蓝绿交织”理念的缩影,宋代风格的建筑群又中西合璧,苏州园林式的风格但更加舒朗。其海绵城市设计不仅美化环境,更承担着雨洪调蓄功能,是绿色生态文明的展示地,是未来都市公园的开创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地,是市民幸福生活的体验地。
白洋淀作为雄安新区的生态核心,其治理成效直接关系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数据显示,白洋淀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野生鸟类种类从雄安设立前的206种增至295种,青头潜鸭、彩鹮等珍稀鸟类在此安家,成为“生态试纸”的最佳印证。2024年白洋淀游客量同比增长32.4%,带动“周末到河北”成为京津冀文旅新时尚。
结语:燕赵大地的未来图景
从雄安的智慧脉搏到正定的文化脉搏,从保定的产业脉搏到乡村的活力脉搏,河北正以多维度的创新实践,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4年,全省GDP增长5.2%,数字经济占比突破42%,常住人口实现净流入2万人,这些数据背后,是千万燕赵儿女的奋斗足迹。
未来,河北将继续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在科技创新、生态宜居、文化传承等领域深耕厚植,让“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不仅是旅游口号,更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最后我们一行人还在雄安种下了一棵树,这是一个念想,预示着我们还会来的!到时候这里一定又是一个新的气象!
作者 长春小风